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問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有效的教學提問可以充分培養小學階段學生的敏捷思維,拓展學生探究學習的欲望,提升小學階段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小學階段教學活動效率,促進小學階段教學活動的全面發展。下面本文著重分析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性提問。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問
引言
在數學課堂上進行有效性提問,不僅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和課堂氛圍的活躍,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目前,數學教學課堂上的有效性提問存在著一些問題,如數量與質量的矛盾、提問后評論的缺失、引導上存在問題等等。為了進一步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效果,我們應該對提問的路徑和方法進行更加細致的思考,以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1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必要性
隨著我國教育部提出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提出,教育再也不指的是學生單面獲取知識的量而進行計量的了,顯然教育的定義更為開闊和廣泛,指的是一個人的綜合評定。在小學這個關鍵的教育階段,是一個學生教育的啟發階段,教師不僅僅要擔負起教育學生學習知識的能力,還要教育孩子思維的開闊性以及學會自主學習的能力,數學這門課堂可以很大程度的開發學生的智商,為學生打開求知的大門,從而從根本上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在教師指導性的教育下,一個學生如果可以很好的掌握數學的知識結構自己自學的能力,那么這個學生的綜合學習以及素質定會有所提高和改善。在這里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應用能力就變得刻不容緩,在提高學生數學綜合素質應用能力上面,最基礎的還是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啟發方式,說到最有效的教學方式,教育專家在不斷的教育實驗中總結出最有效的一種課堂教育方式就是進行課堂提問,我們在一些教育模式發達的學校中經??梢钥吹竭@樣的一種現象,在教師精心設計的提問中,課堂氣氛分外活躍,同學們積極回答問題,對于課堂整體知識點的掌握印象十分的深刻,在這樣的學習下學生學習的效率事半功倍。所以針對小學數學課堂的提問我認為是十分必要和基礎的。
2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現狀
2.1形式大于內容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對小學數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課堂上要與學生進行深入的對話和交流,通過互動的形式豐富學生的思維。大多數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上都會進行常規的提問,讓學生們通過解答問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習效率。但是部分教師為了提問而提問,造成了提問的形式大于內容的結果。例如,在教授乘法口訣時,教師會對學生進行逐個提問或抽查,以此來檢驗學生對乘法口訣的熟悉程度。然而,這種提問方式并沒有太大的作用,這種提問并沒有達到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開發學生思維,加強學生學習理解能力”的目標。
2.2數量與質量矛盾
小學數學作為小學中難度較大的科目,往往需要教師在較短的課堂時間內完成大量的知識點的講解和對公式的詮釋。如果加大課堂提問的量,讓學生對大量的數學問題進行思考,就可能讓學生的思考浮于表面,降低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而要想實現開放式的教學課堂,就有可能會面臨討論時間匱乏、教學時間延長的問題,這就是一大矛盾。因此,我們必須解決課堂提問數量與質量之間的矛盾,要重質不重量,從而提高教學的實效。
2.3評價不合理
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提問的目的并不是要讓學生在“答不上”的狀態中冥思苦想,而是要通過指點和引導,解開學生的困惑,從而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部分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忽略了提問后對學生回答的評價和講解。提問后的評價和講解是解決學生困難的直接路徑和重要手段。因此,教師在提問后,應該對學生的解答進行細致的評價,從學生的回答思路、答題技巧、表述能力等多個方面進行評價,多肯定和贊揚,委婉地指出錯誤,幫助學生糾正,從而提升學生的自信和數學綜合能力。
3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問的具體方法
3.1以提問引導提問,培養學生對問題的探究能力
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恰當的提問可以促使學生積極進行思考,使學生的智力得到有效開發。如果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能通過提問激發學生在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反問,那么教學活動的開展效果將得到更加有效的提升。然而,在實際課堂教學提問時,多數學生不敢回答問題或者是迫于教師提問而回答問題,深究其中的原因會發現,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所采用的提問方法或提問方式不夠恰當、合理。例如,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應用題解答教學時,為學生準備了這樣一道應用題:“圖書館總共有720本書籍,這所有的書籍分別存放于上、中、下三層書架中,上層書架書籍數量的1/3等于中層書架書籍的1/4,等于下層書架書籍數量的1/5,問下層書架一共存放了多少本書籍?”這道題目對小學階段學生而言會相對比較困難,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很容易產生思維障礙或發生思維混亂。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就可以以提問引導提問,培養小學階段學生對提問問題的探究能力。
3.2提問要具有一定的懸念性
教師在開展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時,應該嘗試尋求數學教學要求和學生學習心理之間存在的差異,將學生的學習引入到探究問題的情景中,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一種迫切的求知欲,然后再對學生進行提問,以此來使學生在心理上產生一種對問題答案的“渴望感”,使學生能夠保持積極活躍的思維狀態,將教學活動的開展效果發揮到最佳。例如,在完成長方形面積知識的講解之后,為了能夠讓學生進一步理解長方形面積與周長之間的關系,此時教師就可以對學生提問:“如果兩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完全一樣的,那么這兩個長方形的面積也一樣么?”“如果兩個長方形的周長不一樣,那么周長小的長方形,其面積也一定小嗎?”提出類似這樣的問題,會對小學階段學生造成極大的觸動。學生在面對這樣的問題時,會顯得無比的興奮與活躍,積極主動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并以此為基礎,展開相應的討論。以這樣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不僅能讓學生了解長方形面積與周長之間的關系,還能加深學生對此部分公式的理解與掌握,最重要的是能促使小學階段的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問題探索的活動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質量。
3.3引導學生在問題探究的過程中,以更加靈活的方式解決問題
引導學生以數學的角度思考問題,這僅僅是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始,對提出的問題能夠加以有效的解決才是教學活動的核心內容。讓學生運用靈活、創新的方式對問題加以解決,這樣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才能促使學生充分發揮自我個性,以此來培養小學階段學生在學習探究過程中的創新精神,促使小學階段學生養成動手實踐等良好學習習慣,在探索學習的過程中有效地解決教師提出的數學問題。例如,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時,可以提出“圓柱的上底面積和下底面積一樣嗎?”以此來引導小學階段學生親自動手實踐操作,探究圓柱的上、下底面面積是否一樣,通過自己的實踐測量與對比,從而可以得出“圓柱的上底面面積和下底面面積一樣”的結論,學生參與這樣的問題探究活動,不僅能夠獲取相應的問題答案,而且還能學會以更加靈活的方式解決問題。
結語
總之,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一些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經常進行深入的反思,對課堂進行優化改革和實踐創新,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真正讓小學數學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知識的思維樂園。
參考文獻:
[1]趙建尚.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問[C]//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2015.
[2]舒小芳.問題導入,深化理解———論小學數學提問式教學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J].數碼設計,2017(11):255.
[3]王懿.基于差異教學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提問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21):115.
作者簡介:張明輝(1994年11月21日-),職稱:小學二級,學歷:本科。
?。ㄟ|寧省義縣九道嶺鎮中心小學 遼寧錦州 12100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89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