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2)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一、深入研究教材,準確把握教材主旨
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建立需要教師精心安排,深研教材,準確把握教材的編排意圖,掌握重難點知識,科學合理創設教學模式,推動課堂教學進程。例如,在研究“簡易方程”中的第一節“用字母表示數”時,主要探究的內容是讓學生學會用字母表示數與運算定律,初步體驗字母表示數的優越性。教師應結合教材特點,靈活設計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展開相關實踐活動,適時加強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的訓練,并將函數思想滲透其中,這對提高學習效率、提升教學質量大有幫助。有一些教師把重點放在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換律及分配律等數量關系的訓練上,究其原因是沒有準確把握教學重難點,偏離了教材內容的編寫意圖,不利于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開展探究活動,激活學生思維
開展探究活動,激發學生探究欲望,使他們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之中。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簡單地將所授知識“給予”學生,要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有助于提高其對知識的記憶效率,也能為進一步活躍學生的數學思維打下基礎。例如,在分析“三角形的面積”時,準備好完全相等的銳角、鈍角與直角三角形各一對,任意三角形三個等學具,目的是引導學生利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將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來。問:“三角形是否能轉化成之前學過的計算面積的圖形呢?”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鼓勵學生借助手中的三角形拼接成平行四邊形,再思考平行四邊形的高和三角形的高之間的關系,說出相同銳角三角形的面積和平行四邊形的關系,為正確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做好準備。這樣的教學更利于學生保持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態度,在動腦、動口中獲取新知識,掌握新的學習方法。
三、營造和諧氛圍,啟迪學生創新意識
學生在和諧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知識,心情會更舒暢,思維始終處于積極、活躍的狀態之中,此時他們才更敢想敢問,敢于質疑困難,勇于大膽創新,更樂于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例如,在探討“商不變的性質”時,教師可先出示兩道商是5的口算題,再讓學生編幾道商是5的除法題,接著組織大家展開討論:“同學們編得又快又準確,你們有哪些訣竅呢?這些算式之間是否有一定的關聯呢?”問題一拋出,學生的思維一下子活躍起來,積極投入到探究之中,在探討中發現商不變的性質規律。這一過程中,學生學到的不只是一條性質規律,同時也學會了如何獨立思考與創造。
四、通過巧設問題,激發學生對新知的探討欲望
鑒于小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數學教師要根據教材、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問,不斷設置有價值的問題,通過問題引導學生,使他們對新學習的內容產生疑惑和好奇心理,帶著求知欲與興趣主動投入到學習之中。古人有曰:“學起于思,思源于疑?!鄙险n時,教師的疑設得好、設得巧,則能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吸引力,激活他們的思維,推動其思維發展,順利實現教學目標。例如,在組織學生學習“圓”的知識點時,筆者設計了如下幾個問題:①大家都知道汽車的車輪是圓的,但是為什么不設計成正方形或是三角形呢?②假設車輪是三角形的,將會如何呢?③將汽車輪設計成圓形的會起到什么作用呢?學生聽到這些問題,紛紛討論起來。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既可化靜為動,又能使數學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效益,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課堂教學策略是一門技巧、技術很強的學問,教學的策略有很多,要靠我們在實踐中摸索、發揮我們的聰明才智,因而教師應用數學教學有效策略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創造和研究的過程,也是教師自身發展的渠道。只要教師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探索出一條屬于我們自己的教學之路。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79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