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學英語一對一數字化教學模式初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從教學活動的五個環節入手,分析了一對一數字化教學模式下大數據的應用,以期幫助一線教師在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能夠更好地調控學生的個體學習行為,從而大幅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英語;一對一數字化;教學模式;反思與收獲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19)11-0060-02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明確指出:英語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開發教學資源,拓寬學生學習渠道,改進學生學習方式,提高教學效果。在建構主義理論和智慧教育理論指導下,筆者所在學校于2016年建成了基于網絡智能教學平臺的英語數字化教室(平板電腦為學習終端),并以英語智能分級聽讀教學平臺為媒介,開展了小學英語一對一數字化教學,真正構建起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探究、關注差異、發展個性的小學英語一對一數字化課堂教學模式。
  下面,筆者從五環節下的教學模式入手,就課堂教學流程的各環節談談自己的做法和反思。
  ● 展示熱身,提高興趣
  此教學環節中,低年級的學生可以在多媒體教學媒介的輔助下,采用chant、sing等形式,集體或個體展示所學過的與課堂教學主題相關的歌謠或歌曲。熟悉的曲調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還能為新課教授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高年級的學生可以現場展示自己課下收藏的“平臺”英語繪本或上期課后泛讀作業,由于課下閱讀是“平臺”根據個人閱讀等級自動推送的,現場展示可以大大增加學生的自信心。
  反思:熱身是課上教學的第一環節,但在“一對一數字化學習”整個教學活動中,它是一個承上啟下的環節。一方面,教師通過對課前預習和上期閱讀作業數據的反饋和表揚,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真正達成以評促教、以評促學的目標;另一方面,教師通過量“生”訂制熱身內容,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表現自己、鍛煉自己,獲取盡可能多的學習與進步機會。
  ● 導入新課,初識課文
  教師創設語境導入新課,提出問題,學生在問題的指引下,利用平板電腦中“平臺”的“課上學習”功能,自主觀看課文動畫,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并試圖解決主要問題。以新標準英語一年級起點一年級上冊Module 9 Unit 1 How old are you?為例,教師通過播放小豬佩奇過生日的短片引出問題:How old are you, Peppa?并通過數蠟燭的形式知曉答案,讓學生從感性上理解這節課呈現的是與年齡相關的話題。然后通過課件出示Sam的圖片,集體跟Sam打招呼后,教師出示問題:How old are you, Sam? 學生按照任務要求,自主地在平板電腦上觀看并了解故事的大概內容,有疑惑的單詞通過在線詞典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最后,學生嘗試找出問題的答案:I’m six.平板電腦在這一環節中充當了教師的角色,相當于為每位學生配了一個專職英語教師,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反思:一對一數字化學習環境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英語水平通過速聽、復聽功能自行調整播放進度,從而自主控制學習節奏。遇到單詞或句子不理解時,可以通過在線詞典及時排除學習障礙,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個性化學習。
  ● 課文學習,即時反饋
  首先,教師在多媒體教學課件的輔助下,從細處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并適時練習課文核心詞匯和句型。然后,學生在“平臺”任務的驅動下,戴上耳機跟讀課文。一方面,“平臺”會通過學生閱讀數據的收集,將對學生造成困難需反復朗讀方能達標的詞匯或句子進行分析匯總,并提供給教師終端;另一方面,“平臺”會自動統計每位學生的朗讀時間,全班學生跟讀任務完成與否情況一目了然。最后,學生將故事內容理解消化后,教師引導學生依據自己的喜好和掌握情況,用小組表演或復述的形式來檢查自己對課文的掌握程度。
  反思:任何教學手段都是為師生高效達成教學目標而服務的,一對一數字化教學也不例外。在此教學環節中,我們不能因為實現了一對一數字化教學而忽視課文精讀教學優勢,更不能無視傳統英語課堂的課文表演或復核等檢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掌握情況的手段,因為學習語言的起點和終點都是為了交流和表達。
  ● 拓展練習,當堂達標
  這一教學環節是在學生充分理解和掌握課文內容后,通過單詞、短語、句子和文本的整體練習,來檢測學生整體的掌握情況。
  ①學生利用“平臺”自帶題庫自測單詞及句子的形、義理解,提交后“平臺”自動進行訂正,教師后臺收集答題數據。②學生利用“平臺”自測重點單詞的聽、讀及拼寫,“平臺”自動訂正后學生可以對錯題進行二次自測,教師后臺收集數據。③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通過線下拓展活動,將與本課話題及句型相關的知識貫穿進來,在交流交際過程中做到知識的活學活用。
  反思:一對一數字化學習環境下的在線自測題,可以對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聽、說、讀、寫)進行全面檢測和即時反饋,讓學生實現當堂鞏固和達標;同時,后臺大數據的分析,可以幫助教師對每類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有更深的了解,從而改進教師教學行為,實現因材施教。
  ● 布置作業,課下延伸
  學生通過“平臺”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在此基礎上再自由進行個性化的課后泛讀。
  反思:課后作業是課堂學習活動的繼續和延伸。對學生來說,他們可以利用網絡的延伸性,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完成“平臺”作業,寬泛的學習空間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教師來說,可以依據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設置更具層次性和多樣性的作業,并根據學生作業的上傳情況進行“一對一”的個性化指導。
  教育信息化改革是順應時代發展趨勢的產物,基于英語智能分級聽讀教學平臺下的一對一數字化教學不僅拓寬了語言學習內容資源與學習媒介,而且讓課堂教與學的方式由教師傳統的灌輸式教學轉為學生多元混合式的學習,在促成學生語言能力發展的同時,也帶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真正實現了英語課堂教學的個性化、多趣味、大容量、高效率的特色,大幅度提升了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益。
  參考文獻:
  陳玲,胡智杰,周志.1∶1環境下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特征研究——基于視頻案例分析的視角[J].中國電化教育,2014(0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769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