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的課堂互動模式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小學生年齡較小,故事對他們的吸引力非常強,教師可以將生動、有趣的故事引入到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打造互動課堂,將每個學生積極性都調動起來,確保小學語文教學目標順利實現。筆者結合多年教學經驗,提出了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的課堂互動策略。
【關鍵詞】 小學英語;故事教學;課堂互動模式
一、課堂互動的情境化
在小學英語故事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好課堂互動模式,能夠在學習內容上實現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有效活動,促使學生積極對故事內容發表自己的想法,并一起探討應采取怎樣的方式進行故事學習。
例如:在“In a toy shop”教學中,要想在課堂上有效引入故事情節,教師先要增強學生的情景體驗,讓他們思考自己在玩具店中可見過哪些有趣的玩具。這樣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他們紛紛說自己見過小樣子、小貓咪、小汽車等玩具。接著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想象這些玩具在相處中會有怎樣的歡樂時光,會遇到哪些矛盾,鼓勵學生大膽說出玩具們之間的小故事。教師先引導學生設想可能出現的故事,并與同伴和教師進行分享,從而形成有效的互動教學局面。在學生講故事的時候,教師還要利用故事情境將各種玩具圖片呈現出來,讓學生在看圖中逐步掌握不同玩具的英語名字,提升了單詞記憶效果。
二、課堂互動的設計
為提升小學英語教學效果,教師要與學生加強互動,一起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并注意密切配合。在小學英語故事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自身的感染力,體現在語言感染力與身體語言互動上。在語言反映至學生大腦后,他們可以順利在英語故事中學到知識,對此教師在講故事的時候應該配上相應的動作,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例如:在“Is This Your Skirt?”教學中,教師在完成Let’s talk、Let’s find out這部分的授課任務后,要求學生注意Story time的內容,同時播放錄音,讓學生認真傾聽,自己試著理解故事內容。當錄音播放完畢,教師要根據故事提出相應問題,了解學生是否清楚故事的大致內容,如:“Whose T-shirt is it?What is the T-shirt for?What does the son do to the T-shirt?”。在學生將問題正確回答出來后,教師要讓他們在小組中分角色進行朗讀,并生動、形象的將故事表演出來。
三、設置英語故事創作環節
小學英語故事教學中采取課堂互動模式,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與聽力能力,還要注重滲透對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培養。教師每講完一個英語故事,便讓學生根據故事形式進行仿寫。在學生創作故事的過程中,教師要列舉一些常用的詞匯與句型,讓學生可以參考,在英語故事創作中也促進了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
總之,對小學生來說英語學習難度較大,尤其是涉及很多抽象、復雜的英語短語與句型,學生很難正確理解。教師要采取講故事的方法為學生傳授英語知識,并注重在課堂上與學生加強活動,確保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這樣學生才能跟上教師的講課思路走,認真思考與發言,確保小學英語教學目標順利實現。
【參考文獻】
[1] 楊潔秀. 關于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的課堂互動模式的研究[J]. 新課程學習(中),2014(3).
[2] 沈沛. 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的課堂互動模式探究[J]. 新課程(小學),2015(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14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