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初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閱讀是教育的靈魂”,在英語教學中,閱讀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也依靠閱讀能力的提高,顯而易見,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相當重要。去年11月,江蘇省還進行了全省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課堂觀摩競賽,對于閱讀教學,大家是越來越重視了。那么在小學階段,我們該如何開展閱讀教學,如何讓學生學會閱讀并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從而為他們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呢?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進行。
一、豐富多種閱讀形式,養成良好閱讀習慣
1.嘗試獨立自主閱讀,保障長期課外閱讀
獨立閱讀能力是我們應該培養學生掌握的一項英語學習的技能,學生學會獨立閱讀有助于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獨立性,幫助學生成為獨立的閱讀者。我們可以布置學生閱讀一段手工制作說明,然后按要求制作一些手工作品。當然,在遇到閱讀障礙時可讓學生借助工具書,通過查閱來解決問題。再如,每學一個新的語篇,可以結合問題,給學生獨立閱讀、找尋關鍵信息的時間,從而讓他們養成獨立閱讀與思考的習慣,同時,學會獨立閱讀也是進行長期英語課外閱讀的保障。
2.借助分享閱讀模式,增添英語閱讀樂趣
分享閱讀模式可以是一群學生同時讀同一本故事書,共同分享其中的樂趣,可以是同學合作或師生合作,自己創編一些小故事來交換閱讀,從而讓學生體驗到合作與分享的幸福感。
但需要我們注意的是,用于分享閱讀的故事往往最好具備篇幅短小、趣味性強、圖文并茂、可預測性強、簡單易懂等特征,這樣孩子們才會更加感興趣,才能從中真正體驗到閱讀的樂趣。
3.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提高有聲閱讀能力
教材中許多Story time和Cartoon time的內容就是很好的閱讀材料,我們可以布置學生將所學課文進行朗讀并錄音,或在“趣配音”之類的APP中進行課文配音,并以此作為家庭作業上傳到班級群,這樣孩子們既可以聽到自己的聲音,還能聽到同學的聲音,感覺很是新穎,參與的積極性很高,老師再選出讀得好的學生進行表揚并在全班播放,以此鼓勵更多的孩子積極參與。但我們老師也要注意布置的頻率,不然學生就會感到厭煩了。
4.有效開辟教室閱讀角,拓展學生閱讀領域
在教室里我們可以開辟一個閱讀角,放置一些精彩的畫冊、繪本或有關國外風情的圖冊以及一些分級讀物等供孩子們課間或課后閱讀與交流,從而拓展學生的閱讀領域,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5.堅持課前三分演講,爭當英語小達人
在每節課之前,我們老師可以利用1-3分鐘時間讓學生輪流將自己課前搜集到的感興趣的英語故事、英文笑話、國外趣聞等和大家交流,從而培養學生閱讀與表達的能力。對于學困生,可以請優等生幫扶共同完成,形成結對互幫學習,讓學困生也體會到學習英語的樂趣。
二、選取多種閱讀材料,維持學生閱讀興趣
要維持學生的閱讀興趣,僅僅靠英語配套教材中的閱讀材料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選取多種閱讀材料也是很重要的。我們發現,有些學校老師的做法很值得借鑒:有的是把一些在報刊或書籍中捕獲的原版材料簡化后供學生閱讀,有的是選取一些有意義的英文或中英文繪本介紹給學生讀,有的是嘗試將一些中文的故事改編成英文給學生讀,有的是推薦一些實用且免費的英語APP中的資源給學生閱讀等。實踐證明,這些做法確實可行,但在選取閱讀材料時我們也要注意一些原則。以下是肖禮全提出的七條選擇閱讀材料的原則,非常實用,切實可行,我們不妨參考參考。
1.難易適度原則。指閱讀內容太簡單,學生容易不感興趣,閱讀材料太難的話,學生容易懼怕,往往也就不高興讀了。
2.多多益善原則。指學生的語感和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需要一個長期的閱讀量的累積過程,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大量的閱讀。
3.內容實用原則。指能激發學生興趣或者與他們的生活相關的閱讀材料,學生才會愿意去讀。
4.多樣性原則。指閱讀材料應該具有體裁和題材上的多樣性。
5.語言真實性原則。指閱讀材料中的英語表達應盡量純正。此原則并不排斥為初學者編寫簡易讀物,但主張高級階段的學習者應閱讀原汁原味的材料。
6.學得與習得相結合原則。指既要有幫助學生學習英語知識點的閱讀材料,也要有讓學生拓寬視野的趣味性百科閱讀材料。
7.成功性原則。指閱讀材料既要有一定挑戰性,也要讓學生跳一跳能夠完成,要讓他們能夠體驗成功的喜悅。
遵循以上原則,我在教學牛津版五年級英語上冊第一單元“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的Story time時,便嘗試讓學生四人一小組學編故事結尾,或者嘗試合作編童話,制作成繪本,再讓他們交換閱讀,學生還是蠻感興趣的。只是學生的語法錯誤率也確實挺高的,但此時我們不要打擊學生創作的積極性,可以指出錯誤,但以鼓勵為主。在講到第三單元“Our animal friends”這一單元中,我讓學生通過繪畫與寫話作業來介紹自己的動物朋友,以謎語形式讓其他學生閱讀并猜測,大部分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到前面展示。同事在教學四年級下冊“I can play basketball”時,讓學生在熟讀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著補全對話,再將一頁一頁對話片段制作成各種故事小冊,學生課后再交換著閱讀,評出最受歡迎的故事書,學生的興趣得到了很大提高。
三、加強閱讀策略指導,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1.學會泛讀,感知文本概要
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可以逐漸培養學生泛讀的習慣。每當學生初步接觸一篇課文時,可先讓學生在規定時間之內閱讀,就是像掃描機一樣用較短的時間將文章瀏覽一遍,從而對文章內容做整體感知,老師也可以整理問題幫助學生感知文本概要,之后慢慢放手培養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來進行討論,從而提取關鍵信息,整體把握文章主題和情感。
2.重視精讀,把握知識要點
精讀是課堂閱讀教學中比較重要的步驟,我們要引導學生深入閱讀,把握知識要點。在認真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指導他們適當做做筆記,比如以小卡片、圖表等形式作適當摘要或列提綱等,這樣學生對文本會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與記憶。
3.學會斷句,提高閱讀速度
不少學生讀書時還是喜歡一字一頓,不知如何斷句,這樣其實也影響了閱讀的速度。例如I often draw in the park with my sister Lucy.這樣一個句子,按劃線所示,三四個單詞為一個語群,只要移動三次目光即可完成閱讀。這樣可以使閱讀內容一目了然,句意保持整體性,使理解快速、正確。
4.引導猜測,培養思維能力
在初讀課文或閱讀課外英語讀物時,我們要提醒學生不要一遇到生詞,就立刻停下來查或問。可以指導他們做上簡單記號,接著把文章讀下去,或者引導他們大膽猜測與推理,很多時候聯系上下文是可以猜出部分生詞的意思的,這樣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5.營造氣氛,奠定文化基礎
農村小學的資源和設備條件大多數都不如城區,但教師應盡可能地營造文化氣氛,讓他們對所學英語國家的文化有所了解,這樣有助于他們學習英語這門學科。一學期我們可以舉行一兩次重要的有意義的派對,比如萬圣節、圣誕節等。我們平時就要做個有心人,因為中西方禮儀、風俗、文化等存在差異,我們可以搜集相關的視頻給大家看。比如我在教學五上英語“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的Culture time中西方的飲食文化差異時,我正好找到了一段別人制作的小視頻,這段視頻內容圖文并茂,并以一首好聽的英文歌曲貫穿始終,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便對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有了一定的了解。
綜上所述,閱讀教學貫穿課堂內外,我們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閱讀策略,加強對學生的個別指導,關注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并持之以恒地進行下去,一定能真正高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當然,閱讀教學也應與聽、說、寫技能整合進行,相輔相成,從而使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得到提高,為其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950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