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巧用思維導圖,優化小學英語閱讀教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閱讀板塊是小學高年級英語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的重要學習材料。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很重視閱讀策略的指導,也取得很大的教學成效。
  但是整體上看,閱讀教學中的文本解讀還缺乏邏輯性和深度?;诖耍P者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利用思維導圖進行了文本解讀的實踐研究。
  一、利用思維導圖,解讀文本的背景知識
  思維導圖是一種可視圖表,是用圖表表現的發散性思維。在閱讀教學的讀前階段,可以借助思維導圖來解讀文本的標題和插圖,激活文本的背景知識和學生的已有圖式,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激發學生閱讀文本的興趣。
  1. 用“2W”構圖解讀文本的插圖
  插圖能為語篇提供真實、鮮活的語言內容背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掌握目標語言,豐富想象空間,符合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學習認知特點。在閱讀教學的讀前階段,教師借助思維導圖能夠引導學生有效解讀文本的插圖,激活文本的背景知識與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幫助學生在讀中環節中理解文本內容,特別是難度較大的文本。
  以粵人民版《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4的More reading and Writing板塊為例,教師可以設計以下教學活動來解讀文本的插圖:
 ?。?)利用PPT呈現思維導圖的“2W”( What/Where)基本結構
  (2)學生根據“2W”結構觀察圖片,了解文本的背景知識
 ?。?)教師根據插圖提出以下兩個問題: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s?Where are they?
  (4)學生通過觀察插圖,了解到文本的背景知識:The Pandas are in the Panda Base.
  2. 用“中心圓”解讀文本的標題
  標題是提示文章主要內容的線索,通常是對文章內容的提煉、概括與濃縮。在閱讀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中心圖像的聚焦性特點,能夠有效解讀文本的標題。例如,讀前活動中,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呈現文本的標題,設計以下教學活動:
 ?。?)用板書呈現標題 The Panda Base,讓學生輕松了解到文本是關于“熊貓基地”的話題
 ?。?)引導學生根據思維導圖“中心圓”呈現的標題,猜測文本大意,回答以下問題:What is the Panda Base?
 ?。?)激活學生關于Panda Base的已有知識或生活經驗,如take care of pandas /feed pandas /help sick pandas /do research等等
  二、利用思維導圖,解讀文本的主要內容
  讀中階段是有效開展閱讀教學的核心環節。在此環節中,運用思維導圖各級分支的邏輯性特點來解讀文本,能有效促進學生對文本的整體理解與局部分析,提升文本解讀的邏輯性。
  本課例的閱讀文本The Panda Base介紹了四川熊貓基地的基本情況,主要講述了熊貓基地里科學家們為拯救熊貓而努力工作的故事,主題是保護野生動物。內容如下:
  The Panda Base
  Last Sunday, we were excited, because we visit the Panda Base in Sichuan. Many scientists work there to save the pandas.
  For many years, pandas were dying out. In 1987, scientists started the Panda Base with six pandas. In 2011, they had 108 pandas!
  Sometimes two babies are born at the same time. They are twins. The scientists are very excited, because it doesn’t happen often. The scientists work hard to take care of the mother and the twins. They hope to have more giant pandas.
  1. 用 “一級分支”解讀文本的主要架構
  在閱讀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的“一級分支”能夠有效解讀文本的核心信息。在The Panda Base的文本解讀中,教師可以設計以下教學活動:
 ?。?)教師繼續利用思維導圖,通過板書呈現文本內容的“一級分支”
 ?。?)引導學生根據“一級分支”的“Where/Who/How many”來閱讀文本,了解文本的主要架構
  (3)學生帶著問題“Where is the Panda Base? Who work in the Panda Base? How many pandas were there in 1987? How about in 2011?”閱讀文本,解讀文本的顯性信息
  2. 用“二級分支”解讀文本的主要脈絡
  讀中階段,采用思維導圖的“二級分支”,能進一步有效解讀文本的重點,理清文本的脈絡,凸顯文本的各層內容。教師可設計以下教學活動:
  (1)教師繼續利用思維導圖,呈現文本內容的“二級分支”
  (2)引導學生觀察“二級分支”,根據問題“Why do the scientists work in the Panda Base?” 來閱讀文本,理解文本的主要脈絡
 ?。?)學生再次閱讀文本,思考科學家們努力拯救熊貓的原因(1987年熊貓的數量只剩下6只,瀕臨滅絕),解讀文本的隱性信息   由此可見,思維導圖因其邏輯性構圖特點,能夠條理清晰地呈現文本的主要架構和主要脈絡,有效解讀文本的主要內容,發展學生的分析能力。
  三、利用思維導圖,解讀文本的內涵
  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解讀文本的角度和深度直接影響到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教師應當教會學生從字里行間獲取信息,推敲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情感態度,得出語篇中不曾明示但又蘊含在內的意義,體會英語語言之美。在閱讀教學中,利用思維導圖的整體性特點能夠有效解讀文本的內容,提升文本解讀的深度。
  1. 用“整體內容”解讀文本的深層含義
  在The Panda Base的文本解讀中,教師可以繼續利用思維導圖解讀文本的深層含義。通過以下問題啟發學生思考文本的深層內涵:Why do the people protect the pandas?
  通過引導學生思考“save the pandas—save the wild animals—balance of the nature”,啟發學生探究“保護野生動物”的興趣,從而有效解讀文本的深層含義。
  2. 用“整體支架”解讀文本蘊含的感情
  文本解讀最重要的是教師引導學生進入文本,親近語言,與文本進行對話,實現對文本意義的主動建構和個性化解讀。文本The Panda Base的作者不僅想讓讀者了解基地里熊貓的生存情況與科學家為保護熊貓所做的努力,更希望通過文章呼吁人們共同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生態平衡。
  因此,在The Panda Base的文本解讀的最后環節中,教師可以設計讀后拓展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討論“如何保護熊貓”,在思維導圖關鍵詞“How”的啟發下,為保護熊貓出謀獻策。
  由此可見,在閱讀教學中采用思維導圖的“整體內容”和“整體支架”,能夠逐步深度解讀文本的內涵,達到深入理解文本內涵的目標。
  綜上所述,思維導圖是優化文本解讀的有效策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思維導圖的聚焦性、邏輯性和完整性等特點,優化文本內容解讀的邏輯性和深度,提升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文化意識。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研究院立項課題“運用思維導圖優化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的實踐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編號:GDJY-2018-013]
  (作者單位:廣東中山市南頭鎮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   晁芳芳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3519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