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資源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初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語文是小學教育中最重要的科目之一,且語文教育是一個學術性研究較深的科目。閱讀教學是語文教育中的一個重點,要想學好語文,閱讀是必不可少的。提高閱讀能力的方法有很多,本文將對“互聯網+”在小學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實踐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網絡資源;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06-0190-01
互聯網是一個巨大的圖書館,互聯網具有開放性、快速性、豐富性等性質,其基本包羅了我們需要的知識,完全能滿足閱讀教學的需求。
一、巧借互聯網絡,豐富課堂內容
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教師可以利用這一資源,將互聯網引入課堂,幫助學生學習語文閱讀,提高課堂內容豐富度。
如,教學小學語文《長江之歌》,從古至今描寫長江的文章數不勝數,這篇文章主要從空間和時間兩方面來描寫長江的,從長江哺育中華兒女到奠定文化底蘊,歌頌了長江的氣勢恢宏。在閱讀這篇文章后,筆者會通過互聯網搜尋一些關于描寫長江的名家名作,帶領大家一起閱讀這些課本之外的名作,擴展學生的知識面,也讓學生更好的了解長江。在教學這篇課文前,筆者也會搜集一些刻畫長江宏偉壯闊以及一些長江周邊環境的照片或小視頻來給學生播放,雖然不能讓學生親自到長江邊上看看,但通過這些照片和小視頻也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到長江的恢宏氣魄。
二、妙用互聯網絡,提高課堂效率
傳統的板書式教學已經不再適用于現在的快節奏教學,在互聯網時代,合理的利用互聯網,能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在每次做教案時,筆者都會合理的利用互聯網,豐富課件內容,并進行多次預講,將課件理解透徹,將課堂掌握在自己手中,最大化的利用課堂的每一分鐘,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接收能力[1]。
如在教學小學語文《盧溝橋烽火》一文時,課文主要是簡略的敘述了“盧溝橋事變”的始末,盧溝橋事變的起因,戰斗的高潮以及盧溝橋事變對我國造成的影響。但這些部分都僅僅簡單描述了其中具有重要意義的一部分,在準備課件時,筆者就會針對課文中的每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點進行拓展,但要把握拓展內容所占用的課堂時間。因此,筆者會將歷史過程利用“互聯網+”多媒體的形式展現給學生,一方面能夠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另一方面能夠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而且互聯網上還有豐富的視頻資源,有名家名作賞析、作文輔導、優秀作文分析等。如果學生對課堂上所學習的知識還有疑惑,或是沒有理解學習內容,或是老師還沒有及時做出解答,也會讓學生通過網上的視頻資源來自主進行復習。
三、依靠互聯網,提高閱讀能力
很多學生對于閱讀理解僅局限在語文教材中,對于課文延伸的內容只能依據老師的介紹。但是“互聯網+”的利用能夠改善目前的教學現狀,開闊學生的眼界,將學生學習知識的途徑擴展到“互聯網+”課堂?!盎ヂ摼W+”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知識,豐富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幫助學生學習課文內容,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如在教學小學語文《三打白骨精》教學中,主要體現的是孫悟空具有一雙火眼金睛,能夠識別白骨精的詭計。文章出自《西游記》第二十七回中,《西游記》是中國名著,也是學生的必讀課外書籍。六年級的學生大多對這部名著有所了解,但很少對其深究,因此筆者在課前導入中,利用互聯網+多媒體讓學生重新回顧了《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情節,并在故事分享結束后提出:“該故事對你的啟示,或者從這個故事中你學到了什么”。很多的學生在播放后回答說:“生活中,我們要學習孫悟空,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而這些答案表明學生真的理解了課文背后的道理。小學生的領悟能力是很強的,作為教師應該重在指導學生、引導學生如何學習,為學生解決疑惑。課堂時間是學生的,筆者在對學生進行課文導讀時,會讓學生先進行文章閱讀,并談談在閱讀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自己的感想。在了解學生閱讀現狀后,配合“互聯網+”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將文章內容進行視頻制作,進而在為學生解答。
總而言之,“互聯網+”給教育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和方式、方法。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巧妙地使用互聯網,開闊學生的眼界,拓寬他們的知識面,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建英.巧用多媒體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J].教育革新.2013(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38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