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家庭教育方式對幼兒個性行為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前我國大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在家庭這個小環境中,家長忽視了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而孩子一旦進入幼兒園這個社會環境后,所暴露出來的不良行為習慣就會引起小朋友間、家長與教師間或家長之間的矛盾。簡單粗暴的打罵不僅無法解決問題反而可能使情況惡化。因此,家庭教育在矯正幼兒問題行為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家庭教育;個性行為
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特別對于3-6歲孩子是一個人性格行為形成發展的重要階段,如果在這個階段,兒童身心需要都得到滿足和受到父母良好的教養,兒童就會成為人格健全的人,否則,兒童可能會出現行為障礙、人格缺陷等問題。3-6歲時期,家庭是幼兒主要的生活環境,父母是幼兒接觸時間最多的人,所以家庭教育方式在幼兒行為問題發生中起著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通過探討家庭教育方式對幼兒行為的影響,使我們對這一問題有一個清醒、全面的認識.
一、家庭教育的界定
?。ㄒ唬┘彝ソ逃暮x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長有目的有計劃的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和影響?!奔议L根據自己的期望對孩子實施的一種通過多種方式,包括家庭環境、心理氛圍、長輩語言等行為去影響孩子,孩子根據自己的表現反作用于家長的雙向的互動過程。家庭教育比較完整的涵義是它不是單獨的講家長對孩子有什么要求,對孩子有什么命令,它是一種雙向互動的過程,它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家庭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助手,又是社會教育的一個方面。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是促進兒童身心健康和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消除和減少社會問題的一個戰略措施。
?。ǘ┘彝ソ逃奶攸c
1、啟蒙性
我們的孩子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和了解,人格、品格的形成的起點是從家庭教育開始的。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及學校教育是有區別的,孩子在沒有上學之前,是以在家庭中生活為主的。
2、長期性
家庭教育的時間最長,遠遠超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伴隨著孩子從出生、上小學、初中、高中、上大學、參加工作,一直在起作用。一個孩子在走向成人、走向社會的過程中和家庭的距離在拉大,但是家庭教育的影響仍然存在,家庭教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所起到的作用要比學校教育還要深遠。
3、全面性
家庭教育涉及到的內容極其廣泛。學校要管的,家長要管,學校不管的,家長也要管,孩子的衣、食、住、行、安全、能力、愛好、審美等都離不開家庭對他的教育,所以家庭教育的覆蓋面很寬。
二、家庭教育方式的基本類型
民主型:這類家庭教養方式的家長會給孩子一定自主權利,滿足孩子合理要求,正確對待孩子犯錯,家庭成員間互相尊重、平等交流,對子女既有約束,又有鼓勵。這種民主型教養方式下的孩子,自尊、自信、自律性強,具有創造性,社交能力強,具有成就動機等良好社會適應性的個性特征。
權威型:權威型的父母要求孩子無條件地服從自己。無視孩子合理要求,不能容忍孩子犯錯,過于苛求孩子把事做好,經常懲罰斥責孩子。這種教養方式以家長說了算,父母和孩子是不平等的。在這種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會比較多的表現出焦慮、退縮等負面情緒和行為,他們在學校中卻有較好的表現。
溺愛型:溺愛型的父母對孩子表現出很多的愛與期待,但是很少對孩子提要求和對其行為進行控制。這類家庭教養方式的家長經常嬌慣放縱孩子,遷就孩子任何要求,遷就孩子的錯,一切為孩子代勞,在孩子心目中沒有威信。在這種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容易表現得很不成熟且自我控制能力差。一旦他們的要求不能被滿足,往往會表現出哭鬧等行為。對于父母,他們表現出很強的依賴性,往往缺乏恒心和毅力。
忽視型:這類家庭教養方式的家長不干預孩子做任何事,不把孩子要求放在心上,不了解孩子的優缺點,孩子的事自己定,不過問或者很少過問孩子的學習。在這種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很容易出現適應障礙,他們的適應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往往較差。
三、教育方式對幼兒個性行為的影響
?。ㄒ唬┟裰餍徒逃绞綄τ變簜€性的影響
人的交往需要溝通和交流,溝通是聯結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情感紐帶。民主權威型的父母就牢牢地抓住了這一點,他們不管自己工作有多忙多辛苦,每天都會抽出一定的時間陪孩子,陪他們玩游戲,聽他們講各種有趣地事情,給他們說故事,和孩子成為朋友,讓幼兒與家長之間不再有隔閡,彼此的心靈靠得更近。幼兒與父母有了良好的交流與溝通,就會變得開朗、外向,愿意自我表現并會對自我進行肯定。
?。ǘ嗤徒逃绞綄τ變簜€性的影響
在權威型家庭中充滿著嚴肅的命令、規范和要求,父母對幼兒的行為有著絕對的控制,他們不能隨意做自己喜歡的事,只能聽從父母的安排,久而久之,幼兒就會習慣性地、盲目地按父母的指令做事,逐漸失去自我和喪失自信,遇事后只能習慣性地等待著父母替自己解決,而不會主動去處理問題。
?。ㄈ┠鐞坌徒甜B方式對幼兒個性的影響
現在的幼兒都是聰明的、機智的,對外界事有著很強的接受力和適應力,但在看智力的同時再來看他們的生活能力,卻是如此的不堪?,F實送經常會看到5、6歲的孩子還需要父母在后面追著喂飯,幫忙系鞋帶穿衣服等,這就是我們社會未來的主人,這樣的主人如何能肩負起社會的重責?我們幼兒園老師組織小朋友用粉筆在黑板上畫畫,所有的小朋友都開始畫,只有馬悅小朋友站在那里一動也不動,老師問她:“為什么不畫???”她說:“媽媽說弄臟衣服的東西不能玩?!崩蠋熗蝗话l現像馬悅這樣的還很多,不會搭積木,不會涂色,是啊,父母的一句不能,阻擋了幼兒嘗試與探索的道路,湮滅了幼兒的想象,也阻礙了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
?。ㄋ模┖雎孕徒逃绞綄τ變簜€性的影響
現在的生活節奏不斷地加速,社會競爭壓力不斷增強,迫使許多年輕父母要將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花費在自己的工作上,于是對幼兒的關心就少了,有的父母認為只要滿足幼兒的物質要求就可以了,其他的方面都可以忽略不計。小孩覺得吃飽穿暖可以,在物質方面并不會刻意去追求什么,而在情感方面他們卻要求的很多,他們需要父母的陪伴,需要父母和他們一起玩,一起講故事等,需要得到父母的關心和愛,這是任何物質所無法取代的。
綜上所述,不同的教育方式會對幼兒個性有不同的影響,絕對權威型、忽略冷漠型、嬌慣溺愛型都不是我們所提倡的,只有民主型教育方式才是我們所追求和提倡的。在民主型的教育方式下,幼兒才能形成自信、樂觀、向上、獨立、寬容、勇于創新的個性,才能健康地成長。因此,我們年輕的父母在尋求合適教育方式的時候,一定要以幼兒為主體,為幼兒提供自由發展的機會,與同齡人交流的機會,以身作則,為幼兒樹立一個好的榜樣作用,并將不同的教育方式融合使用,才能讓幼兒健康成長并且形成優良的個性。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31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