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背景下學生就業創業互動性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我國經濟新常態發展背景下,學生就業及創業比例發生一d定變化,創業者數量不斷減少,就業者不斷增加,造成就業困難等問題。并且,每年新增學生數量不斷增大,導致就業困難問題越來越嚴重。在經濟新形勢下,我國越來越重視學生自主創業問題,并鼓勵學生自主創業,以創業發展帶動就業發展。通過此種方式,有效緩解我國緊張的就業困難問題。本文基于學生就業創業互動性進行研究,提出發展新路徑,全面提升學生就業率,使學生為我國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關鍵詞:新常態;學生;就業創業;互動性研究
引言:
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我國逐漸進行經濟新常態的發展。在此種發展背景下,我國教育體制不斷進行改革,擴大招生數量,導致畢業生數量逐漸增多,造成就業困難問題。隨著全球經濟危機的爆發,使我國較為緊張的就業形勢,更加嚴峻。為緩解我國緊張的就業壓力,我國教育部門鼓勵學生自主創業,以創業發展推動就業發展,有效解決我國就業問題。但現階段,在創業發展過程中,存在較多問題。因此,我國學生就業與創業發展,應進行互動,從而創新發展途徑,推動我國經濟事業發展。
一、學生自主就業創業現狀分析
?。ㄒ唬W生就業現狀分析
經過相關統計分析,我國2018年的畢業人數達到820萬,遠超過2017年的195萬,畢業人數創歷史最高。在新常態背景下,成為就業最困難的階段?,F階段,我國就業率出現學歷與就業方向發展的現象。主要是由于中國產業結構不斷進行調整和改革,在滿足經濟新常態的要求下,對技術型人才要求較多。但大部分學生畢業后,能力結構與知識結構難以相對性,從而產生結構性就業矛盾,對學生就業問題產生嚴重不良影響。并且,目前,我國就業人數較多,崗位較少,無法滿足學生的就業需求。
?。ǘW生創業現狀分析
2007年,我國出臺鼓勵學生創業政策后,創業率不斷上升。但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學生創業率依舊較低,難以滿足我國經濟發展需求。因此,我國大部分教育部門,逐漸采取相應解決措施,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創業。如在教育過程中,設置創業學院,對學生進行創業教育。并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要求學生進行創業實踐。但此種方式用力過猛,導致學生難以理解,從而對創業產生抵觸心理。同時,學生在創業過程中,缺乏資金支持,從而導致大部分學生創業失敗,不利于學生未來發展。除此之外,學生在自主創業時,采用傳統的創業意識,難以順應時代發展,最終導致創業率較低,加重我國創業困難問題。
?。ㄈ﹦摌I就業關系轉化
2007年前,我國主張學生就業,在2007年以后,我國鼓勵學生自主創業。并提出創業帶動就業發展的思想。但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受到我國經濟發展影響,就業與創業之間關系較為模糊,學生在發展中,難以理解兩者之間的聯系,從而導致創業失敗。同時,在就業領域中,包括創業發展。但現階段,在我國經濟新常態發展背景下,創業僅能對我國就業問題進行緩解,不能完全解決。因此,我國在鼓勵學生創業過程中,應堅持就業為主,創業為輔的發展思想,從而使兩者之間具有緊密聯系,促進兩者共同發展。
二、新常態背景下學生就業創業互動性路徑思考
(一)就業為主,縱向就業戰略
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學生創業過程中,應將就業作為主線,將創業作為一種手段,從而推動創業的發展。目前,我國創業發展僅能緩解就業壓力,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就業問題。因此,在此種發展背景下,依舊將就業作為發展中心,通過創業緩解就業壓力。
首先,我國政府應從宏觀角度進行調控政策。如完善就業法律規定,為學生就業提供一定保障。同時,應興建政府公共工程項目,大量吸收社會未就業人群,起到穩定社會秩序的作用。通過此種方式,有效緩解就業壓力。在經濟新常態發展中,社會能提供的崗位較少,導致就業壓力增加。因此,興建政府公共項目,增加社會就業崗位,有效緩解學生就業壓力。并且,為學生自主創業提供相應平臺。除此之外,政府應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恢復正常,為學生就業及創業提供機會。而教育部門應對教育進行改革,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創業與就業之間的關系,從而提升學生就業能力,對我國社會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其次,我國社會用人單位應積極配合國家發展,通過定向培養模式,實現用人單位與學生共贏。一方面,學生通過實習,有效提升自身專業能力,并能在實習中明確自身定位。另一方面,用人單位減少人才招聘費用,降低成本,提升經濟利益。從而全面提升企業競爭力,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起到積極影響。因此,我國用人單位,應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與教育事業進行合作,完善人才引進機制,緩解我國就業問題。
最后,教育部門應對學生進行創業及就業教育,幫助學生轉變就業擇業觀念,提升學生創業意識。通過此種方式,有效幫助學生進行自我定位,對社會就業形勢重新認知,從而有效緩解就業緊張問題。并且,教育部門應全面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從而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滿足學生對就業需求。
(二)創業為輔,橫向創業戰略
橫向創業是一種相對性的概念,在經濟新常態的發展背景下,學生創業的驅動力量有限,創業綜合效應未曾實現現實化,從而對學生創業發展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在學生創業過程中,應發展創業為輔,橫向創業戰略,促進就業戰略與創業戰略相互適應,從而相互促進。
我國政府應發展創業與就業雙向動力機制,促進創業與就業協調發展。具體發展能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輔助創業階段。緩解我國就業問題為發展堅持的中心,以創業帶動就業發展,增加就業崗位,對就業壓力的緩解具有重要意義。在輔助創業階段,應重點對學生加強就業指導,并完善創業指導。第二階段,核心創業階段。在此階段,應加強創業對就業問題的緩解作用。通過對學生進行創業指導,幫助學生分析市場經濟動向,從而選擇最合適的創業方向,以此帶動就業發展。
除此之外,我國應優化學生創業環境,通過政策制度,為學生提供創業保障。并且,對經濟進行深化改革,有效提升學生創業成功率。同時,應加大對學生的創業教育力度,積極鼓勵學生自主創業。在教育過程中,應不斷完善創業教育硬件設施,提升學生對創業知識理解度。通過以上方式,有效完成創業與就業協調發展,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提升我國經濟水平。
結語:
綜上所述,學生就業及創業發展為國家重點關注問題,我國全面鼓勵學生自主創業,解決我國就業困難問題。但在實際發展中,受到經濟新常態發展影響,現有的創業模式難以滿足學生心理需求。因此,應以創業就業互動性為主,創新學生創業發展路徑,以就業為主,發展縱向就業戰略。并且,以創業為輔,發展橫向創業戰略,從而全面提升學生創業水平,有效解決我國就業困難問題。同時,滿足我國經濟新常態發展需求,促進我國經濟水平提升。
參考文獻:
[1]范常丹.經濟下行趨勢下大學生“就業—創業”互動性研究[J].中國培訓,2016(12):241.
作者簡介:徐雯瑤(1987.08-),女,碩士學歷,講師職稱,金陵科技學院,從事設計藝術研究方面工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32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