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研究的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到美國爆發次貸危機的幾十年間,許多經濟學專家稱這段時間為穩定時期,尤其是21世紀初的這幾年,這世紀初的頭幾年里,全球經濟持續穩定的增長,經濟領域呈現一片大好的局勢,穩定的經濟環境為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空間。政府認為采取一定的經濟刺激策略就能讓經濟重回高速增長軌道,因此各國政府聯合起來采取了宏觀經濟政策,但是并沒有起到預期的效果,而我國的經濟隨之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本文將就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展開探討。
   關鍵詞:經濟次貸危機;新常態;戰略布局
   一、“新常態”總論
  所謂的常態,就是我們認識的一般狀態,“新常態”新出現的區別于以往舊的狀態。我們都知道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它的波動性,經濟增長率、經濟發展,都不會是一個持續不變的直線化上升,也不會是按一個固定的值穩定不變的增長,它必然是“過山車”或是“山路十八彎”似的有快有慢,有起有落。國民經濟是有跡可循的變動,一些企業或是隨著國民經濟的增長將企業擴大,一些企業或是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不得不面臨破產淘汰的悲慘境地。不論是消費結構、產業結構還是科學技術,都在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進步。對于我國的勞動力產業結構,以往比重最大的為第一產業,我國是人口大國,人口基數大有利有弊,由于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有些崗位只需要一個勞動力,勞動力的主要輸出由第一產業轉向第三產業。但是科學技術帶來的日新月異的變化,改革了經濟的許多方面,促進經濟增長點的勻加速也是一個正常狀態。
  “非”常態化是與“常態化”相對立的。在面臨“非”常態化時,解決方案變得關鍵,要求我們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例如在分析我國經濟增長時,需要分析多個方面的因素,綜合考慮之后再下定論,決定某一階段經濟增長猛進是否是正常的?;蚴钦f經濟發展持續低迷是正常的??紤]的因素有:一、生產要素。它是否能保證經濟持續發展。二、物價。物價的穩定與否決定了經濟增長。正常的情況應該是低通脹,反之說明經濟增長滯脹或者過熱。三、是否在環境容量允許的范圍內。今時不同往日,以前“大漠孤煙直”可能是美景,炊煙裊裊是安定,現在“煙”霧繚繞可能是環境污染的信號。四、是否經濟穩定增長。如果經濟增長速度忽高忽低,階段性經濟增長極不穩定,也許是經濟運行出了問題。五、經濟能否實現可持續增長。如果目光短淺,用短時間的經濟增長換取國民經濟的長期增長,顯然是弊大于利,不劃算。國家間的較量早就轉變,綜合國力和經濟增長成為競爭的主要方面。一些國家進入了"中等收入"狀況,主要就是國民經濟沒有實現可持續增長。目前我國經濟增長進入了中高速增長階段,原因如下可得到解釋:一是因為原本的勞動力、自然資源供給是無限制的、無拘束的,現在則是有限供給,在某些階段甚至出現了短缺問題,實際上就是自然資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導致入不敷出。二是環境無法實現可持續增長,自鄧小平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一方面我們享受著經理帶來的好處,另一方面忍受著經理帶來的環境污染等問題的危害。三是經濟增長不夠穩定,意見表明,經濟的最高點和最低點差距特別大,經常會出現供需大于實際需求,或是實際需求大于日常供應。我國人民的收入出現“虛假”經濟。
  二、“新常態”的錯誤認識
  經濟發展的新常態是考慮讓經濟發展從高速狀態進入中高速增長狀態。但是就這一問題,一些人出現了錯誤認識的偏差。他們單方面認為,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不需要考慮經濟發展速度,這我國已經進入經濟增長換擋期,而且還換的是中高速檔,還不是低速檔。我國對于宏觀經濟的調控不是“紙上談兵”,我們的整體局勢是有自控線存在的。老話說的說,發展才是硬道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是要靠經濟增長體現的。我們必須追求可持續、質量高和集約型的經濟增長;此外,必須保證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才能解決如城鄉居民收入、職工就業和社會保障問題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加快發展是解決問題,改善現有狀況的突破口。第三,由于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停滯導致社會問題增多,其中就包括中等收入陷阱等。對經濟發展有影響的因素有很多,即使一個國家處于經濟高速增長期,也不可避免的會有低速增長階段。
  三、適應和引領新常態
  經濟增長回落不是靠人的主觀意識決定的,客觀規律不會根據人的意志而改變。面臨經濟水平的提高,經濟容量增大,增長速度勢必會有一定的回落這一問題,我們不能回避,部門捂著眼睛當不存在,就像“滾雪球”隨著體積的增加下滑速度也會放慢。我們不能一邊要求體積越來越大,又要求速度越來越快,“又讓馬兒跑又讓馬兒不吃草”這是不可能的。經濟增長的適度回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帶來好處,比如說緩解環境和能源的緊張,甚至是能源短缺。經濟高速增長帶來了諸多問題,如環境污染、生態失衡和能源短缺等,我們也為此付出了代價。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經濟增長并不是唯一,同時還要保證環境的可持續增長。正確處理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在確保經濟發展的同時盡力改善生態環境,是我們應該堅持和奉行的理念,我們的經濟發展不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
  參考文獻:
  [1] 孫維峰,黃祖輝.試析中國實體經濟發展的地區差異及分布動態演進[M].遼寧: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8,32-33.
  [2] 滕立新.中國經濟的深層優勢[M].北京:立信會計出版社.2017,55-57.
  [3] 范利民.中國經濟增長與OFDI增長:機理與實證[D].西安:西北大學,2016,18-19.
  [4] 鮑苗苗.以激發內需提升經濟發展韌性[J].會計研究.2016(3):9-1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81548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