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秸稈還田對農作物生長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秸稈還田是當今世界上普遍應用的一項培肥地力的增產措施,既解決了秸稈焚燒造成的大氣污染,又能增加土壤有機質的質量分數,改良土壤結構,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容量減輕,促進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發育。但若方法不當,可能會出現各種問題。本文主要從秸稈還田對農作物生長的影響及注意事項進行論述。
  一、秸稈還田對土壤的影響
 ?。ㄒ唬┰黾油寥烙袡C質的質量分數和養分質量分數
  鮮小麥秸稈含有豐富的氮、磷、鉀、鈣、鎂等多種營養元素和有機質,含氮0.32%,含磷0.04%,含鉀0.65%,有機質質量分數達46.3%。400 kg鮮小麥秸稈相當于1250 kg土雜肥的有機質質量分數,氮磷鉀質量分數相當于6 kg碳銨、3.2 kg過磷酸鈣和3.5 kg硫酸鉀。但是,碳氮比失調,秸稈本身碳氮比為(65~85):1,而適宜微生物活動的碳氮比為25:1,秸稈還田后土壤中氮素不足,使得微生物與作物爭奪氮素,結果秸稈分解緩慢,麥苗因缺氮而黃化、苗弱,生長不良。
 ?。ǘ└纳仆寥赖奈锢硇誀?
  秸稈還田后經過微生物作用形成的腐殖酸與土壤中的鈣、鎂合成腐殖酸鈣和腐殖酸鎂,使土壤形成大量的水穩性團粒結構,還田后土壤容質量降低,總孔隙度增加。土壤物理性狀的改善使土壤的通透性增強,提高了土壤蓄水保肥能力。但秸稈還田后,使土壤變得過松、大孔隙過多,導致跑風,土壤與種子不能緊密接觸,影響種子發芽生長,使小麥扎根不牢,甚至出現吊根、死苗等問題。
  二、秸稈還田對病蟲害的影響
  秸稈中常含有大量的幼蟲卵和帶菌體,粉碎過程中很難清除,被埋入土壤后能很快成長,成為病蟲害的一種隱患。小麥秸稈、玉米秸稈還田后,有利于小麥赤霉病孢子繁殖,有利于小麥黑穗病、玉米瘤黑粉病等病菌積累。根據試驗得知,一般條件下,秸稈還田后進行連作,病蟲害有加重發生的趨勢。如小麥根腐病、全蝕病加重,大豆秸稈還田后大豆根腐病和蟲害加重。小麥、玉米是否發病,菌源不是唯一必要條件,還受品種抗病性、天氣和前茬作物的影響。
  三、秸稈還田的注意事項
 ?。ㄒ唬┙斩捴苯舆€田
  1.各類秸稈收割后最好立即耕翻入土,以避免水分損失而不易腐解,在水田上更應注意。
  2.秸稈還田后,在腐解過程中會產生許多有機酸,在水田中易累積,濃度大時造成危害。因此,在水田水漿管理上應采取“干濕交替、淺水勤灌”的方法,并適時擱田,改善土壤通氣性。
  3.使用無病健壯的植物秸稈還田,防止傳播病菌,加重下茬作物的病害。
  4.要用足夠馬力的機械將秸稈切碎,長度不超過10 cm,耕翻入土深度在15 cm以下,覆土要蓋嚴、鎮壓保墑,既可加速秸稈分解,又不影響播種出苗。
  5.配合施用氮肥、磷肥。新鮮的秸稈碳氮比大,施入田地時,會出現微生物與作物爭肥現象。秸稈在腐熟的過程中,會消耗土壤中的氮素等速效養分。在秸稈還田的同時,要配合施用碳酸氫銨、過磷酸鈣等肥料,補充土壤中的速效養分。
  (二)連作基礎上的秸稈還田
  在連作情況下還田秸稈,可考慮采用秸稈翻耕還田的方法,而不能采用秸稈耙耕淺層還田的方法。同時,必須要加強病蟲害防治,確保農作物優質高產。另外,由于秸稈還田增強了土壤微生物活性,加快了除草劑等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縮短了藥劑的殘效期。
 ?。ㄈ┯衩捉斩挿鬯檫€田
  玉米秸稈還田技術逐步得到普及,但部分農民對這一技術掌握得不夠全面,應用中出現了一些問題,甚至產生負效應,部分田塊出現小麥出苗率低、苗黃、苗弱甚至死苗現象。經分析,主要原因是碳氮比失調、秸稈粉碎過粗、土壤過松,生產上應加以防范。玉米秸稈碳氮比為(65~85):1,而適宜微生物活動的碳氮比為25:1,秸稈還田后土壤中氮素不足,微生物與作物爭奪氮素,麥苗會因缺氮而黃化、瘦弱,生長不良。解決辦法:秸稈粉碎后,在秸稈表面每667 m2撒施碳酸氫銨50 kg或尿素20 kg,然后耕翻。防止秸稈粉碎過粗。有的地塊粉碎后的秸稈過長,長度>10 cm,不利于耕翻,影響播種。解決辦法:使用馬力相對較大的大型秸稈粉碎機,這樣秸稈粉碎得細,而且旋耕較深,秸稈與土壤混合均勻。防土壤過松。秸稈還田后,土壤過于疏松,大孔隙多,小麥種子不能與土壤緊密接觸,影響發芽生長,扎根不牢,甚至出現“吊根”現象。要解決這個問題,除提高秸稈粉碎質量外,還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施足氮肥、磷肥、鉀肥;提高土壤墑情和播種質量;適時鎮壓、澆水。小麥播種后,晾曬1 d,用石磙鎮壓,使土壤密實。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348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