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農業氣象災害對農作物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生產對國民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然而在農業的發展過程中經常受到農業氣象災害的影響,不僅給農業的發展帶來影響,造成農業產量的下降,同時給農民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為此,相關的氣象部門越來越重視氣象災害的影響?;诖?,主要闡述了氣象災害對農作物產生的影響,同時提出了預防氣象災害的相應措施。
關鍵詞:農業;氣象災害;農作物;影響
在農業的發展中,農作物的健康生長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氣候、土壤、水分等。在當前生態環境惡化的情況下,自然災害頻頻發生,對農業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不僅對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同時也對生態環境造成損害。
1 農業氣象災害對農作物產生的影響
隨著全球生態環境的惡化,氣象災害開始頻繁地發生,尤其我國本就是氣象災害發生比較頻繁的國家,一旦發生氣象災害,不僅對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造成不能挽回的損失,同時也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不利影響。當前,比較典型和常見的氣象災害有干旱、洪澇、冰雹等。
1.1 干旱
在農業發展中,如果發生干旱的情況,農作物將缺乏水分,或使農作物中的水分蒸發較快。一般的情況下,干旱主要發生在春季和夏季,如果春季出現干旱且降水減少,將直接影響農作物幼苗的健康生長[1]。此外,由于夏季較為炎熱,農作物水分蒸發比較快,土壤中水分的流失也比較快,此時的農作物受到干旱侵襲將出現干枯和死亡。
1.2 洪澇
該災害由降雨引起,其主要發生在地勢比較低或者降水比較多的地區。因其降水過多,不能及時排出,造成農作物大量倒伏,對產量和質量造成一定的影響,同時也會降低農民的收入。
1.3 冰雹
冰雹災害多發生在秋季,在對流天氣的影響下產生大量凝結冰塊。冰雹對農作物的影響比較大,不僅能造成作物質量的下降,嚴重時還會導致絕收,同時還將傷及人畜和建筑物。
2 應對農業氣象災害的措施
加強預警工作能夠更好地降低農業氣象災害對農作物的影響。只有積極地宣傳氣象災害的影響,才能讓更多的農民認識氣象災害的重要性,同時還能幫助農民提升預防災害的能力。其次,相關工作部門應該提升自身工作的質量,加強對氣象災害的預警能力,通過自身的努力和技術手段降低氣象災害的影響。再次,因為環境惡化也是氣象災害多發的原因之一,因此,應該重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
2.1 干旱災害的防治工作
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是解決干旱災害的重要手段。應選擇耐旱的農作物,同時結合作物的生長特點對其進行合理搭配和布局。另外,重視對干旱地區水利灌溉設施的建設,在農業發展的過程中采取先進的灌溉技術,如滴灌技術和噴灌技術等。人工造林,通過該項措施提升森林的覆蓋率并改善生態環境,同時還能避免水土流失現象的發生[2]。
2.2 洪澇災害的防治工作
為了預防洪澇災害的影響,應及時關注天氣變化。洪澇災害主要發生在雨季,因此,在雨季到來之前應該隨時關注氣象信息,做好相應的預防工作。一旦發生洪澇災害,需要積極采取處理措施,如及時有效地清理淤泥,避免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
2.3 冰雹的防治工作
?。?)農作物成熟的季節易發生冰雹等災害,因此應該重視對農作物的搶收。
?。?)為了減少冰雹的影響力,應該在多發地區植樹造林,增加植被的覆蓋率。
?。?)通過科學技術和人為的手段,降低冰雹發生概率。
?。?)在冰雹的多發季節,做好相關的防雹工作,將經濟損失降到最低。
2.4 低溫凍害的防治工作
在我國的東北和華南地區經常發生凍害,該災害發生的主要原因是農作物抗寒能力較差,因此在選擇農作物種植品種的過程中,需要重視抗寒性。同時結合農作物的品種,做好農業布局工作,合理選擇播種期。此外,可以適當增加磷肥和鉀肥,做好相應的越冬工作,尤其重視保暖。
綜上所述,為了促進農作物的正常生長和農業的健康發展,必須重視加強對災害性天氣的預警工作,針對災害性天氣,提出具體的解決方式方法。氣象災害的發展具有一定的特點,即偶然性,因此,對生態環境進行改善和建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氣象災害的影響。此外,為了提升氣象災害的預防效果,相關的工作部門應該重視對氣象工作的宣傳,尤其重視氣象設施的建設,更好地為農業的發展提供及時的氣象服務。
參考文獻:
[ 1 ] 黎躍勇.稻作規模種植氣象災害分析及防災減災應用研究[D].成都:成都信息工程學院,2015.
[ 2 ] 衛麗萍,閆世明,趙麗平,等.山西省主要農業氣象災害及其防御[A].第27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現代農業氣象防災減災與糧食安全分會場論文集[C],201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44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