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錫林郭勒盟氣象災害對農牧業的影響及氣象服務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近年來,錫林郭勒盟氣象災害頻發,給當地農牧業生產造成了不良影響。因此,本文主要根據錫林郭勒盟氣候實際,首先論述了氣象災害對錫林郭勒盟農牧業的影響,并提出了一些氣象服務措施,以供相關部門參考。
  關鍵詞    氣象災害;農牧業;氣象服務;內蒙古錫林郭勒盟
  中圖分類號    S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0-0152-02
  1    錫林郭勒盟氣象災害對農業的影響
  1.1    干旱
  干旱屬于錫林郭勒盟的主要農業災害之一。由于所屬區域環境以及氣候的影響,錫林郭勒盟降水稀少,并且季節分配不夠均勻,再加上該地區大風天氣多,蒸發量大,所以錫林郭勒盟時常出現干旱災害,尤其是春旱和夏旱出現頻率最高,給農牧業生產造成的危害最大。春季為農作物播種以及牧草返青時節,若遭遇春旱,勢必會影響作物的正常生長發育與牧草的正常返青;夏季恰逢農作物以及天然牧草生長旺盛的階段,該階段通常需水量較大,而夏旱出現的同時還往往伴隨著高溫天氣,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特別大。錫林郭勒盟幾乎每年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干旱災害,給農牧業生產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
  2016年4月,錫林郭勒盟大部干旱少雨,大多數區域降水偏少0.2~2.2 mm,阿巴嘎旗、蘇尼特左旗、蘇尼特右旗甚至無降水,給作物播種、牧草返青帶來不利影響,特別是給野生黃羊的生存帶來嚴重威脅。2018年6月,錫林郭勒盟中西部地區和南部部分地區降水偏少,氣溫偏高,出現了嚴重的旱情,導致干旱區域地下水位大幅降低,不同程度上擴大了受旱災面積,造成部分受災牧民群眾及受災牲畜飲水困難。據相關資料不完全統計,此次干旱災害造成錫林郭勒盟9個牧業旗的1 286.7萬hm2草場遭受旱災,受災牧民群眾達到12.6萬人,受災牲畜651萬頭(只),對農牧業生產造成了嚴重影響。
  1.2    大風和沙塵暴
  錫林郭勒盟處于內蒙古中部地區,為我國北方大風以及沙塵暴天氣的頻發區,年平均大風日數為60~80 d,大多數區域年平均沙塵暴日數超過30 d。大風以及沙塵暴天氣時常會對當地農牧業生產帶來嚴重危害。錫林郭勒盟一年四季均會出現大風天氣,沙塵暴天氣在春季出現的頻率最高。大風、沙塵天氣的出現不但會給農作物造成嚴重影響,還會造成田地、草場沙化,渠道和水源有時候還可能遭遇沙塵埋沒,嚴重影響作物灌溉以及牲畜飲水。春季農作物恰好為農作物播種出苗階段,如遇大風、沙塵天氣,勢必會對農業造成損失,甚至將種籽吹走,或者使幼苗連根毀壞,大大影響農作物的成活率。在牧區,大風、沙塵暴天氣會導致牲畜受到驚嚇而迷路走失,嚴重時出現待產母畜出現流產事件或者是幼畜死亡等事件。
  1.3    雪災
  錫林郭勒盟降雪天氣一般在10月至翌年5月,尤其是秋、冬季降雪頻率較高,易形成雪災。強降雪發生的同時往往伴隨著大風天氣,同時氣溫也急劇下降,會對農牧業生產,特別是對畜牧業、設施農業造成嚴重危害。強降雪天氣使牧區棚圈倒塌、道路封堵,不僅不利于牧業活動,而且還會使牲畜挨餓受凍,飼草料也無法得到及時補充,進而導致牲畜瘦弱掉膘,抵抗能力降低,尤其是老、弱、病畜死亡率增加,影響牧民收入。
  此外,雪災天氣還會導致溫室大棚受損、垮塌,影響作物的正常生長。
  2    氣象服務措施
  2.1    加強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建設
  應對錫林郭勒盟農牧區農業氣象災害防御薄弱地帶,強化區域自動氣象站的建設,不斷建立健全錫林郭勒盟各個農牧區氣象災害監測網絡建設,盡可能增強農業氣象災害防御能力。根據錫林郭勒盟季節時令以及農牧業生產實際需求,注重氣候的監測,積極提供干旱、大風、沙塵暴以及雪災等主要農業氣象災害的預報預警服務。此外,需要與社會媒體加強合作,不斷強化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新技術和新渠道的建設,逐步擴大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傳播覆蓋面,全面提升農牧區災害性天氣預報服務信息的針對性及有效性[1-2]。
  2.2    適時開展人工增雨(雪)作業
  干旱是影響錫林郭勒盟農牧業生產的最為嚴重的一類氣象災害。為了防御該類災害的發生,在干旱災害發生期間,錫林郭勒盟應加強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開展,通過全國氣象會商系統、衛星云圖、雷達等實時監測天氣情況,一旦發現有適合人工增雨(雪)的天氣條件,及時制定飛機飛行線路,提前策劃,有效抓住每一次有利增水的氣象條件,以做到最大限度保障人工增雨(雪)作業的順利進行,緩解農牧業旱情[3-4]。
  2.3    加強直通式氣象為農服務的開展
  氣象部門應對錫林郭勒盟農牧區主要農業氣象災害以及防災形勢進行分析,按照農牧業生產和氣象服務需求,共同推進直通式氣象為農服務模式。要不斷深化氣象部門與畜牧業、農業生產部門的共同協作和發展,充分依托互聯網技術,定期收集錫林郭勒盟畜牧業生產大戶、作物種植大戶以及涉農單位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資料,對重點氣象服務對象信息庫進行不斷完善以及更新,為廣大農牧民提供更為精細化的氣象服務,從而更好地防災減災,趨利避害,確保農牧業的安全、穩定生產[5-6]。
  3    參考文獻
  [1] 王旭.通遼市農牧業氣象災害及減災對策[J].赤峰學院學報,2012(1):70-71.
  [2] 丁立芳.氣象災害對密云縣農業生產的影響及防御建議[J].現代農業科技,2014(21):244-245.
  [3] 祁如英,鐘存,雷玉紅,等.青海省主要農業氣象災害及防御措施[J].安徽農業科學,2018,46(8):153-155.
  [4] 王發科,雷玉紅,祁貴明.格爾木地區農牧業主要氣象災害及防治措施[J].安徽農業科學,2016,44(28):174-175.
  [5] 崔玉玲,伏曉慧,姚磊.農業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研究進展與展望[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8(12):91.
  [6] 顏秉芝,吳瑾,劉英杰.農業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研究進展[J].現代農業科技,2018(23):219.
  作者簡介   張國蘭(1979-),女,寧夏同心人,工程師,從事預報服務、地面氣象觀測、防雷圖紙審核、設備及網絡技術保障工作。
  收稿日期   2019-01-2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9395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