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天水市主要氣象災害及防災減災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總結天水市主要氣象災害類型及其對農業生產的危害,并提出相應的防災減災對策。
  關鍵詞 天水市;氣象災害;防災減災;對策
  中圖分類號:S1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305(2019)02-080-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9.02.033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main types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in Tianshui City and their harm to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provided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countermeasures for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Key words   Tianshui City;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Countermeasures
  天水市位于西北隆中黃土高原與西秦山地干旱、半干旱氣候交錯地帶,地形地貌錯綜復雜,有明顯的氣候差異,屬于溫帶季風氣候。主要氣候特點是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春季升溫快,秋多連陰雨,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適中。受到境內特殊地形和氣候條件的影響,天水市干旱、春季晚霜凍、連陰雨、冰雹、雷暴等氣象災害種類繁多、危害大,因氣象災害引發的洪澇、地質災害及生物災害等時有出現。根據相關部門的統計結果,天水市氣象災害及其次生災害幾乎占所有自然災害的80%以上。通過分析天水市主要氣象災害及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為氣象部門制定相關的防災減災對策,增強氣象防災減災的科學性水平,最大限度地避免或者降低氣象災害對社會經濟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的損失,提供參考依據。
  1 天水市主要氣象災害及影響
  1.1 干旱
   干旱是因水分收支或供求平衡關系被打破而出現的水分短缺現象。干旱是天水市主要的氣象災害,一年四季均有可能出現,其中以春季干旱、春末初夏旱和伏旱造成的危害最為嚴重。干旱災害的主要特點是影響范圍廣、持續時間長、危害性嚴重,涉及到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春季是小春農作物返青、成長和大春農作物播種機育苗的關鍵階段,如果出現干旱,降水量不足,很容易推遲農作物播種和育苗時間,對于出苗和幼苗的生長發育極為不利,會降低農作物產量;夏季是一年中氣溫最高的時期,干旱災害會使土壤蒸發速率加快,導致土壤墑情不足,無法滿足農作物生長對水分的需求,影響玉米、大豆等農作物的生長發育,嚴重情況下會造成植株萎蔫死亡。
  1.2 暴雨洪澇
   暴雨洪澇是由大雨、暴雨或持續性降雨造成低洼地段被淹、漬水的現象。洪澇災害是嚴重的自然災害,在各種自然災害中,因洪澇災害造成的損失占40%左右。2014年,天水市連續遭遇4次暴雨洪澇災害,引發山洪泥石流、滑坡及山體崩塌。其中7月25日暴雨襲擊天水市秦州區、武山縣等地,強降雨致使秦州區南部的娘娘壩鎮、大門鄉等7個鄉鎮遭受嚴重的洪澇泥石流災害,導致電力、通訊及道路中斷,21人遇難,4人失蹤。據統計,連續強降雨導致天水市7個縣區123個鄉鎮的122.26萬人次受災,緊急轉移安置群眾3萬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82.75億元。
  1.3 冰雹
   冰雹是由強對流天氣系統引起的氣象災害,其特點是影響范圍小、持續時間短、危害嚴重,往往伴有大風、強降溫等天氣現象。特別是山區和丘陵地區,由于地形復雜,受冰雹天氣的危害較為嚴重。2016年6月12—14日,天水市清水縣和秦州區遭受暴雨冰雹襲擊,農作物受災嚴重。12日20:00,秦州區中梁鎮遭遇冰雹襲擊,造成楊家山村、三灣村等16個村的果樹、農田、道路等不同程度受災。13日22:00,清水縣突降暴雨冰雹,持續時間長達15 min,冰雹直徑最大為4 cm,致使該縣5 358 hm2農作物和4個鄉鎮37個村的44 124人次受災。據統計,成災面積3 661 hm2,絕收759 hm2,導致農作物和經濟作物受損嚴重,經濟損失達到1.21億元。
  1.4 春季晚霜凍
   晚霜凍主要出現在初春氣溫回暖的時候,因北方強冷空氣向南移動,短時間內近地面氣溫會下降到0℃以下,導致農作物遭受凍害或死亡。2013年4月6日凌晨,天水市麥積區遭受低溫霜凍災害天氣,平均氣溫降至-1.2℃,最低氣溫達到-5.3℃,極端天氣導致農作物及盛花期果樹大面積受災,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1.5 連陰雨
   連陰雨是指連續3~5 d以上的陰雨天氣現象,日降水量可以是小雨、中雨,也可以是大雨或暴雨。受北方冷空氣和副高外圍暖濕氣流的共同影響,2017年8月20日天水市麥積區出現連續陰雨天氣,累計降水量為31.7 mm,其中20—22日中東部鄉鎮累計雨量達50 mm以上,最大降水量出現在和平鎮,為93.8 mm;25—28日,東南部鄉鎮累計雨量較大,部分鄉鎮雨量達50 mm以上,最大降水量出現在麥積山,達70.0 mm。8月27日20:00—28日15:00,位于麥積區、元龍鎮、桑家門村的310國道山體,共發生了3次塌方,導致交通一度中斷,所幸無人員傷亡。
  2 天水市主要氣象災害防災減災對策
  2.1 盡快建立氣象災害防治工作長效機制
   天水市政府部門應做好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和信息發布工作,盡快成立氣象災害監測預警領導機構,并細化部門之間的分工。氣象部門應與政府部門加強溝通協作,共同開展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構建起由政府部門統一領導、各部門聯動的氣象災害應急響應工作小組,積極組織開展氣象防災減災相關工作。政府部門應組織氣象專業預報人員,做好市內大型農業生產項目的氣象災害風險性評估工作,力求降低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不利影響。
  2.2 增強農村氣象災害防御能力
   天水市氣象部門應采用科學有效的方式,在農村建立科學長效的氣象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機制,盡快在農村教育體系中引入氣象防災減災等方面的內容。借助于多種形式,加強農村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工作,使農民群眾熟練掌握氣象災害的成因和相關的防御對策,確保在氣象災害來臨時,最大限度地降低或避免氣象災害帶來的危害。除此之外,氣象部門還要對從事農業氣象防災減災的工作人員加強專業技術和素質培訓等工作,加強氣象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和應急響應系統建設,在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2.3 提高氣象預報預測水平
   做好重大天氣監測預警以及極端天氣事件的預報預測,提高災害性天氣快速診斷及預報的精細度、預警時效和準確率;加強精細化預報能力建設,建立預報到鄉(鎮)的氣象預報體系;完善災害性天氣落區預報業務;發展精細化氣象要素預報業務;強化干旱、洪澇、冰雹等極端天氣事件的監測和預報水平。
  參考文獻
  [1] 秦順標.劍河縣主要氣象災害分析及防御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2(11):226-227.
  [2] 吳國強,鄭偉杰,胡麗華,等.江門市氣象災害防御研究與對策[J].廣東氣象,2013,35(5):49-52.
  責任編輯:李楊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027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