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秸稈還田機械化作業技術模式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近年來盤錦市大力開展水稻秸稈還田技術試驗示范工作。闡述翻埋還田、旋埋還田、白茬地泡水埋茬還田3種水稻秸稈還田機械化作業技術模式的技術路線、主推機型、技術特點及土地適應條件等技術內容,以期為盤錦市水稻秸稈還田工作的開展提供支持。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水稻;秸稈還田;技術模式
中圖分類號:S23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161(2019)03-0058-02
2015年以來,在遼寧省全面推進秸稈禁燒大背景下,盤錦市大力開展水稻秸稈還田技術試驗示范工作。盤錦市興隆臺區農機主管部門結合區域特點,在盤錦監獄鼎翔集團、遼河油田六分廠等水稻集中種植區域,集中開展水稻秸稈還田機械化作業技術模式的應用研究工作,經過4 a的總結積累,初步確立了翻埋還田、旋埋還田、白茬地泡水埋茬還田3種水稻秸稈還田機械化作業技術模式,對3種技術模式明確提出了技術路線、主推機型、技術特點和土地適應條件等技術內容,為盤錦市水稻秸稈還田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1 翻埋還田整地機械化作業技術模式
翻埋還田整地機械化作業技術模式是當前最為成熟的技術模式,也是作業面積最大的技術模式,其以鏵式犁為主要作業機具,作業時間在秋季。
1) 技術路線:機械化收割秸稈切碎均勻拋灑(稻茬高度25 cm以下)→機械化深翻(秋季)還田→普通耙茬平地機春季帶水耙茬整平→機械化插秧。
2) 配套機具:聯合收割機、鏵式犁、普通耙茬平地機、插秧機。
3) 整地環節作業成本:75~85元/667 m2(其中秋翻45~50元/667 m2,春季耙茬平地30~35
元/667 m2)。
4) 技術特點:優點是一般秋收1周后即可作業,有效作業時間長;經過深翻凍融使土壤環境改善,第2年水稻增產明顯;相對于其他還田模式對水稻割茬高度要求不高,更適于全喂入高割茬收割地塊還田作業。缺點是相對于其他還田模式深翻后后續耙地整平、埝埂修復及插秧作業等成本增加。
5) 土地適應性:秋收后秸稈切碎且均勻拋撒,地表平整、溝轍小,土壤絕對含水率低于30%地塊。
2 旋埋還田整地機械化作業技術模式
旋埋還田整地機械化作業技術模式按照主要作業機具及作業時間分為春、秋兩種作業技術。
2.1 春季正反轉雙軸機深旋+傳統水平耙整地作業技術
1) 技術路線:機械化收割秸稈切碎均勻拋撒(稻茬高度20 cm以內)→正反轉雙軸旋耕機深旋埋茬還田作業(春季作業為主)→春季常規機械水耙地→機械化插秧。
2) 配套機具:聯合收割機、沃揚正反轉雙軸旋耕整地機、傳統水田耙、插秧機。
3) 整地環節作業成本:65~70元/667 m2(其中雙軸旋耕作業45~50元/667 m2,傳統水田耙常規耙地20元/667 m2)。
4) 技術特性:優點是符合傳統春季旋耕作業習慣,有效作業時間長;旋耕深,一般耕深15 cm以上,作業后地表均勻度好,秸稈混埋效果好,增產效果明顯;后續整平僅需傳統水平耙作業。缺點是效率不高,動力消耗大。
5) 土地適應性:秸稈切碎且均勻拋撒地塊,對地表其他條件沒有特殊要求,可代替傳統旋耕機,適于秸稈還田作業。
2.2 刨地機秋季深旋+春季普通耙茬平地作業技術
1) 技術路線:機械化收割秸稈切碎均勻拋撒(稻茬高度20 cm以下)→秋季刨地作業→春季普通耙茬平地機帶水耙茬整平→機械化插秧。
2) 配套機具:聯合收割機、刨地機(如黑龍江虎林任農旋耕機)、普通耙茬平地機、插秧機。
3) 整地環節作業成本:60~70元/667 m2(其中秋季刨地作業30~35元/667 m2,普通耙茬平地機帶水埋茬平地作業30~35元/667 m2)。
4) 技術特性:優點是秋季作業適應強,可以彌補常規旋耕機不能完成高茬埋草作業的缺點,同時又可在含水率較高地塊代替鏵式犁完成翻地作業,實現大土塊甩切翻拋,有鏵式犁翻垡效果;一般耕深在15 cm以上;秋季作業后可完全避免冬季秸稈焚燒現象。缺點是秸稈覆蓋率稍低。
5) 土地適應性:適合秸稈切碎且均勻拋撒地塊,對地表其他條件沒有特殊要求,可在更高土壤含水率下作業(如絕對含水率在30%以上),適于秋收后水稻秸稈還田作業。
3 白茬地泡水埋茬還田整地機械化作業技術模式
白茬地泡水埋茬還田整地機械化作業技術模式一次性完成白茬地旋耕埋茬起漿整地作業工序,是機械動力下地次數最少的作業技術模式。
1) 技術路線:機械化收割秸稈切碎均勻拋撒(稻茬高度25 cm以內)→春季白茬地泡田旋埋耙平→機械化插秧。
2) 配套機具:聯合收割機、白茬地埋茬平地機(如寧波拿地單軸變速旋耕機、雄進農機盤錦有限公司兩段折疊犁等)、插秧機。
3) 整地環節作業成本:45~55元/667 m2(白茬地埋茬平地作業2遍)。
4) 技術特性:優點是機械動力下地次數最少、成本最低;耕深可以達到15 cm。缺點是泡田時間長,有效作業時間短,效率不高。
5) 土地適應性:秸稈切碎均勻拋撒且含水量充沛地塊(如井灌區或土壤含水率較高的地勢低洼區),也可在秋收后有水地塊直接秸稈還田作業。
上述3種水稻秸稈還田機械化作業技術模式系統、完備、互為補充,拉長了水稻秸稈還田作業的時間鏈條,為盤錦乃至遼寧濱海單季稻產區水稻秸稈還田作業提供了成熟的機械化解決方法。
4 工作建議
1) 水稻控茬機收且秸稈切碎均勻拋撒是水稻秸稈還田機械化作業的基礎,因此要加大機收管理。各級政府主管部門要加大機收控茬收割和秸稈切碎的宣傳力度,嚴禁收割機不安裝秸稈拋撒器下地,嚴禁秸稈以稻亂形式排放。
2) 秸稈還田后會有硫化氫氣體產生,特別在河蟹養殖地塊,如果不能進行及時晾田處理,勢必會影響河蟹生長。應在水稻移栽后秸稈腐爛高峰期加強水層管理,達到干干濕濕,既保證不缺水,又保證秸稈腐爛后有毒氣體的排放。
3) 秸稈還田后秸稈中遺留的病蟲害會給下一年的病蟲害防治增加難度,特別是連續多年的秸稈還田增加了農藥使用成本。政府部門在大力推廣秸稈還田技術的同時,也要進行秸稈離田技術的宣傳和示范,逐步建立秸稈還田離田輪換機制,建議還田2~3 a離田1 a,這樣有利于促進耕層土壤對腐爛秸稈的同化和吸收,同時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4) 春季耙茬平地作業是秸稈還田機械化作業技術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目前市場上完成這一技術內容的機具主要是高轉速耙茬平地機,這類機具雖然能夠將秸稈較好地打碎混埋,但普遍存在轉速高易漂茬、平地后泥漿過爛過細沉淀時間長、土壤通透性差等問題。應加大力度推廣水田無動力耙、低速埋茬旋耕機等設備來完成埋茬耙平作業,加大這類機具的補貼力度,加快埋茬耙平設備提檔升級步伐。
參考文獻
[1] 安曉娟.水稻秸稈還田及深翻整地機械化技術推廣應用[J].農民致富之友,2019(4):107.
[2] 張巖松,欒峰,康麗梅.水稻機械化秸稈還田作業模式應用研究[J].農業科技與裝備,2017(11):27-31.
[3] 周文.水稻秸稈機械化還田技術[J].湖南農業,2016(8):2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69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