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養殖田水稻無公害優質栽培技術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持續提升,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食品的質量與安全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就我國水稻種植產業而言,無公害且高品質的水稻的栽培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并取得了良好的社會與經濟效益。本文充分參考水稻實際種植工作,詳細分析了養殖田種植水稻的優勢,并具體闡述了養殖田無公害、高質量水稻的栽培技術要點,以期為我國農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養殖田;水稻;無公害;優質;栽培技術
  水分、溫濕度、空氣以及土壤是作物生長的關鍵外界因素,這些環境因子對水稻的優質、無公害生產也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在優質、無公害栽培技術的推廣與應用過程中,農業生產與技術人員應該充分結合當地的地理、水分、氣候等自然條件,采用針對性的技術措施,保證養殖田水稻的高產、優質的種植。
  一、養殖田種植水稻的優勢分析
  1.有效除草。田間雜草會與作物爭奪養分,從而造成水稻生長不良的現象發生,因此及時去除田間雜草是保證水稻良好生長的必要措施之一。人工除草工作量,顯著增加了生產成本,經濟性不強?;瘜W除草劑效果好,但是會產生一定的農藥殘留,極大影響了水稻的質量。而在養殖田中,食草性魚類能夠有效去除田間雜草,且這種生物除草的方式具有經常性與徹底性。
  2.提升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結構。養殖田中魚類的糞便是良好的有機肥,能夠有效提升土壤肥力,為水稻生長提供氮肥、磷肥。據相關研究數據顯示,每50kg的食草性魚類一年能制造約100kg的魚糞,經過水與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后為水稻提供豐富氮肥與磷肥,相當于5.7kg的尿素與4.5kg的過磷酸鈣。魚糞的綜合供養能力優于豬糞。此外,得益于蟹類與蝦類生物在土壤中的活動,土壤板結的問題得以較好的解決,土壤空隙得到了提升,土壤結構也得到了改良。
  3.緩解病蟲害。通過營造良好的小生態系統,增加物種的多樣性,能夠有效提升農田的生態穩定性,將極大程度緩解稻田中病蟲害的發生。據相關研究表明,養殖田中的魚類、蝦類、蟹類以及兩棲動物能夠捕食五成以上的害蟲成蟲及大部分害蟲幼蟲。在一般的稻田中,雜草與病蟲是病原菌良好的繁殖場所與傳播途徑。而在養殖田中,魚類能夠及時去除雜草與害蟲,有效控制了病害的發生與傳播。此外,魚類及蟹類能夠去除多余的枯枝落葉,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病害與蟲害的發生。
  4.促進根系生長。普通水稻種植田的氧氣集中分布于水的頂層,水的底層以及土壤中的氧氣含量普遍偏低并不利于水稻根系的正常生長。魚類、蟹類以及蟹類生物在稻田水與土壤中的運動使得水表層的空氣與下部進行了良性的交換,大大增加了水以及土壤中的氧氣含量,為水稻根系的良好生長提供了優質的條件。
  二、養殖田水稻無公害優質的關鍵栽培技術
  1.科學建園。為了保證優質、高產的水稻生產,農業技術與管理人員應該科學地選擇適宜的栽種區域。一方面,水稻栽種地要有良好的水分條件,包括充足的水分供應以及符合無公害栽培要求的水質,這是保證無公害、優質水稻栽培技術應用的關鍵因素之一。另一方面,所選地域的土壤條件要適宜水稻的栽種,各類營養元素供應充足且均衡,土層深厚、排水良好。
  2.品種選擇。鑒于養殖田良好的水質與土壤條件,栽種的水稻品種應該具有抗倒伏、耐肥吸肥能力強的特性。同時,栽植的水稻也應該選用較為緊湊的密植型水稻品種,以適應養殖田的栽種條件,為魚類、蝦類與蟹類提供足夠的生長與活動空間。為了盡可能適應無公害栽培的條件,選用的水稻品種應該具有抗蟲抗病性強的特性,以減少農藥的使用頻率,保證水稻的優質生產。最后,養殖田栽種水稻也要考慮養殖業與種植業之間的平衡,實現水稻苗期與魚塘灌水、水稻成熟期與魚蟹收獲期同步進行的目標,充分利用光照、溫度、肥料以及土地資源。
  3.播種與壯苗。在養殖田水稻優質栽培技術的推廣過程中,栽植的實踐經驗顯示,水稻宜適當提早播種,延長水稻生長與生育期,提高水稻的營養物質的積累。依據長期的種植經驗,水稻全面播種的日期應該集中在四月份的上旬與中旬。在水稻播種之前應該做好土壤的消毒工作,深翻土壤并進行翻曬。此外,水稻播種時應該進行篩選去除發育不良與患有病蟲害的種子,有條件的可以在播種前進行浸種與催芽。水稻幼苗可以先在透氣性好、營養充分的育苗床上進行,待水稻幼苗長齊后移栽大田,育苗宜選用旱育的方式,幼苗株距盡可能大,以保證水稻幼苗的健康強壯,并在移栽后表現出良好的生態適應性。
  4.保持合理的水位,控制水稻分蘗。稻田水位與泥漿的管理是養殖田優質水稻無公害栽培管理的重點之一,這一管理要注重養殖魚蟹與種植水稻對水位需求之間的平衡。在水稻幼苗生長的前期,稻田水位的設置應該利于魚蝦蟹的生長,保持5至10厘米左右的水深。水稻結穗期,當結穗數量達到一定程度時,水稻田應該提高水位以控制水稻的分蘗,水位提高的程度應該與水稻植株的生長狀況相適應,最深水位不宜超過40厘米。
  5.因地制宜適用肥料。相較于一般水田與旱田,養殖田種植水稻的養料需求十分復雜,應該因地制宜選用肥料進行土壤的補充養分與土壤結構的改良。養殖田種植水稻的肥料施用應該遵循以下幾點原則。第一,降低氮肥的施用,降幅應該在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之間,施用的氮肥應該以長效的基肥為主,基肥的使用比例應該占到使用總肥量的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重施有機肥。有機肥能夠有效改善土壤結構,形成良好的土壤團粒結構,緩解土壤板結與土壤滲水的問題。在養殖田的肥料施用的過程中,應該注意氮磷鉀等大量元素之間的平衡施用。
  6.病蟲害防治。稻田的水產養殖應該選用良好的水質的水,并進行水體的消毒,一般在七月到九月份之間進行水體的處理。這種處理方式能夠有效控制水田內病蟲害的發生與傳播,因此,水稻發育前期一般不需要特別的病蟲害防治處理。在水稻生長的后期,應該禁止使用高毒性高殘留的農藥。為了保證高品質水稻的高效生產,在養殖田水稻優質無公害栽培技術應用過程,應該積極采用物理防治、農業防治與生物防治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病蟲害的有效防治。
  三、結語
  進入新時代,人民生活的質量得到了極大程度的提升,人民對食物的需求也不僅僅停留在“填飽肚子”的水平上。綠色、高品質的水稻受到了人民群眾的廣泛歡迎。在這一現實背景下,養殖田水稻的高產、優質、無公害栽培技術得到了大范圍的推廣與應用,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保證我國國家食品安全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夏同勇.養殖田水稻無公害保優質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09(02):107-108.
  [2]唐義軍,楊力,姚成勇.蘇北沿海養殖田水稻無公害栽培技術[J].現代種業,2003(04):18.
  [3]袁志章,范正輝,陳俊才,黃秀芳.養殖田水稻優質無公害栽培技術初探[J].中國稻米,2001(04):36-3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343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