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三種生長調節劑對朱頂紅幼苗生長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以進口朱頂紅栽培品種雙龍(Hippeastrum hybridum ‘Double Dragon’)幼苗為試驗材料,研究不同濃度的水楊酸、赤霉素、萘乙酸3種生長調節劑對朱頂紅幼苗球莖大小、葉片生長、葉綠素含量和根系生長等的影響。結果表明,在不同噴施頻率下,合理的噴施生長調節劑(水楊酸和赤霉素)能夠顯著地促進朱頂紅幼苗的葉寬、葉長、球莖等的生長,其中噴施100 mg/L水楊酸6次左右效果最佳。噴施3次水楊酸和赤霉素能顯著提高葉綠素含量,其中赤霉素對促進朱頂紅葉綠素含量增加最為明顯。適宜濃度(50 mg/L)的萘乙酸對促進朱頂紅的根系數量增加效果最為明顯。
  關鍵詞:朱頂紅(Hippeastrum hybridum);幼苗;生長;生長調節劑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9)08-0097-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08.022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Abstract: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three growth regulators salicylic acid, gibberellin and naphthalene acetic acid on the bulb size, leaf growth,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root growth of the seedlings of Hippeastrum hybridum ‘Double Dragon’ were studied. The main results were as follows:the rational spraying of growth regulators(salicylic acid and gibberellin) promoted the growth of the leaf width,leave length and the bulb, and the effect of spraying 100 mg/L salicylic acid about 6 times was the best. Spraying salicylic acid and gibberellin 3 time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of which gibberellin was the most obvious. The optimum concentration (50 mg/L) of naphthalene acetic acid was the most significant factor in promoting the root number of the seedlings.
  Key words: Hippeastrum hybridum; seedling; growth; growth regulators
  朱頂紅(Hippeastrum hybridum)為石蒜科朱頂紅屬多年生球根花卉,別名君子紅、華胄蘭、孤挺花等[1]。朱頂紅原產于中南美洲,喜溫暖濕潤氣候,生長適溫為18~25 ℃,宜植于疏松透氣富含有機質的沙質壤土[2]。朱頂紅花朵碩大,色彩艷麗,觀賞價值較高,除用作盆花、切花觀賞外,還可用于露地景觀栽植,應用前景廣泛。但是現階段,具有優良性狀的朱頂紅種球大部分依賴進口,價格居高不下,優良朱頂紅品種的栽培及生產技術亟待解決。迄今為止,對朱頂紅栽培技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溫濕度促成的花期調控、株型調控、促成栽培等方面[3-5],而生長調節劑對朱頂紅生長或形態的影響鮮見報道。本試驗參考3種生長調節劑水楊酸、赤霉素、生長素在石蒜[6,7]、彩色馬蹄蓮[8]、結縷草[9]、大豆[10]、龜背竹[11]等園藝植物的用量和方法,通過設置不同的濃度,觀察噴施3種生長調節劑對朱頂紅幼苗種球、葉片及生根的影響,以期為朱頂紅生產中應用生長調節劑進行化控栽培等關鍵環節提供理論基礎和技術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和試驗地概況
  供試植物材料為荷蘭進口的朱頂紅栽培品種雙龍無菌組培生根苗。施用生長調節劑為水楊酸(Salicylic acid,SA)、赤霉素(Gibberellin,GA3)、萘乙酸(1-naphthylacetic acid,NAA)。
  試驗于2017年5月至9月在廣東省東莞市進行。東莞市位于廣東省南部,珠江口東岸,東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地處北回歸線以南,氣候條件優越,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長夏無冬,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溫差小,季風明顯,年平均氣溫23.3 ℃[12]。
  1.2  栽植方法
  選取種球大小相似,葉片、根系健康的朱頂紅栽培品種雙龍無菌組培幼苗,煉苗7 d后用1 000倍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配制成的藥液浸泡30 min,沖洗干凈后種植于14 cm×28 cm塑料盒盤中。栽培基質為泥炭、蛭石與珍珠巖,混合比為2∶1∶1(V∶V∶V),試驗前將栽培基質進行蒸氣消毒處理。
  1.3  處理方法
  將朱頂紅無菌組培幼苗適應性栽培20 d后,對朱頂紅葉片分別噴施各處理濃度的水楊酸、赤霉素和萘乙酸,以噴施等量去離子水為對照(CK),噴施量以葉片全部濕潤,不持續滴水為止,確保每個處理用量一致,約為每盤150 mL。每10 d噴施1次,共噴施9次,試驗設置:CK,去離子水;S1、S2、S3分別為50、100、150 mg/L水楊酸溶液;G1、G2、G3分別為50、100、150 mg/L赤霉素溶液;N1、N2、N3分別為10、30、50 mg/L萘乙酸溶液。   1.4  相關指標測定
  自噴施日起,每30 d從每個處理隨機選取8株幼苗測定其形態指標,每個指標重復測量3次,測量結果取平均值,包括葉片數、最大葉寬、最長葉長、種球直徑、葉綠素含量(SPAD值),在30、60、90 d測量,共測量3次,并在90 d測量植株鮮重及干重。
  1.5  數據處理
  試驗的基礎數據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和SPSS 22.0統計軟件處理,用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Duncan多重比較對數據進行顯著性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濃度水楊酸對朱頂紅幼苗生長的影響
  2.1.1  不同濃度水楊酸對朱頂紅幼苗葉片生長的影響  通過測量朱頂紅幼苗的最寬葉片和最長葉片的長度,結果(表1)顯示,30、60 d時,3種濃度水楊酸均顯著促進了朱頂紅幼苗葉片的生長,其中100 mg/L水楊酸處理(S2)的綜合效果最佳。持續噴施90 d水楊酸,3種濃度的水楊酸處理下的最寬葉片和最長葉片均顯著低于對照,說明以本試驗的噴施頻率和濃度,持續噴施水楊酸90 d對朱頂紅葉片的生長有抑制效果,且水楊酸對朱頂紅幼苗葉片生長的影響因濃度和噴施時間而有所差異。
  2.1.2  不同濃度水楊酸對朱頂紅幼苗球莖的影響  由表1可知,30、60 d測量后,3種濃度水楊酸均可顯著增加朱頂紅幼苗的球莖,其中100 mg/L水楊酸處理(S2)效果最佳,對比S2和S3處理發現,提高水楊酸濃度至150 mg/L并沒有增加幼苗的球莖。90 d測量后,3種濃度的水楊酸與對照組(CK)相比均可顯著增加朱頂紅幼苗的球莖,但3種濃度的水楊酸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說明以本試驗的噴施頻率,持續噴施50 mg/L的水楊酸90 d可以較好地增加朱頂紅幼苗的球莖,而噴施100 mg/L的水楊酸60 d就可達到較好的效果。綜合以上說明,在本試驗的噴施頻率下,水楊酸處理可以明顯增加朱頂紅幼苗的球莖,但增加效果因噴施濃度和噴施時間而不同。
  2.1.3  不同濃度水楊酸對朱頂紅根數、干重、葉綠素含量和長蟲率的影響  由表2可知,90 d后測量不同濃度水楊酸處理朱頂紅的根數和干重,各水楊酸處理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這可能是因為噴施90 d水楊酸,雖然促進了朱頂紅球莖的生長,但卻抑制了葉片的生長。不同濃度水楊酸對朱頂紅幼苗葉綠素含量的影響表明,合理地噴施水楊酸可以提高朱頂紅葉片葉綠素含量。30 d時,噴施水楊酸顯著地增加了葉片中葉綠素的含量;60 d時,50 mg/L的水楊酸處理顯著提高了葉綠素含量,而當濃度再升高或者噴施時間增加,水楊酸對朱頂紅葉片葉綠素含量未表現出促進作用。不同濃度水楊酸處理的朱頂紅幼苗長蟲率均為0,明顯好于對照。
  綜合以上分析,不同濃度水楊酸處理對朱頂紅幼苗的葉寬、葉長、球莖、干重和葉綠素的影響,以本試驗的噴施頻率,噴施100 mg/L的水楊酸(S2)對朱頂紅幼苗的生長促進效果最佳,噴施不應超過9次。
  2.2  不同濃度赤霉素對朱頂紅幼苗生長的影響
  2.2.1  不同濃度赤霉素對朱頂紅幼苗葉片生長的影響  通過測量朱頂紅幼苗的最寬葉片和最長葉片的長度,結果(表3)顯示,30、60 d時,3種濃度的赤霉素均顯著增加了朱頂紅幼苗葉片的生長,其中對最長葉片的促進效果以100 mg/L的赤霉素(G2)處理最佳。而持續噴施90 d水楊酸,3種濃度的赤霉素處理下的朱頂紅最寬葉片和最長葉片均顯著低于對照,說明以本試驗的噴施頻率和濃度,持續噴施赤霉素90 d對朱頂紅葉片的生長有抑制效果。
  2.2.2  不同濃度赤霉素對朱頂紅幼苗球莖的影響  30 d測量的朱頂紅球莖數據及顯著性分析結果(表3)顯示,3種濃度的赤霉素均可顯著增加球莖,其中100 mg/L的赤霉素(G2)處理效果最佳。60 d測量的朱頂紅幼苗球莖結果表明,3種濃度的赤霉素均可顯著增加球莖,且G2和G3處理效果比G1處理更好。90 d的分析結果表明,100 mg/L的赤霉素(G2)顯著增大了朱頂紅幼苗的球莖,150 mg/L(G3)對球莖的增大效果不顯著,而50 mg/L的赤霉素(G1)顯著降低了球莖的增長。綜合以上說明,在本試驗的噴施頻率下,噴施100 mg/L赤霉素90 d對朱頂紅幼苗球莖的增大效果最佳。
  2.2.3  不同濃度赤霉素對朱頂紅幼苗干重的影響  由表4可知,90 d后測量不同濃度赤霉素對朱頂紅幼苗干重的影響,結果G2處理與對照的干重無顯著差異,而G1、G3處理的干重顯著低于對照。這可能是因為按照本試驗頻率噴施100 mg/L的赤霉素90 d,雖然明顯增加了朱頂紅的球莖生長,但是葉片的生長卻受到抑制。
  2.2.4  不同濃度赤霉素對朱頂紅幼苗葉綠素含量的影響  30 d的測量結果(表4)顯示,噴施赤霉素顯著地增加了朱頂紅幼苗葉片中葉綠素的含量;而試驗持續至60 d,結果顯示噴施50 mg/L(G1)和100 mg/L(G2)赤霉素處理對提高朱頂紅葉片的葉綠素含量差異不顯著,當噴施濃度升高至150 mg/L(G3)時,朱頂紅葉片葉綠素含量反而顯著降低。
  綜合赤霉素對朱頂紅幼苗的葉寬、葉長、球莖、干重和葉綠素含量的影響,以本試驗的噴施頻率,噴施100 mg/L的赤霉素(G2)溶液對朱頂紅幼苗的生長促進效果最佳,適宜噴施7至9次。
  2.3  不同濃度萘乙酸對朱頂紅幼苗生長的影響
  2.3.1  不同濃度萘乙酸對朱頂紅幼苗葉片生長的影響  由表5可知,噴施不同濃度萘乙酸沒有顯著增加朱頂紅幼苗的葉片寬度,噴施過長時間(60~90 d)反而顯著降低了葉片寬度。噴施不同濃度萘乙酸對朱頂紅幼苗葉長的影響結果表明,僅噴施50 mg/L萘乙酸(N3)30、60 d,朱頂紅幼苗葉片顯著增長,而噴施濃度過低或噴施過長時間均對葉片的增長不利。   2.3.2  不同濃度萘乙酸對朱頂紅幼苗球莖的影響  結果(表5)顯示,30 d時,3個濃度萘乙酸處理朱頂紅幼苗,其球莖與對照無顯著差異;60 d時,N1和N2處理朱頂紅球莖的增加均顯著低于對照(CK),而N3與對照(CK)相比無顯著差異;90 d時,各處理對朱頂紅球莖的影響均顯著低于對照(CK)。說明在本試驗的噴施頻率和濃度梯度下,萘乙酸對朱頂紅幼苗球莖沒有增大的效果,不適宜的噴施時間還可能抑制球莖的增長。
  2.3.3  不同濃度萘乙酸對朱頂紅幼苗干重、葉綠素含量的影響  90 d后測量朱頂紅幼苗的干重顯示(表6),3個濃度萘乙酸處理朱頂紅幼苗干重均顯著低于對照(CK),與顯著降低最寬葉寬、最長葉長及球莖的結果是一致的。30 d測量的結果顯示,3個濃度萘乙酸處理均顯著提高了葉片的葉綠素含量;60 d時,顯著降低了葉片的葉綠素含量。
  綜合以上,在本試驗的頻率中,噴施不同濃度萘乙酸對朱頂紅幼苗最寬葉寬、最長葉長、球莖、干重和葉綠素含量的影響,各處理的萘乙酸對朱頂紅幼苗的生長未表現出較好的促進作用。
  2.4  3種生長調節劑對朱頂紅幼苗生長的影響
  2.4.1  3種生長調節劑對朱頂紅幼苗葉片的影響  在本試驗的噴施頻率下,水楊酸和赤霉素處理30 d均能顯著地增加朱頂紅幼苗的最寬葉寬和最長葉長,且同濃度的水楊酸處理要優于赤霉素,其中100 mg/L的水楊酸(S2)效果最佳。60 d時,結果相似,即同濃度的水楊酸處理對最寬葉寬和最長葉長的影響也要優于赤霉素,優于萘乙酸。90 d時,3種生長調節劑對朱頂紅幼苗葉片的增長均顯著低于對照(CK),說明噴施時間過長可能抑制葉片的生長。
  2.4.2  3種生長調節劑對朱頂紅幼苗球莖的影響  對比3種生長調節劑對朱頂紅幼苗球莖的影響,30 d時,在此噴施頻率和噴施時間下,同濃度的生長調節劑對球莖的增大效果水楊酸最佳,赤霉素次之,萘乙酸沒有增加朱頂紅幼苗球莖的效果;60 d時,S2、G2、G3處理對朱頂紅幼苗球莖的增大效果最為顯著,S1、S3和G1處理對朱頂紅幼苗球莖的增大效果次之,而同樣處理時間的萘乙酸對朱頂紅幼苗的球莖無顯著影響。90 d時,S1、S2、S3和G2處理顯著地增大了朱頂紅幼苗的球莖。G3處理與對照組(CK)無顯著差異,其他處理水平(G1、N1、N2、N3)的朱頂紅幼苗球莖顯著地低于對照(CK)。綜合以上說明,適宜濃度的水楊酸和赤霉素都能不同程度地增大朱頂紅幼苗的球莖,其中100 mg/L的水楊酸(S2)效果最佳,而萘乙酸沒有增大朱頂紅幼苗球莖的效果,噴施時間過長還會抑制球莖的增長。
  2.4.3  3種生長調節劑對朱頂紅幼苗干重的影響  90 d時測量朱頂紅幼苗的干重,各水楊酸處理(S1、S2、S3)和100 mg/L的赤霉素(G2)處理的朱頂紅幼苗干重顯著高于其他赤霉素處理和萘乙酸處理,但也與對照無顯著差異。
  2.4.4  3種生長調節劑對朱頂紅幼苗葉綠素含量的影響  對比3種生長調節劑對葉綠素含量的影響,赤霉素各處理30 d時朱頂紅葉綠素含量顯著高于其他處理,其次是水楊酸和萘乙酸;在60 d時,50 mg/L的水楊酸(S1)顯著提高了朱頂紅幼苗葉綠素水平,S2、S3、G1、G2這4組的葉綠素含量與對照(CK)無顯著差異,G3、N1、N2、N3這4組的葉綠素含量顯著低于對照(CK)。90 d時各處理葉綠素的結果未發現明顯規律。
  2.4.5  3種生長調節劑對朱頂紅幼苗根數目的影響  對90 d的朱頂紅幼苗進行根系測量發現,適宜濃度(50 mg/L)的萘乙酸可以使朱頂紅的根系數量增加(可能與萘乙酸有促進根系的生長有關),3種濃度的水楊酸處理和N1、N2處理的萘乙酸對朱頂紅根系數量的增加無顯著影響,而赤霉素比對照(CK)顯著降低了其根系數量。
  2.4.6  3種生長調節劑對朱頂紅幼苗長蟲率的影響  對試驗期間朱頂紅長蟲率進行觀察發現,噴施水楊酸和赤霉素的朱頂紅幼苗沒有長蟲,而對照(CK)和噴施萘乙酸的朱頂紅幼苗均有不同比例的長蟲現象。
  3  結論與討論
  植物生長調節劑可以通過促進或抑制莖、葉、根、芽、花的生長或果實成熟,達到?;ū9蚴杌ㄊ韫⑻崆盎蜓娱L休眠、促進果實增大等目的[13-15],在生產和應用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16]。
  研究表明,水楊酸對植物生長發育具有多種調節作用,尤其是能促進植株地下球根和塊莖形成和膨大[8]。本試驗結果表明,合理地噴施水楊酸對朱頂紅幼苗有促進作用,對種球的膨大、葉片的生長均有重要意義。在本試驗的噴施頻率下,噴施100 mg/L水楊酸對球莖的增加最顯著,這與前人對彩色馬蹄蓮[8]、大蒜[14]的研究結果相似。考慮對葉片和球莖的綜合影響,噴施6次100 mg/L水楊酸效果最佳,噴施時間過長將抑制葉片的生長。
  3種不同濃度赤霉素處理中,100 mg/L赤霉素對朱頂紅葉片和球莖促進效果最明顯。王冬良等[17]對一年生大葉白蠟實生苗用赤霉素進行葉面噴施處理,結果表明,50 mg/L的赤霉素對苗木增高、莖干增粗、葉片增大、抗性增強效果最明顯,這種差異可能是不同物種的遺傳特性導致的。
  萘乙酸(NAA)在果樹上的研究表明,其可促進扦插枝條生根[18]。在本研究中發現,萘乙酸在促進朱頂紅幼苗葉片和球莖的生長上未表現出明顯的促進作用,但是適宜濃度(50 mg/L)的萘乙酸顯著增加了朱頂紅根系數量。對比不同生長調節劑處理對朱頂紅生長指標的影響,結果顯示,適宜濃度的水楊酸、赤霉素促進朱頂紅種球膨大的效果,且同濃度的水楊酸膨大效果好于赤霉素。在較短的噴施時間內(30 d),水楊酸、赤霉素、萘乙酸都能提高朱頂紅幼苗葉綠素的積累,提高植物的光合能力和光合效率,促進植物生長。此結果與赤霉素、水楊酸在草莓上的效果[19]以及萘乙酸在楝葉吳茱萸上的效果類似[20]。在提高朱頂紅抗性方面,噴施水楊酸、赤霉素明顯降低了朱頂紅幼苗的感病率。前人的研究中,僅對水楊酸降低植株感病率有較多的發現[21,22]。   本試驗通過分析3種生長調節劑不同濃度和噴施時間對朱頂紅幼苗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水楊酸、赤霉素對促進葉片、種球生長以及提高植株抗性方面影響較大,萘乙酸可以促進朱頂紅根系生長。三者對于植株的促進效果不同,為了得到更好地協同效果,可以考慮復配生長調節劑處理種球或者幼苗[23,24]。另外本試驗主要是針對朱頂紅幼苗進行化控栽培初探,對于植物的現蕾期、開花期等階段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北京林業大學花卉教研組.花卉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0.
  [2] 馬媛媛,吳沙沙,焦雪輝,等.朱頂紅的栽培與應用[J].農業工程技術,2010(8):55-61.
  [3] 楊  林,朱  莉,孫奐明.朱頂紅育種和栽培技術的研究進展[A].中國球根花卉年會交流論文集[C].2010.
  [3] 楊  林,朱  莉,孫奐明.園藝雜交型朱頂紅研究進展[J].北方園藝,2011(2):199-201.
  [4] 曹榮祥,張寧寧,王  勇,等.種球采收期和預處理對朱頂紅促成栽培的影響[J].江蘇農業科學,2012,40(7):165-166.
  [5] 張  林,成海鐘,周玉珍,等.朱頂紅的研究進展[J].江蘇農業科學,2011,39(5):225-228.
  [6] 肖郁綿,佘琳芳,常  樂,等.三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對石蒜小鱗莖發育的影響[J].核農學報,2013,27(9):1409-1415.
  [7] 謝菊英,張  露,連芳青,等.生長調節劑對石蒜無性繁殖的影響[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30(3):125-127.
  [8] 侯  艷.彩色馬蹄蓮種球膨大發育生理及外源水楊酸影響研究[D].四川雅安:四川農業大學,2011.
  [9] 范麗霞.外源水楊酸對干旱脅迫下結縷草生長及生理影響[D].沈陽:遼寧大學,2013.
  [10] 李欣欣,趙  靜,廖  紅.吲哚乙酸、吲哚丁酸和萘乙酸對大豆幼根生長的影響[J].植物生理學報,2013,49(6):573-578.
  [11] 王增池,孔德平,曹永勝.萘乙酸對水培龜背竹根系的影響[J].北方園藝,2012(20):57-58.
  [12] 戴建閱,張尚坤,林瑞芬,等.東莞蕨類植物區系研究[J].福建林業科技,2010,37(4):42-47.
  [13] 霍曉蘭,劉  和,冀愛青.植物生長調節劑在核桃上的應用[J].山西農業科學,2003,31(1):34-39.
  [14] 李春香,楊  軍,王樹才,等.水楊酸在大蒜鱗莖膨大中的作用[J].園藝學報,2000,27(3):220-222.
  [15] 夏瑾華,喻慧榮,鄒如意,等.6-BA、赤霉素和水楊酸對甜瓜種子萌發的影響[J].江蘇農業科學,2015,43(12):204-206.
  [16] 陶龍興,王  熹,黃效林,等.植物生長調節劑在農業中的應用及發展趨勢[J].浙江農業學報,2001,13(5):322-326.
  [17] 王冬良,王炳舉,侯建平,等.生長調節劑對大葉白蠟幼苗生長的影響[J].石河子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6(2):115-117.
  [18] 楊明江,劉振懷.幾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在果樹生產中應用[J].現代園藝,2013(1):31-32.
  [19] 徐  鍇,金  芳.外源激素對鹽脅迫下草莓光合性能的影響[J].甘肅農業大學學報,2006,41(2):31-34.
  [20] 董奇妤,張  亮,張  亨,等.三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對楝葉吳茱萸光合作用的影響[J].亞熱帶植物科學,2015,44(3):188-192.
  [21] 尹玲莉,侯曉杰.植物抗性信號分子——水楊酸研究進展[J].中國農學通報,2007,23(1):338-342.
  [22] 龍亞芹,王萬東,王美存,等.水楊酸(SA)誘導植物對病蟲害產生抗性及作用機制研究[J].熱帶農業科學,2009,29(12):46-50.
  [23] 毛善國,徐建明,李冬梅.赤霉素和萘乙酸不同配比浸種對小麥幼苗生長的協同作用[J].安徽農業科學,2006,34(18):4672-4673.
  [24] 黃先忠,蔣才富,廖立力,等.赤霉素作用機理的分子基礎與調控模式研究進展[J].植物學報,2006,23(5):499-510.
  收稿日期:2019-01-30
  作者簡介:周謨華(1991-),女,江西贛州人,碩士,主要從事園林植物方面的研究,(電話)18922460051(電子信箱)zhoumhlzu@163.com;通信作者,郭  翔(1991-),女,江西吉安人,工程師,碩士,主要從事園林植物方面的研究,(電話)18682342241(電子信箱)824122252@qq.com。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9335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