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溫脅迫下30%噻蟲嗪懸浮種衣劑對春小麥幼苗生長及生理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為了明確低溫條件下30%噻蟲嗪懸浮種衣劑不同劑量對春小麥生長的安全性及對生理生化指標的影響,以其不同劑量包衣的春小麥為研究對象,測定了低溫脅迫下春小麥株高、根長、地上鮮重、地下鮮重及葉片中葉綠素、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的變化。結果表明,100 kg春小麥種子用30%噻蟲嗪懸浮種衣劑50 g包衣,在晝/夜溫度為20 ℃/10 ℃、15 ℃/5 ℃條件下,能增加春小麥的株高和地上鮮重。但當脅迫溫度降低、包衣劑用量增加時,春小麥的生長、葉綠素含量及可溶性糖的生成受到抑制,丙二醛的含量增加,且隨著溫度越低包衣濃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顯,春小麥受到的傷害也越嚴重。用新煙堿類噻蟲嗪懸浮種衣劑包衣后,在春季播種時,以推薦劑量的低劑量包衣種子為宜。
關鍵詞:低溫脅迫;30%噻蟲嗪懸浮種衣劑;春小麥;生長發育;生理特性
中圖分類號:S512.1;S351.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1-1463(2019)05-0010-08
Abstract:In order to indicate the safety of 30% thiamethoxazine seed-coating suspension agent with different doses to spring wheat and the effect of photosynthetic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of spring wheat seedling under chilling stress. Spring wheat coat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as study objects, the changes of plant height, root length, upper fresh weight, root fresh weight, and the contents of chlorophyll, soluble sugar and malondialdehyde in leaves of spring wheat under chilling stress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lant height and upper fresh weight of spring wheat could be increased by coating 100 kg seeds with 30% thiamethoxazine seed-coating suspension agent 50 g at 20 ℃/10 ℃ and 15 ℃/5 ℃. However, when the stress temperatures decreased and the doses of thiamethoxam seed-coating increased,the growth of wheat,the content of chlorophyll and soluble sugar in wheat leaves were inhibited, and the content of MDA in wheat leaves increased,and the lower temperatures and the greater coating concentrations, the more obvious the inhibition, and the more serious the injury to spring wheat. Therefore, spring wheat coated with 30% thiamethoxazine seed-coating suspension agent should be coated at low recommended dosage when sowing in spring.
Key words:Chilling stress;30% thiamethoxazine seed-coating suspension agent;Spring wheat;Growth and development;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噻蟲嗪(thiamethoxam)是一種具有優異活性的二代新煙堿類殺蟲劑,不僅具有觸殺、內吸、胃毒、拒食和驅避作用,而且對刺吸式口器昆蟲如蚜蟲 、葉蟬和飛虱類等害蟲具有非常好的防治效果[1 - 4 ]。該藥劑不僅適用于作物的莖葉和土壤處理,而且尤以種子處理防效最佳[5 ]。有研究報道,該藥劑拌種及包衣對春小麥蚜蟲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對春小麥生長安全[6 - 9 ]。
近幾年春小麥春季低溫凍害大面積發 生[10 - 12 ],特別是在北方寒溫帶地區,如黑龍江、吉林、內蒙古、遼寧、新疆、甘肅、青海等省區,春季受延遲性低溫影響,按傳統季節播種,作物使用種衣劑極易受到藥 害[13 ]。為了明確低溫條件下噻蟲嗪懸浮種衣劑對春小麥出苗及生長的安全性,我們以30%噻蟲嗪懸浮種衣劑不同劑量包衣的春小麥為研究對象,通過測定低溫脅迫下春小麥株高、根長、地上鮮重、地下鮮重及葉片中葉綠素、可溶性糖、丙二醛的含量,以明確春小麥在低溫脅迫下噻蟲嗪不同濃度處理后的生長發育及生理生化指標的變化特征,分析低溫條件下30%噻蟲嗪懸浮種衣劑對春小麥生長的安全濃度范圍,為該藥劑在春小麥春季播種時的安全使用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材料
指示春小麥品種為隴春26號,由甘肅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選育并提供。供試藥劑為30%噻蟲嗪懸浮種衣劑,由吉林省八達農藥有限公司生產并提供。 1.2 試驗方法
1.2.1 種子包衣 選擇大粒飽滿的春小麥種子,將小粒、秕粒、病粒、碎粒挑出,每100 kg種子用35%噻蟲嗪懸浮種衣劑分別以劑量50、100、150 g包衣,將包好的春小麥種子在自然條件下風干后,按不同處理播種于塑質花盆內,每處理設6次重復,每重復50 粒,設無藥劑空白為對照。
1.2.2 生長指標測定 將已播種花盆置于人工培養箱,在25 ℃/20 ℃(晝/夜)下培養 60 h (種子萌動)后分別置于人工氣候箱(晝/夜)20 ℃/10 ℃,15 ℃/5 ℃,10 ℃/0 ℃內生長,15 d后測定不同處理下春小麥幼苗的株高、根長、地上鮮重、地下鮮重,每處理隨機測量樣苗60株,計算平均值。
1.2.3 葉綠素、可溶性糖及丙二醛含量測定
將播種好的春小麥置于人工培養箱 25 ℃/ 20 ℃(晝/夜)培養 60 h (種子萌動)后,分別置于人工氣候箱(晝/夜)20 ℃/10 ℃,15 ℃/5 ℃,10 ℃/0 ℃下生長,15 d后測定葉綠素、可溶性糖及丙二醛含量。葉綠素含量測定采用丙酮直接浸取法,可溶性糖含量的測定采用蒽酮比色法,丙二醛含量采用0.6%硫代巴比妥酸顯色法。
1.3 數據整理與計算
將調查數據資料導入計算機,利用Excel 2003進行整理,用DPS3.01數據統計軟件進行方差分析,采用鄧肯氏新復極差(DMRT)法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
2 結果與分析
2.1 對春小麥幼苗生長發育的影響
由表1可以看出,30%噻蟲嗪懸浮種衣劑包衣,不同處理間春小麥的株高、根長、地上鮮重和地下鮮重隨著包衣劑用量的增大逐漸降低。在相同劑量處理下,各生長指標則隨著脅迫溫度的不斷降低而降低,在晝/夜溫度 20 ℃/ 10 ℃和15 ℃/5 ℃條件下,50 g/100 kg種子能增加春小麥的株高和地上鮮重,與空白對照間存在顯著差異;但在10 ℃/0 ℃的溫度條件下,尤其包衣劑量為100 g/100 kg種子和150 g/100 kg種子的處理明顯抑制了春小麥的株高、根長、地上鮮重和地下鮮重,與空白對照間存在顯著差異??梢?,低溫脅迫會促使高濃度劑量的噻蟲嗪對春小麥的生長發育產生抑制作用。
2.2 低溫脅迫下不同劑量30%噻蟲嗪懸浮種衣劑對春小麥葉綠素含量的影響
由圖1可以看出,用30%噻蟲嗪懸浮種衣劑對春小麥種子包衣后,在晝/夜溫度為20 ℃/10 ℃條件下,50 g/100 kg種子和100 g/100 kg種子2個處理能增加春小麥葉綠素的含量,而高劑量(150 g/100 kg)種子的處理明顯抑制了春小麥葉綠素含量的增加,與空白對照間存在極顯著差異。隨著脅迫溫度的降低,葉綠素含量也隨之下降,不同劑量包衣處理的春小麥葉綠素含量明顯低于空白對照,而且隨著包衣劑用量的不斷增大,葉綠素含量也逐漸降低。高劑量(150 g/100 kg)種子處理的抑制作用最明顯,與空白對照間存在極顯著差異。說明在20 ℃/10 ℃條件下,用30%噻蟲嗪懸浮種衣劑包衣春小麥的劑量在(50~100 g)/100 kg種子時能促進葉綠素含量的增加,而高劑量則會影響葉綠素的生成。低溫脅迫后,不僅能影響到春小麥葉綠素含量的增加,而且低溫還能促使高劑量的噻蟲嗪對春小麥葉綠素的合成產生抑制作用。
2.3 對春小麥可溶性糖含量的影響
由圖2可以看出,30%噻蟲嗪懸浮種衣劑包衣春小麥后,隨著脅迫溫度的逐漸降低相同劑量處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說明在低溫脅迫下春小麥可以通過增加體內的可溶性糖含量來維持滲透平衡,達到一定的耐寒性。但在相同溫度條件下,隨著劑量的增加而降低,且在脅迫溫度為15 ℃/5 ℃和10 ℃/0 ℃時,100 g/100 kg種子和150 g/100 kg種子2個處理明顯抑制了春小麥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與空白對照間存在極顯著差異。這可能是由于低溫脅迫促進了高劑量濃度噻蟲嗪對春小麥自身代謝的干擾,進而抑制了可溶性糖量的積累。
2.4 對春小麥幼苗丙二醛含量的影響
由圖3可以看出,30%噻蟲嗪懸浮種衣劑包衣春小麥后,在相同溫度條件下,不同劑量對春小麥丙二醛含量的影響隨著包衣劑用量的增加而不斷增大,與空白對照間存在極顯著差異。當脅迫溫度降低時,丙二醛含量也不斷增加,尤其溫度越低增加越明顯,并且以100 g/100 kg種子和150 g/100 kg種子處理的春小麥丙二醛含量增加顯著,與空白對照間存在極顯著差異。由此說明,用30%噻蟲嗪懸浮種衣劑包衣時,高劑量不僅對春小麥能產生一定的傷害,而且在低溫脅迫條件下,噻蟲嗪高劑量包衣春小麥種子還能促進春小麥丙二醛含量的進一步增加,從而產生更重的傷害。
3 結論與討論
種衣劑的應用在農作物輕簡化生產和病蟲害防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不同的種衣劑藥劑成分和含量對作物的生長發育影響也不盡相同。許海濤等[14 ]研究表明,20%?!た藨腋》N衣劑可顯著促進玉米地上部生長,使玉米根系發達,根條數增加,植株的抗倒能力增強。李紀白等[15 ]的研究也表明,經 20%克百威·福美雙種衣劑和27%克百威·吡蟲啉·福美雙種衣劑處理后,玉米苗期的株高、 根長、鮮重、葉面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干重變化不大。本研究發現,30%噻蟲嗪懸浮種衣劑包衣春小麥,低劑量能增加春小麥的株高和地上鮮重,但當包衣劑量增加時會抑制春小麥的生長發育且株高、根長、地上鮮重和地下鮮重隨著包衣劑量的增大逐漸降低,這與王漢芳等[16 ]報道的烯唑醇種衣劑包衣春小麥用藥劑量越大,與對照相比苗高相差越多,以及田體偉等[17 ]報道的高濃度戊唑醇包衣春小麥后對根的影響比較大,根的長度、數量、干重和鮮重都會降低的結論基本一致。鄭鐵軍[18 ]應用5%烯唑醇微粉種衣劑包衣玉米,發現萌動期遇到低溫對玉米幼苗生長影響較大,幼苗發育遲緩,株高平均降低 3.5 cm,百株鮮重降低 47.5 g,百株干重降低 6.25 g。本研究也發現,低溫脅迫會促使高濃度劑量噻蟲嗪對春小麥的生長發育產生抑制作用,并且溫度越低抑制越明顯,說明低溫脅迫會影響種衣劑對作物的生長發育。因此,種子包衣或許對作物有益,或許對作物有害,這還與種衣劑中不同的藥劑成分及用量有關。低溫也是影響種衣劑對作物產生抑制作用的因素之一,要想使種衣劑在農業生產中發揮作用,用藥成分、用量及溫度都要考慮周全。 葉綠素是反映植物葉片光合作用能力強弱的重要生理指標,其含量的多少直接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19 ]。本研究表明,使用30%噻蟲嗪懸浮種衣劑包衣春小麥,隨著脅迫溫度的不斷降低,春小麥葉綠素的含量也逐漸下降,這與張靜等[20 ]的低溫脅迫使番茄幼苗葉片內葉綠素含量持續下降和曲弨琪等[21 ]低溫脅迫對葉綠素質量分數影響顯著,隨溫度的降低及脅迫時間的延長其葉綠素質量分數顯著降低的結論基本一致。魏晨等[22 ]研究發現,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種衣劑用量高于5 g/kg 時會使玉米葉綠素含量顯著下降,葉部出現藥害。李紀白等[15 ]的研究也表明,不同種衣劑包衣玉米,葉綠素含量的降幅與藥劑濃度呈正相關。本研究發現,噻蟲嗪種衣劑包衣春小麥后,隨著包衣劑用量的增加,葉綠素含量也逐漸下降,脅迫溫度不斷降低時葉綠素含量下降更明顯,說明低溫脅迫和高濃度農藥脅迫同時作用時,會加劇抵制春小麥葉綠素的生成。
植物細胞的滲透調節作用是植物適應環境、增強抗逆性的基礎,可溶性糖是很多植物主要的滲透調節劑。植物為了適應逆境條件,也會主動積累一些可溶性糖,來降低滲透勢和冰點,以此適應外界環境條件的變 化[23 ]。姜麗娜等[24 ]研究表明,春小麥孕穗期低溫脅迫后葉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明顯高于對照;朱政等[25 ]研究表明,低溫脅迫可以使茶葉中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趙明明等[26 ]的研究也表明冬青葉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均隨著處理溫度的降低而增加;姚遠等[27 ]的研究也發現,低溫脅迫后木薯幼苗葉片可溶性總糖的含量升高了,且可溶性糖的含量與品種的耐寒性呈正相關關系。本研究表明,用30%噻蟲嗪懸浮種衣劑包衣春小麥,當脅迫溫度不斷降低時,同一劑量處理的春小麥可溶性糖含量逐漸增加,這與前人的相關研究基本一致。但本研究還發現,當脅迫溫度為15 ℃/5 ℃和10 ℃/0 ℃、30%噻蟲嗪懸浮種衣劑包衣劑量為中高劑量時,春小麥可溶性糖的含量反而逐漸降低,與空白對照間存在極顯著差異,這與余月書等[28 ]的苯醚甲環唑800 mg/kg高濃度能顯著抑制萱草可溶性糖含量的結果相似,也許是由于高劑量的農藥對春小麥自身代謝產生了干擾,使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同時低溫脅迫的作用又進而加劇抑制了可溶性糖含量的積累。
植物在逆境條件下會產生大量的活性氧,活性氧很容易使植物細胞內膜發生過氧化作用或脫脂作用,而丙二醛則是細胞內膜脂過氧化或脫脂的產物,會嚴重地損傷細胞的生物膜[29 ] ,因此,其含量多少可以反映生物膜的危害程度,植物組織中丙二醛含量越多說明由于逆境脅迫下生物膜上的脂質過氧化越嚴重,受到的傷害也越嚴重[30 ]。研究表明,低溫脅迫會使春小麥、玉米、烤煙、番茄、油棕等植物的丙二醛含量增加,加劇植株膜脂過氧化作用,使植株受到一定的傷害[20, 24, 31 - 37 ]。本研究表明,用30%噻蟲嗪懸浮種衣劑春小麥包衣后,當脅迫溫度降低、包衣劑用量增加時,丙二醛含量也不斷增加,尤其溫度越低、包衣劑量越高時增加越明顯,說明低溫脅迫和高劑量農藥脅迫會同時加劇對春小麥的傷害,因此,春季低溫條件播種春小麥時,應用新煙堿類30%噻蟲嗪懸浮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以推薦劑量的低劑量為宜。
參考文獻:
[1] 吳緒金,李 萌,張軍鋒,等. 春小麥和土壤中噻蟲嗪殘留及消解動態分析[J]. 麥類作物學報,2014,34(7):1010-1017.
[2] 張梅鳳,范金勇,張宏偉,等. 新煙堿類殺蟲劑的研究進展[J]. 世界農藥,2009,31(1):22-25.
[3] 陶賢鑒,黃超群,羅亮明. 新一代煙堿類殺蟲劑——噻蟲嗪的合成研究[J]. 現代農藥,2006,5(1):11-13.
[4] 李明立,宋姝娥,嵇 儉,等. 噻蟲嗪在番茄上的殘留消解動態[J]. 農藥,2007,46(7):477-478.
[5] 王彥華,王鳴華. 害蟲對噻蟲嗪抗藥性及其治理[J]. 世界農藥,2008,30(4):42-45.
[6] 朱桂明,顧雪梅,宋 燕. 35% 噻蟲嗪懸浮種衣劑防治春小麥蚜蟲田間藥效試驗簡報[J]. 上海農業科技,2016(4):121-122.
[7] 趙 飛,張 苗,李 霞,等. 不同濃度噻蟲嗪種子處理懸浮劑防治春小麥蚜蟲效果研究[J]. 種子科技,2016(11):116-117.
[8] 國淑梅,牛貞福,張 凱,等. 45%烯肟·苯醚·噻蟲嗪懸浮種衣劑對冬春小麥主要病蟲害田間防效研究[J]. 東北農業科學,2016,41(6):82-85.
[9] 劉愛芝,韓 松,梁九進. 新煙堿類殺蟲劑拌種防治麥蚜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 河南農業科學,2012,41(12):94-97;145.
[10] 吳長城,吳德科. 春性春小麥品種春季低溫凍害的發生及防治[J]. 農業科技通迅,2007(3):24-25.
[11] 章麗娜. 早春要嚴防春小麥倒春寒[J]. 基層農技推廣,2016(8):79-80.
[12] 陳襄禮,李林峰,王重鋒,等. 春小麥倒春寒發生特點及防御措施初探[J]. 河南農業科學,2014,43(2):35- 37;42.
[13] 王險峰,劉 延,謝麗華. 種衣劑藥害原因分析[J]. 現代化農業,2016(11):8-10. [14] 許海濤,孟 麗,楊正生. 種衣劑對玉米種子活力及生長發育的影響[J]. 農學學報,2013(5):12-14.
[15] 李紀白,王翠玲,董普輝,等. 不同種衣劑濃度對玉米萌發及生理的影響[J]. 廣東農業科學,2014(17):4-8.
[16] 王漢芳,季書勤,李向東,等. 烯唑醇種衣劑對春小麥出苗和幼苗生長發育安全性的影響[J]. 西北農業學報,2011,20(10):38-42.
[17] 田體偉,張夢晗,趙麗鑫,等. 戊唑醇種衣劑對春小麥種子萌發及幼苗生長的影響[J]. 種子,2014,33(12):66-69.
[18] 鄭鐵軍. 低溫脅迫對烯唑醇包衣玉米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的影響初探[J]. 中國農學通報,2006,22(2):182-184.
[19] 馮緒猛,羅時石,胡建偉,等. 農藥對水稻葉片丙二醛及葉綠素含量的影響[J]. 核農學報,2003,17(6):481- 484.
[20] 張 靜,朱為民. 低溫脅迫對番茄幼苗葉綠素和丙二醛的影響[J]. 上海農業學報,2012,28(3):74-77 .
[21] 曲弨琪,滿秀玲,段亮亮. 低溫脅迫對約書亞樹幼苗葉片生理生化指標的影響[J]. 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13,41(2):1-5.
[22] 魏 晨,謝 宏,趙新華,等. 玉米種衣劑吡蟲啉安全用量的研究[J]. 種子,2013,32(6):67-69.
[23] 陳 超. 低溫條件下冬春小麥糖代謝和抗氧化活性與耐寒性關系[D]. 哈爾濱:東北農業大學,2014.
[24] 姜麗娜,馬建輝,樊婷婷,等. 孕穗期低溫對春小麥生理抗寒性的影響[J]. 麥類作物學報,2014,34(10):1373 -1382.
[25] 朱 政,蔣家月,江昌俊,等. 低溫脅迫對茶樹葉片 SOD、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響[J]. 安徽農業大學學報,2011,38(1):24-26.
[26] 趙明明,周余華,彭方仁,等. 低溫脅迫下冬青葉片細胞內 Ca2+ 水平及可溶性糖含量的變化[J]. 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7(5):1-4.
[27] 姚 遠,閔 義,胡新文,等. 低溫脅迫對木薯幼苗葉片轉化酶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響[J]. 熱帶作物學報,2010,31(4):556-560.
[28] 余月書,張志國,白 露,等. 幾種農藥對大花萱草金娃娃光合速率、 葉綠素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響[J]. 上海農業學報,2017,33(1):84-87.
[29] 張憲政. 作物生理研究法[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 1992
[30] 林 艷,郭偉珍,徐振華,等. 大葉女貞抗寒性及冬季葉片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的變化[J]. 中國農學通報,2012,28(25):68-72.
[31] 張 軍,孫樹貴,王亮明,等. 孕穗期低溫對冬春小麥生理生化特性和產量的影響[J]. 西北植物學報,2013,33(11):2249-2256.
[32] 衣 瑩,張玉龍,郭志富,等. 冬春小麥葉片對低溫脅迫的生理響應[J]. 華北農學報,2013,28(1):144-148.
[33] 馬鳳鳴,王 瑞,石 振. 低溫脅迫對玉米幼苗某些生理指標的影響[J]. 作物雜志,2007(5):41-45.
[34] 崔 翠,王利鵑,周清元,等. 低溫脅迫下烤煙幼苗葉片光合作用和抗氧化能力基因差異表達譜[J]. 生態學報,2014,34(21):6076-6089.
[35] 李 靜,陳秀龍,李志陽,等. 低溫脅迫對10個油棕新品種生理生化特性的影響[J]. 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13,34(1):62-66.
[36] 田 豐,于 闖,付雙軍,等. 7份紅豆草對低溫的生理響應及抗寒性評價[J]. 甘肅農業科技,2018(10):21-26.
[37] 張 茹,魏兵強,陳靈芝,等. 低溫脅迫對辣椒種子發芽及苗期6個生理指標的影響[J]. 甘肅農業科技,2017(12):26-30.
(本文責編:鄭立龍)
收稿日期:2019 - 03 - 12
基金項目: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經費項目(201503125-06);甘肅省農業科學院科研條件建設及成果轉化項目(2017GAAS24);甘肅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科技創新專項(2012GAAS07-1)資助。
作者簡介:張海英(1978 — ),女,甘肅榆中人,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及新農藥開發。Email:haiwazhang@gsagr.ac.cn。
通信作者:呂和平(1965 — ),男,山東萊西人,研究員,研究方向為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及新農藥開發。Email:1950838470@qq.com。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72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