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種植密度和植物生長調節劑對玉米莖稈性狀的影響及調控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玉米是我國種植面積最為廣泛的糧食之一,具有非常廣的用途,對自然環境和營養條件的需求較高。隨著我國人口基數的不斷增加,資源短缺現象日益嚴重,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滿足糧食需求,需要詳細探討提高玉米種植效率的措施,如種植密度、生長調節劑等,加強對植株莖稈形狀的調控。
  關鍵詞:種植密度;生長調節劑;玉米莖稈形狀;調控措施
  當前影響玉米高產高質的主要因素是種植密度及調節劑的使用。在傳統種植中,為了獲得高產目標,一般會增加玉米的種植密度和生長調節劑的使用量,但隨著密度的增加,會加重個體之間的營養矛盾,影響植株水分和養分的運輸,過量的生長調節劑不僅無法促進植株發育,還會起到負面作用。對此,只有科學運用化控措施,調節植株的發育性狀,塑造理想株型,增加玉米產量。
  一、種植密度對玉米莖稈性狀的影響
  玉米產量的高低受品種的遺傳性能、營養條件、種植密度三者協同決定。在種植玉米時,需要合理密植,這樣才能達到經濟、效益的目標。作物群體結構是指在范圍內相同個體組成的有機整體,種植密度要綜合植株莖葉的夾角、葉向值等指標,按照特定的發育規律,通過調控冠層結構調節光合作用。過高的群體密度會導致植株葉片的減少,降低凈同化率,產量也會隨之降低。玉米群體對群體環境的變化較為敏感,自動調節能力不好,要向促使玉米植株向著預期的方向發育,就要推廣合理的密植技術,增強植株對光照強度、熱量資源的利用率,從而增加高產潛力。
  合理密植是決定玉米莖稈性狀的關鍵因素,對于玉米葉片的大小、植株的高度、雌穗和雄穗的形態和體積具有重要影響。玉米的株型影響著玉米群體的分布,一般分為緊湊型、平展型、中間型等類型。其中,緊湊型的玉米莖稈具有葉向值大,且通風透光條件好的特點,在種植中表現出葉片挺拔、下垂度小的優勢。近年來,大量的實踐數據表明,玉米植株莖稈的高度、穗位和產量都與種植密度有著密切聯系。玉米的群體冠層對于自然光線的吸收能力和利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都取決于植株的性狀。在不同的種植密度下,玉米的產量和莖稈性狀的優劣表現有所不同,一般而言,中高密度的玉米產量和莖稈的穗位有著較大關聯,但莖稈越高,玉米的穗位越靠上,容易出現倒伏現象。降低莖稈的穗位可以提升葉片的光合作用,減少植株倒伏現象,同時也能提高灌漿的速度,增加果實有機物的含量。另一方面,莖稈根系的發育業余種植密度和株型有著密切關聯,與水分、營養的吸收效率有著關聯。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加,緊湊型的玉米植株能夠表現出更強的生長力,根系汲取能力也更穩定。
  二、植物生長調節劑對玉米莖稈性狀的調控作用
  在玉米種植中,多使用生長調節劑來實現對玉米生產的調控,例如促進劑、延緩及、乙烯類調節劑等。應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可以提高玉米植株在不良環境中的適應能力,提高抗逆性和酶的活性。如在玉米早期抗旱中,可以加入適量的6-BA調節劑來提高葉綠素和細胞保護梅的活性,保證植株細胞的完整性。受較高光照強度的制約,會使得玉米植株體內的SOD活性下降,破壞自由基的功能發揮,通過生長調節劑可以更好地保護生物膜系統,避免破壞。
  玉米植株莖稈的性狀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前面已經討論過密度的影響,接下來將著重分析生長調節劑的作用。首先要明白,植株過高或者穗位過高都會增加玉米的倒伏率,對此,在制定栽培計劃時,可以把莖稈粗壯、節間長度短作為提高抗倒伏能力的主要指標。在確保合理密植的條件下,還要通過在適當的生長期添加生長劑來促進玉米植株的發育。
  1.對莖稈的形態影響
  通過對比實驗發現,不同濃度的生長調節劑對于玉米株高和穗位具有較大影響。在同樣的種植密度下,實驗組的穗位和株高均呈現出下降趨勢,下降率為5%左右。在種植密度一定的情況下,生長調節劑可以增加玉米莖稈粗度,并且能夠緩解高密度對玉米產量的不良影響。在實際種植中,可以在添加生長調節劑后適當增加種植密度,從而促進玉米莖稈的加粗,降低株高及穗位,提高抗倒伏性,塑造高質高產的理想株型。
  2.對葉面積的影響
  玉米植株葉表面積的大小與光合作用的能力呈正比關系,從而影響玉米的最終產量。實驗發現,一般情況下,葉表面積指數會隨著生長期的變化呈現先上升后降低的趨勢,在玉米成熟期指數會達到最低。隨著密度的增加,葉表面積指數也會隨著增加,高密度狀態下的葉面積指數最大值所用時間低于低密度狀態下的葉面積指數最大值所用時間。在植株發育后期,會由于密度過大呈現出迅速下降的現象,種植密度較低的玉米葉表面積指數下降趨勢較為平緩。在使用生長劑處理后,相同密度下的植株葉表面積指數會隨著調節劑濃度的高低呈現先增加后下降的現象。實驗組噴施生長劑后的葉表面積指數增長了7.5%,說明植物生長調節劑對于植株葉表面積指數具有顯著促進作用。
  3.對抗倒伏性的影響
  玉米莖稈的抗倒伏性能影響著產量的高低,莖稈倒伏受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雙重作用??沟狗缘膮⒖贾笜擞星o稈折力、穿刺力,且植株倒伏的部位為基部節。不同密度的植株抗倒伏性有所差異,越高密度的植株莖稈折力和穿刺力越低,一般每增加1㎡的種植面積會降低2%的抗倒伏性。在添加生長調節劑后,玉米植株的基部節第三莖稈的抗倒伏性能明顯升高,與對照組相比增加了3%,調節劑適宜濃度為17%左右,超過這一濃度,抗折力和穿刺力均有所下降。實驗表明,適宜的濃度可以確保在密度種植下的玉米植株生產效率,但過高生長劑濃度反而會降低莖稈的抗倒性,減少產量。
  三、結語
  除此之外,生長調節劑對于玉米莖稈的干物質積累、光合作用速率等都有著一定的影響,在栽培種,種植人員需要合理考慮地方土壤條件和自然環境的因素,在一定的種植密度下適當加入適宜濃度的生長調節劑,可以有效調控玉米植株的莖稈性能,提高抗倒伏性,確保在不良氣候條件下維持正常生長狀態。
  參考文獻:
  [1]種植密度對不同株高夏玉米品種莖稈性狀與抗倒伏能力的影響[J]. 任佰朝,李利利,董樹亭,劉鵬,趙斌,楊今勝,王丁波,張吉旺.  作物學報. 2016(12).
  [2]種植密度對3個緊湊型玉米品種抗倒伏性和產量的影響[J]. 田再民,黃智鴻,陳建新,史寶林,魏東,瞿文潔,李環.  玉米科學. 2016(05).
  [3]漸密種植條件下玉米植株形態特征及其相關性分析[J]. 唐麗媛,李從鋒,馬瑋,趙明,李向嶺,李連祿.  作物學報. 2017(0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253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