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財政農業支出與農業經濟發展的關系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農業經濟發展對我國市場經濟發展有一定的影響作用,可以說,農業經濟的有序發展是推動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農民作為基層的消費人員,只有具備一定的經濟水平才能推動其他產業的快速發展,這就體現了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我國在近幾年加大了對農業經濟產業的扶持力度,無論是在政策上還是在經濟上都給予了很大的支持。政府財政對于農業經濟發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除了生產資料的經濟支持外,政府還通過調節財政結構等方法對農業經濟進行支持,最終促進農業經濟快速、健康、穩定發展。
一、財政農業支出對于農業經濟發展的意義
財政農業支出支持農業經濟發展,其實質為金融機構對于農業工作的支持。金融機構應當在政府鼓勵下,不斷推出新的富農金融政策,設立專項農業經濟貸款項目,在風險能夠控制的基礎上不斷擴大農業經濟的金融權限,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農業經濟的金融需求,切實解決農戶貸款難、擔保難的問題,并將資金在農業上的發展效益不斷擴大化,從而加快農業方面的經濟發展。在金融機構支持下的財政農業支出能夠實現農戶的經濟發展,并且還能夠實現農戶及微小型農企在經濟發展中的滾雪球效應,使得在其完成農業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增強經濟實力,加快當地的經濟發展。
二、財政農業支出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式
?。ㄒ唬┌l揮貨幣政策工具的引導作用
支持“定向降準”、差別存款準備金率、支農再貸款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向農業方面傾斜,允許在發展農業的基礎上突破年度貸款計劃,從而引導當地大小金融機構發展農業經濟的作用。
(二)探索創新多種金融模式
對于農業方面的金融模式創新,要綜合分析該地區農業不發達的主要原因,切實改善各項金融政策,創新適合于該地區的農業項目。針對農業方面的不同狀況,推出以發展農業為主的金融項目,如雙聯惠農貸款項目、農耕文明貸款項目等。在這些項目中,要切實考慮當地農戶及微小農企的困難因素,對這些因素進行針對性的財政供給,在解決農業發展問題的基礎上促進該地區的特色產業發展。
?。ㄈ﹩訉m椯J款工程
在不同地區的財政農業支出中,必須要聯合金融機構,設立專項農業項目貸款工程,為農戶和農企的經濟發展進行資金支持。這部分專項貸款工程的利息較低,同時還款年限也應當緩和,使得農戶及小型農企在有經濟發展目標的條件下,進行款項的迅速發放和農業發展項目的協助計劃。在實施農業發展專項貸款過程中,需要結合當地的環境,以農戶直貸、企業帶動、合作社帶動或能人帶動等為主要貸款內容,綜合實現全方位的貸款專項工作,為農業經濟發展帶來最快的推進速度。
三、財政農業支出的主要發展方向
(一)節水灌溉農業區建設
管道輸水可以大規模降低水稻灌溉區灌溉過程中的水流蒸發以及土地鹽堿化等問題。目前的管道灌溉模式主要集中在我國北方較為缺水的地區,但在我國南方水源充足地區也開始試驗性地進行了小規模的應用,即將田間的地面改進為適合節水灌溉的水稻灌溉區,從而達到節水的目的。配合于田間地面改進灌溉技術的主要灌溉方法有波涌灌溉、地面浸潤灌溉、負壓灌溉以及膜上灌溉等灌溉形式,配合主體的節水灌溉設施,從而提高水稻灌溉區的節水效率。
(二)農業區信息化評價系統建設
1.生態環境容量評價。不同農業種植區對于外界以及內部造成影響的承受力是不同的,評價農業種植區的生態承載能力對于決策者在此地區的相關種植和利用等決策上具有重要意義。
2.水資源和水環境評價。該評價主要是對農業種植區水資源的儲量、質量以及水資源環境的評價。水資源和水環境評價對于農業種植區的種植環境評價具有重要意義,它衡量了農業種植區生態環境的承載力以及自我調節能力。水資源和水環境評價的評價優先級高于其他資源類的生態地質環境評價。
3.生態環境恢復的地質適應性評價。該評價主要是分析農業種植區地質環境對生態環境的制約作用,以及外界因素和內部因素對于農業種植區生態環境不利影響后環境自我調節的能力。
總之,在實現農業發展的道路上,除了政府要不斷出臺有利于農業經濟發展的利民政策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鼓勵當地金融機構為農業項目出一份力。對于當地農戶以及微小型農企的金融需求,在條件滿足的情況下,政府和金融機構要大力支持,在條件審核完成后迅速放款,完成財政農業支出對當地農業經濟發展的精準促進。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對我國社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具有推進作用,因此,政府財政支持的主要方向應當側重于農業新技術推廣上。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35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