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寫作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頭戲,也是語文核心素養的要求。語文教材文質兼美,但是目前教材的寫作價值利用不足。筆者帶著疑惑和思考,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實踐,希望能夠深入挖掘教材的寫作價值,根據不同的文體特點和寫作拓展需要,確定寫作拓展訓練介入的時機,根據不同文章的特點,確定寫作拓展時的學習點,希望能夠從寫作手法、素材選擇、主題升華等方面全面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并且使學生養成將教材作為寫作素材來對待的學習思維。
   關鍵詞:教材的寫作價值;寫作拓展;介入時機;寫作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3-0077
  一、提出的原因
   1. 語文教材的寫作價值利用不足的現狀。很多時候,語文課本主要充當教材講解的工具,而寫作訓練又獨立于教材之外單列體系,既費時費力,又讓閱讀和寫作脫節。如果能夠利用課本進行寫作的拓展訓練,既能夠深入挖掘教材,又能夠提高寫作能力,省時省力,符合經濟性原則。
   2. 重視寫作拓展訓練是語文核心素養的要求。《語文課程標準》把“語文核心素養”分解為四個維度: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審美情趣和文化修養。而寫作是語文學習中最能夠將這四種核心素養融為一體的,也能夠將學生的核心素養體現得淋漓盡致。而教材中的文章也是將這四個維度結合最緊密,且最能夠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典范之作。因此,要挖掘教材的寫作價值,適時開展寫作拓展訓練。
   3. 很多學生的寫作現狀是:在正式的作文中無話可寫,但是在日常的隨筆中卻有很多閃耀著思維之光的表述。究其背后的原因,是隨筆有一個啟發引導的過程,而在正式的作文寫作之前卻沒有。將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閱讀作為啟發,寫作就是自然而然的結果。
   二、寫作拓展訓練的具體實施過程
   1. 寫作拓展的介入時機選擇
   教育家維果斯基提出,教育對兒童的發展能起到主導作用和促進作用,但需要確定兒童發展的兩種水平:一種是已經達到的發展水平;另一種是兒童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表現為“兒童還不能獨立地完成任務,但在成人的幫助下,在集體活動中,通過模仿,卻能夠完成這些任務”。這兩種水平之間的距離,就是“最近發展區”。
   教師應該圍繞“最近發展區”大做文章,課本上的文章講解之后,學生理解了,這就變成了學生已知的知識,在此基礎上進行寫作訓練的拓展,讓學生有可以依賴的材料,但是又超越課本講解的范圍,符合“最近發展區”理論,學生可以在此基礎上慢慢拓展自己的已知區域。
   介入時機可以根據不同類型的篇目來具體確定,著重訓練文筆和寫作方法的寫作拓展在課前課后均可,思辨性強的一定要在課后,并且是一個專題的教學結束之后,讓學生經過一定的思考再進行。
   比如蘇教版教材必修一“月是故鄉明”板塊,故鄉的內涵包括人們出生的地方,但是曹文軒《前方》和韓少功《我心歸去》等文章又不僅僅停留在這一內涵,而是認為故鄉更多的是精神的故鄉。教師在此主題之上,適當給學生補充相關材料,加深對“故鄉”這一概念的理解,可以補充蘇雪林《家》、徐懷謙《此心安處是吾鄉》等文章,如果學生學有余力,可以再結合必修一配套的讀本上的相關內容,比如豐子愷的《家》,進一步對“故鄉”“家”這一概念進行拓展,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家”是一種自由的、永恒的、無實體的存在。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之后,可以讓學生在此基礎上進行寫作,文體不限,字數不限。這時的學生隨筆中對于故鄉的理解明顯更加深入。
   2. 寫作拓展的方法訓練
   莫言說,所有的作家都是從模仿開始的,我們可以借助于教材,讓學生從景物選取、人物事件選取、細節捕捉、情感表達、修辭和表達手法、表現手法的應用等方面去學習。
   在學習現當代詩篇之后,讓學生運用文章中所選擇的意象和情感,改寫成不同的文體,使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和層次上去觀察景物,并且能夠借景抒情。比如在學習鄭愁予的《錯誤》之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借用詩歌中所用的意象,改寫為一篇優美的散文;學習戴望舒的《雨巷》之后,讓學生改寫為劇本、記敘文或小說,為以后寫作敘事類文學打好基礎。長期堅持這種做法,學生就能夠有意識地模仿作家的思維,去觀察身邊的景物和事情,并能夠有意識地選取一些意象來傳情達意,這樣的文章就會含蓄蘊藉,余味不絕。
   在人物描寫方面,學習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之后,讓學生學習作者汪曾祺選取人物典型事件和動作等來刻畫一個人物,并且學習作者在“有趣”背后蘊含深情的一種寫作方法。很多學生在隨筆中寫自己的教師和同學,惟妙惟肖,讀起來讓人忍俊不禁的同時,能夠馬上在腦海中浮現出這個人的人物形象。更讓人驚喜的是,很多學生已經不僅僅停留于寫有趣的事件,而是對表面“有趣”的背后原因進行了思考,比如有一個學生寫數學教師的“有趣”背后是辛勤的付出,是對學生真切的期望和期望落空后深深的無奈。
   三、寫作拓展訓練的意義
   學生在三年的時間內,練筆次數明顯增多,僅高一高二兩年,人均寫作超過兩萬字(不包括學生自己閱讀時候所寫的閱讀筆記),寫作方法的模仿,思維深度的訓練,語言文字的潤色等各個方面都能夠得到不同程度的鍛煉。
   首先,這種訓練所帶來的可見性成果,是學生寫作心態的變化:克服了寫作中的畏難情緒,而是把它視為課堂的一種延續,將自己的所學付諸實踐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學生會自己將一些靈感寫在課本后或者自己的閱讀筆記上,已經開始學會序列化地積累寫作素材。
   其次,文章的水平和學生的寫作信心明顯提高,文質兼美的文章的比例在提高,學生總會在某一次適合他們的文章中展現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在課后的交流展示中,優秀作文的展讀能夠幫助他們提升在寫作上的信心。
   再次,學生在應試作文的寫作中,活學活用課本上以及拓展篇目上的素材的次數增多,比例提高,這說明,學生確實在用寫作的眼光去看課本,充分挖掘課本的寫作價值。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能夠教會學生提高自己作文的方法,找到適合自己的素材,用寫作的眼光去審視自己看到的文章,這樣長期堅持,假以時日,學生才能在寫作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參考文獻:
  [1] 張春興.教育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 陳家富,胡  敏.高中文言文教學與寫作拓展[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7(1-2).
 ?。ㄗ髡邌挝唬航K省無錫市洛社高級中學 21400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362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