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背誦方法點滴淺談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背誦,被譽為語文教學的“千古真經”,是學習語文最實在、最有效地策略。背誦也可訓練記憶、促進思維的發展,熟讀成誦,可記憶終生,受益終生。那么,在學生背誦課文中,卻有的記憶快,有的記憶慢,有的卻感到相當困難,效率相當低。這是為什么呢?該怎樣來指導背誦呢?本文從利用圖示、趣味記憶、利用心理學等幾個方面來闡述如何指導學生背誦。
關鍵詞:背誦,圖示,趣味,探究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是家喻戶曉的古訓。古往今來,有許多名家之所以成名,不少人是得益于幼年時期詩文的大量背誦。巴金在談到自己成功的經驗時說過:“我的創作得益于少年時代私塾老師強迫我死記硬背了兩百余篇古文觀止?!辈恢皇前徒?,魯迅,冰心,茅盾等無一不在熟讀、背誦上下過功夫。讀是吸收、是積累;熟能成誦,是最好的吸收、最好的積累。沒有足夠的吸收和積累,學生的語文能力,尤其是口頭和書面能力很難得到提高。
背誦的方式手段多種多樣,只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背誦就會成為豐富我們學習和生活的一件賞心悅目的事。
一、利用圖示,增強學生的記憶
學生就讀背整篇文章會覺得枯燥乏味,可是在文章中利用圖示記憶法,通過圖形來增加記憶的效果,使文章中的事物具有“形象性強的特點”。這樣一來,學生自然而然就記住了文章的內容了。例如在《爬上虎的腳》這課中,筆者在教學爬山虎的腳生長過程的階段時,讓學生首先畫出爬山虎的腳的示意圖,了解爬上虎的腳是一腳一腳的往上爬的,而不是像我們人類是一步一步向前走的。接著讓學生根據示意圖來記住課文的內容,學生學起來就很容易了。又如《泊船瓜洲》,讓學生讀完詩句時,讓學生看著示意圖,說說詩句的意思,學生一看示意圖基本都能說出詩句的意思。真正理解了詩句,背誦便是很簡單了。根據圖示,促進學生增強記憶,本人在實踐中的三個例子如下:
例一:“爬山虎的腳步觸著墻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巴住墻。細絲原先是直的,現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墻上。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細觀察那些細小的腳,你會想起圖畫上蛟龍的爪子?!笨粗鴪D片這段就很好背誦了。例二:“爬山虎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不幾天葉子長大,就變成嫩綠的。爬山虎的嫩葉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長大了的葉子。那些葉子綠得那么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利用圖片加深了學生的印象,爬山虎的腳自然就印在學生的腦子里了。例三:“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蓖ㄟ^示意圖形象的表述出了地理位置,學生們一看圖就能說意思了,“從京口到瓜洲僅是一江之隔,離南京也只隔幾座山?!边@樣前面兩句背誦就不難了。
二、趣味記憶,提高學生興趣
當學生練習背誦達到一定程度時,為了進一步強化記憶,消除持續背誦造成的單調感、疲勞感,依據寓教于樂的原則,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背誦興趣。
(一)編故事,編歌訣
除了以上的圖示記憶法,還可以教學生趣味記憶法。我們可以教學生把課本的內容編成便于記憶的故事,歌訣等。使文章變得好記易懂。例如在故事《會跳舞的向日葵》中,里面那位小女孩就是不喜歡背書的,可她把文章編成了小曲后,就能很流利的進行背誦了,本人在課后也是這么教育個別不喜歡背書的學生,結果他們的背書情況比之前好多了。背書對他們來說本來是有負擔的事也變得輕松而又有趣了,這樣的方法,何樂而不為呢?
(二)“疊羅漢”與“對抗賽”式
“疊羅漢”的方式由第一人背誦第一句,第二人接背二、三句,以下依次每人增一句,連續不斷,直到背完為止?!皩官悺笔健<唇o學生規定的時間,比一比誰背得多、背得好;上臺表演背,比誰背得有感情;小組賽背,比哪一組背得整齊、動聽等等。充滿趣味的背誦方式,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背誦的積極性,不但參與面廣泛,還能增強學生的群體意識。
三、利用心理學,提高學生的背誦能力
(一)系列位置效應
教學中,本人還利用了心理學提高學生的背誦能力,那就是系列位置效應。系列位置效應就是這種接近開頭和末尾的記憶材料的記憶效果好于中間部分的記憶效果的趨勢。其開頭和結尾記憶效果較好,分別叫首位效應和近因效應,而其效果較差的中間部分稱為漸近部分。系列位置效應告訴我們,要把最重要的事情安排在開頭和結尾部分。所以根據這個效應,本人在每節課的開始時都會抽學生背誦前面學過的課文,而且都是不固定的抽背,有時從前面開始抽背,有時又從中間開始抽背,讓學生能鞏固好中間部分的課文,克服中間記憶率低的問題。也會從最后開始抽背,如此反復循環,學生們對課文的記憶都已經從短時記憶轉化為長時記憶了。短時記憶到長時記憶是有一個過程的,以一篇課文為例,學生剛剛會背的一遍課文是屬于短時記憶的,第二天再去背誦一遍,三天后再去背誦一遍,等到一個星期后再去背誦一遍,最后到一個月后再去背誦一遍,若記住了這篇課文就轉化為你的長時記憶了,以后隨時都能提取課文的信息進行運用了。本人在班級中就是運用這樣的記憶方法去教育學生的,學生的背誦狀況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從中總結出了一句話,并把這句話傳授給了學生們,那就是:多次的重復就是成功的表現。這個方法,除了在背誦時用到,在課堂上或課前也可以使用。在課前,鈴聲一響,或我還沒進教室,就要求學生自讀課文或古詩詞,同樣根據這個方法,由班長帶頭,有時會從頭開始讀,有時會從中間開始讀,這樣就鞏固了中間效率差的內容。在課堂上我在開始與結尾都安排重要的內容,這樣一來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ǘ┱莆沼洃浺幝杉皶r復習
我們記憶力再好的人遺忘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從什么時候開始遺忘的?怎樣減少遺忘?何時復習效果最佳?通過遺忘規律可以一目了然。從中我們可以發現:遺忘速度最快的區段是20分鐘、1小時、24小時,分別遺忘42%、56%、66%;2—31天遺忘率穩定在72%—79%之間;遺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等。因此,學生在記住知識的同時,還要教給學生記憶和遺忘的規律,及時復習鞏固?!鞍e浩斯遺忘曲線”還告訴我們記憶的黃金時段在睡前醒后。睡覺前和醒來后是兩個絕佳的記憶黃金時段!睡前的這段時間內可主要用來復習白天或以前學過的內容,對于24小時以內接觸過的信息,根據艾濱浩斯遺忘規律可知能保持34%的記憶,這時稍加復習便可恢復記憶,識記憶材料易儲存,會由短時記憶轉入長期記憶。
早晨起床后,由于不會受前攝抑制的影響,記憶新內容或再復習一遍昨晚復習過的內容,則整個上午都會記憶猶新。由此可見,我們可以教育學生充分利用睡前醒后的時間進行背誦,可獲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根據以上遺忘曲線,筆者在本班中教育學生每天的晚上復習當天的內容,每周復習本周的內容。并在課堂中適當地組織學生進行背誦比賽,結合測試、考試復習,看看誰把本周、以前背的內容記得牢,從而不斷地調動學生背誦的積極性。
四、結束語
背誦的目的是為了運用,所以要鼓勵學生在說話作文時多多運用,從而提高學生的成就感。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師和學生要形成多運用所背內容的良好氛圍,多多表揚那些用得好用得多的學生。
背誦是語文學習的法寶,合理恰當運用最關鍵,作為教師,要多鼓勵學生背誦,多層次指導,作為學生要仔細認真的研究揣摩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切不能死記硬背。古人云:“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理自知?!弊鎳恼Z言文化輝煌燦爛,源遠流長,就讓背誦走上科學的軌道,讓瑯瑯書聲回蕩在校園吧!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38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