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小學素質教育管理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素質教育管理,就是圍繞確定素質教育目標和實現素質教育方法開展的一系列管理,其既屬于素質教育管理制度也屬于一種管理思想。為了提升中小學素質教育水平,我們在開展教育管理工作的過程中,要做好素質目標制定和落實工作。因此筆者在本研究中針對中小學素質教育管理問題展開分析,旨在提升中小學素質教育管理工作質量。
關鍵詞:中小學教育;素質教育;管理目標
引言:
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過程中,我們一步步認識到素質教育實施的必要性如何科學制定中小學素質教育目標,科學選擇教育管理措施就是我們當前需要關注的問題。中小學生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實施素質教育能夠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因此目前的中小學素質教育活動中,我們應該做好素質教育管理工作,為中小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教育服務。
一、實施中小學素質教育的關鍵在于轉變教育思想
轉變教育思想是實施素質教育管理的關鍵,因此我們在實施素質教育管理的過程中,要重視起管理思想轉變。想要實現素質教育目標,當前的中小學教育活動中,我們就要正確認識素質教育實施的必要性,將教育著眼點轉移到提升學生素質上,結合知識教育和德育手段。在樹立新觀念上我們主要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第一認識到基礎教育的實質是素質教育[1]。即我國的基礎教育主要是通過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質來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的。中小學素質教育的關鍵目標在于提升全民素質,促進國民素質水平的不斷上升,這就要求基礎教育工作者可以樹立戰略眼光,將中小學生的素質教育看成是我國四化建設的基礎工作,不要將這一階段的教育僅僅局限在學校教育范疇內。第二樹立全面的質量觀。即為了使我們培養的學生能符合時代的要求,應從分數質量的狹隘觀念中解放出來,建立素質全面發展的質量觀,充分認識德、體、美、勞四育的重要性,把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審美素質、勞動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等的全面發展水平,作為衡量中小學教育工作質量和學生質量的標準,以使基礎教育所培養的人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第三樹立多元的人才觀。即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多層次的人才,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過程中,我們不僅僅需要高端人才,也需要中低層次人才,因此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我們要對不同層次、個性、特點的學生都給予重視,樹立發展眼光,促進人才培養的全面化和多樣化。
二、構建中小學素質教育的目標體系
首先,制定實施目標。在制定實施目標時要注意:(1)堅持社會主義的方向,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2)遵循中小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3)突出最基本的要求,重在打好基礎。(4)明確、具體、可操作、可測量,能夠為廣大教師把握和實施。(5)體現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則,提倡各學校從自己的實際出發,發揚優勢,提出各具特色的目標體系。其次就是班級教育目標和各科教學目標的構建。班級是中小學的基層組織,是在教師指導下,有一定的組織結構,以完成各項教育任務和全面發展班組成員個性的目的關系體系。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子系統,它也應有自己整合一致的子目標。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當家作主,在學??傮w培養目標導向下,做到“自己的目標自己提”,以集體目標為旗幟,以共同的活動為橋梁,在提高班級群體素質的同時,提高班級每個成員的個體素質。各科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構建各種教學目標要體現身心素質整體構建的原則,不僅要重視“雙基”教學,而且要重視思想品德、審美素質的培養,重視觀察、思維、動手操作和自學能力的培養,重視興趣、求知欲、動機、情感、意志等心理品質的培養,重視身體和心理的協調發展[2]。在知識教學中,要促使知識素質化,就要使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的認知結構。第三,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發展目標的構建。學習與教育都屬于提高素質的實踐方式。從本質上說,學習的過程就是學習者自我教育的過程,教育的過程也正是使學生由教育的客體變成自我教育的主體過程。因此,要積極引導學生按照培養目標,創造性地制定自我學習、自我發展的目標。
三、中小學素質教育目標展開
首先是目標分解,就是將學校素質教育目標分解為各處室、教研組、年級組、班級、備課組的教職員工個人,使其成為各個層次上的素質教育分目標,形成中小學素質教育目標體系的過程[3]。學校素質教育目標分解的基本要求是:1.學校各部門和教職員工的素質教育分目標應能支撐和保證學校素質教育總目標的實現,做到學校素質教育的總目標與分目標的內容上下貫通,相互支持;2.學校各部門和教職員工的素質教育分目標之間必須在時間上保持協調和平衡,做到同步運行,防止因時差而影響學校素質教育目標的實施過程;3.學校各部門和教職員工的素質教育分目標要力求簡明扼要,并有必要的質量標高要求和期量標準;4.要充分考慮學校各部門和教職員工完成素質教育分目標所必需的條件與限制因素。因而,中小學素質教育目標分解必須采取自上而下將素質教育目標,按學校內部機構設置與層次依次分解的基本方法,從學校決策中心到各個職能處室,再分解到各教研組、年級組,一直分解到每一個班級、備課組、崗位和教職員工個人。其次就是對策展開,就是中小學制訂實現素質教育目標的具體對策措施。對照目標,找出學校素質教育現實狀況與目標要求的差距[4];根據差距,找出致使學校素質教育產生差距的問題所在;分析影響學校素質教育目標實現的主要原因,并針對主要原因制訂實現學校素質教育目標的對策措施,以有的放矢地縮短素質教育現狀與學校素質教育目標之間的差距,保證中小學素質教育目標的達成。三是目標協商,就是在學校素質教育目標展開時,中小學上下級之間圍繞學校素質教育目標的分解、層次目標的落實進行充分的思想交流和意見商討,在盡量尊重層次目標執行者本人愿望的基礎上,制訂學校各部門和教職員工層次目標,并據此按學校素質教育目標責任向各處室、組、年級、班級和教職員工授權,使其能有效地進行自主管理。通過協商與授權,可以使中小學上下素質教育目標統一,消除上下之間的意見分歧。
結束語:
綜上,素質教育管理手段的應用主要是為了提升素質教育質量,中小學教育管理工作中,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要積極落實素質教育目標,提升教育管理工作質量,提升中小學學校素質教育實施水平。筆者結合自身的實踐管理工作經驗,在上文中分析中小學素質教育管理的主要手段和方法。
參考文獻:
[1]黃兆龍.論中小學素質教育目標管理[J].素質教育探索,1998,1(22):16-19.
[2]孫六蘭.小學班級管理中如何滲透情感教育[J].中華少年,2016,22(14):217-218.
[3]李金丹.小學班主任專業素養的調查研究[J].教育學原理,2013,10(04):451-452.
[4]吳雪.小學班主任職業壓力、應付方式與職業倦怠的關系研究[J].應用心理,2014,12(01):105-10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38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