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園本課程建設呼喚課程管理的科學性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園本課程開發、實施的過程中,幼兒園的管理者也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教師作為實施園本課程的重要參與者和實踐者,是幼兒園課程實施的成效優劣與否的關鍵。本文將圍繞課程管理中如何激發教師積極主動、創造性地投身到園本課程的實施中,使本園課程真正契合孩子的特點和需要,使園本課程不斷發展完善、不斷創新論述自己的一些觀點。
  關鍵詞:決策權;支持;服務;執行力
  園本課程是從幼兒園的實際出發,根據本園幼兒的發展現狀而設計的,它比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更關注個體差異,因材施教,能更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在園本課程開發、實施的過程中,幼兒園的管理者也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教師作為實施園本課程的重要參與者和實踐者,是幼兒園課程實施的成效優劣與否的關鍵。本園課程只有在完美的課程管理中,才可能產生完美的課程,才可能使教師積極主動,創造性地投身到園本課程的實施中,才能使本園課程真正契合孩子的特點和需要,使園本課程不斷發展完善、不斷創新。所以,園本課程的健康發展需要建立科學的園本課程管理機制,在同時,提升課程管理的水平和質量,是建構合適本園特點、幼兒發展的園本課程中一項刻不容緩的任務。
  一、提高管理者的服務意識,保障園本課程實施暢通
  管理就是服務,在對課程的管理中,只有樹立管理者服務的觀念,注重創新與教師相互信任的良好氛圍,真心為教師提供有利于課程充分發展的空間和條件,才有可能摒棄主觀臆斷,建設適合班級、適合幼兒現狀的課程。
  1、在課程設計中給予教師一定的課程決策權
  教師最了解自己的教育對象的能力與興趣,因此可以作出最適宜本班幼兒發展水平與狀況的課程決策。在過去的課程管理中,管理者只是把課程拋給教師,教師只需要按照其中的安排實施就行,不需要考慮幼兒的生活經驗,興趣及需要。建設適宜性、有效性的園本課程,對課程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在課程管理中,幼兒園給予教師相應的課程決策權,鼓勵教師根據本班幼兒發展狀況,能力水平,自主選擇、自行研究、自主嘗試,設計合適的彈性計劃,從而激發教師實施園本課程的積極性、主動地,讓教師真正享有課程實踐與開發的決策權。如:要求教師在重視預成課程的同時,要關注幼兒的生活經驗、興趣等方面,在完成預設課程的同時,開發生成課程。在課程編制中,把握預成課程與生成課程相應的比重,從管理機制方面保證教師對課程所擁有的開發權利,引導和保證教師在課程實施中對幼兒發展需要的關注。在實踐中我們發現,當教師擁有課程決策權后,大大提高課程實施的自主權,教師就會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尋找各種機會,挖掘出自身潛力以提高幼兒的課程決策能力。
  同時,賦予教師一定的課程決策權,是園本課程的內容與時俱進,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在課程的管理中,管理者應該及時地吸收新的教育理念,不斷地修改、完善園本課程,使園本課程不僅能適合本園的幼兒發展,同時也適應社會教育的發展和要求。可以通過組織、開展不同層次、不同專題的園本課程階段性的小結研討交流會,及時地了解和掌握教師在實施園本課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和困惑;分析社會發展對幼兒教育的需要,在課程目標、內容方面及時調整更新。如:課程中有的內容隨著社會的發展,已落伍,與時代脫節缺乏時代感,無法激發幼兒學習的愿望;有的內容受地域情況、孩子的實際情況的影響,開展較困難,等等。對于這些來自于教師課程實踐中的有效信息,都認真的吸納、研究探討問題存在的原因及解決的方法,并根據課程實踐的變化及時地完善課程。
  2、在軟件資源配置中給予教師支持和服務
  幼兒園園本課程是根據本園、本地區蘊含的本土文化所開發的課程,是適合本園幼兒的、具有特殊性的課程。在課程的實施中我們發現,他人的課程資源通常不能完全滿足或直接運用到自己的園本課程中。因此,在課程管理中,管理者在增強幼兒園硬件資源配置的同時,也要加強幼兒園軟件資源的建設。如為教師增加有關課程理論及實施方面的書籍資料;搭建網絡平臺,為教師豐富園本課程資源提供便利條件。如在選擇具有本地區文化特點的教育主題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各種途徑,收集到豐富的教育資源。通過這些生動的影像資料,不僅開拓了教師的視野,而且為教師的課程設計提供新思路,是園本課程順利實施做好保障。
  3、在教師的學習與成長過程中給予支持和服務
  再好的園本課程的實施也有賴于教師的專業素質。因此,幼兒園課程管理者的另一項重大任務就是為教師的專業成長、發展提供支持和服務。我園在課程管理中,通過各種形式鼓勵教師參與各種正規和非正規的學習。非正規的學習包括自助式學習、任務式學習等。如要求教師自學與課程相關的書籍;有計劃、有目的、有階段性地從雜志、網絡上收集各種有利于教師課程實施的方法的相關文章,幫助教師提高課程理論素養。正規的學習包括互動分享學習、專題研討的學習、特長展示交流研討等學習形式,讓教師在“平等參與、互動研討”寬松交流、研討的氣氛中學習提高。每位教師在互動中都成為學習、培訓的主體,通過分享別人的經驗和心得,加深教師對有關理論的理解與運用,提高學習效果。同時,還可以創設各種機會讓教師走出幼兒園,接觸多種外界信息。通過“走出去”讓教師了解其他幼兒園的長處、優勢,對照自己的不足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思考,從而不斷提高自身實施課程的能力。
  用“服務”的理念理解課程的管理,可以進一步幫助教師把握園本課程的方向、發展的意義、發展的運行機制和條件,使得教師擁有廣闊教育視野,心中的園本課程更牢固,從而轉變教師的教學行為,使得教師主動地運用先進的教育觀念來實踐園本課程,是園本課程在不斷的實踐中得以完善和發展。
  二、發揮管理者的課程引領力,提高教師對課程的執行力
  園本課程實施的重點是:如何將實施園本課程的意義轉化為教學行為,萌發教師教育的自覺。因此,管理者在課程實踐中要發揮好課程引領作用,幫助教師提高園本課程的執行力。具體的做法有:
  1、引領教師理解并認同園本課程的理念   在園本課程編制后,為了讓教師充分理解園本課程的意圖和目標,我們多次開展“園本課程剖析式”的學習,引導教師對園本課程的目標體系,內容體系等多個方面進行詳細地、分階段地學習,通過學習、討論,使教師進一步了解了園本課程的含義、價值取向、實施園本課程的意義,并形成一定的教育共識。
  隨著發展的需要,我們還不斷地調整和完善我園園本課程體系,對園本課程的目標體系進行了完善。如結合現在社會發展的需求,針對幼兒競爭、合作、感恩等品德方面的現狀,對我園園本課程的目標體系、內容體系進行調整,增設相關的培養目標及內容。每一次課程體系的變更,我們都組織教師開展深入學習,明確指導思想,引領教師理解課程理念,互動認同理念,從而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并將這種理論素養轉變教育觀念。
  2、為教師創建教研平臺,在研究中帶動實施園本課程
  管理者應關注、追隨每一個教師的課程實踐,“研”字當先,使教師課程實踐的行為與園本課程研究結合起來。
  首先,樹立教研意識,引領教師積極參加園本課程教研活動。自1997年以來,我們針對園本課程的建構,采用行動研究法,通過三個教研科課題的專門研究,初步建立了我園的園本課程體系。這種基于常規實踐的園本課程研究,把課程的實施與研究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使經過實踐錘煉、驗證的園本課程,七有效性、可行性更加可靠。其次,我們建立了較完善的課審制度。分管教學工作副園長等管理骨干親自牽頭,以年級組為單位,每周組織課審活動。根據我園園本課程的目標、內容體系以及各年齡班階段學期目標選擇并確立教育內容,根據課程的核心主題進行具體的研討,集眾人之所長,共同尋找研究點,共同商討、共享經驗、共享成果,讓教師在民主、和諧的課審氛圍中共同成長,達到對課程動態管理的目標。第三,引領教師學會反思。學會反思是教師用來提高自己專業素養、改進教育教學實踐的學習方式,是落實和貫徹《綱要》精神的基本素質之一,是提高園本課程實施質量的重要保證。我們在課程實施中,通過管理者的引領,幫助教師學會反思,學會在課程實施中自覺地思考、反省、探究整個課程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的癥結所在,讓教師學會站在發展的角度,認真分析園本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主動努力去解決這些問題。從而使園本課程的內容更貼近幼兒的最近發展區,成為幼兒最為“合適”的教育;使教師有單純的課程實施者變為研究型的課程實施者,有“傳到、授業、解惑者”變為學習型或發展型教師。
  實踐讓我們更加的認識到:課程的適宜性、有效性取決于課程管理的實際成效,任何游離于課程管理之外的課程建設均不可能達到課程改革的預期目標。要探尋和建立一套相應的課程管理方法,建立科學的課程管理機制,既要支持和鼓勵教師大膽創新,也要對教師的課程實施行為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才有可能使園本課程在開拓中進取,在創新中發展。
  作者簡介:林曉峰(1973-),女,漢族,廣東潮陽人,幼兒園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幼兒教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396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