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析新媒體藝術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伴隨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文化產業發展逐步轉變成國家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全球各國都越來越重視自身文化產業的發展,我國亦是如此。從文化產業到文化創意產業,是經濟結構調整、經由創意升級和提高低端制造業水平的需求。因而,如何推動文化創意創業有序發展,已然轉變成一項重要課題。新媒體藝術作為文化創意產業中的一個新興產業,其具備的創意屬性可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起到有利的輔助作用。由此可見,對新媒體藝術如何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開展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文化創意;新媒體;國家競爭力
  一、文化創意產業概述
 ?。ㄒ唬┪幕瘎撘猱a業
  文化創意產業該概念的提出,最初源自于西方國家、地區的政策文件,因而有著強烈的地方色彩,各式各樣含義界定與本國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存在緊密聯系。換言之,對于文化創意業還未有生產全球普遍認同意義的概念。由文化產業發展至文化創意產業,不僅是我國經濟結構轉型、依托創意提高低端制造業水平的需求,還是我國文化產業自初級形態朝網絡化、數字化、移動化的文化科技一體化升級的必然需求。伴隨新業態的逐步生成,產業重心轉移,產業交融需求增強,行業管理逐步跨越,掙脫了原有文件概念的界限,新的產業概念“呼之欲出”。我國文化創意船業已然轉變成全球文化創意產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來,在“互聯網 +”的有力推動下,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結構不斷開展調整,原本占據文化產業重要位置的報刊業、圖書出版業、旅游業、演出業、廣播業等逐步讓位于跨界發展的創意產業、創意經濟。與互聯網相關的創意行業,在我國文化產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ǘ┪幕瘎撘猱a業特征
  1.高知識性。文化創意產業與信息技術、自動化技術、傳播技術等廣泛推廣緊密關聯,有著高知識性、智能化特征。好比電視、電影等產品的生產,即為經由計算機仿真技術、光電技術、傳媒技術等相互融合而實現的。
  2.高附加值。文化創意產業處在技術研發、技術創新等產業價值高端環節,有著極高的附加值。對于文化創意產品價值而言,相較于常規產品、服務,其有著顯著更高的科技、文化附加值占比。
  3.強融合性。文化創意產業是一個新興產業,其為經濟、文化、技術等有機融合的產物,有著較強的融合性、滲透性,可為新興產業、相關關聯產業發展創造有力契機。
  二、新媒體及新媒體藝術概述
 ?。ㄒ唬┬旅襟w
  自媒體發展歷史而言,新媒體首先屬于一個歷時性相對,自人類社會早期的實物、文字媒介到近代的平面印刷媒介、20世紀電子媒介再到如今的網絡、數字媒介,新媒體以傳統媒介為對照應運而生,在技術發展層面具備極為鮮明的時代特點。伴隨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如今新媒體技術范疇變得越來越寬泛,其中涵蓋了數字動畫、數字視頻、音頻技術、錄像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網絡多媒體技術等等。
 ?。ǘ┬旅襟w藝術
  1.新媒體。新媒體藝術于20世紀60年代得以在歐美地區興起,針對新媒體藝術眾多專家學者展開了一系列研究。簡而言之,新媒體藝術即為新媒體技術在藝術作品中的應用,是藝術與新型科學技術的有機融合。新媒體藝術的核心要素為前沿科學技術在藝術作品中的應用以及相關的藝術表現形式,廣義上而言包括有電子計算機藝術、影像裝置藝術、網絡藝術、DV數字影像藝術等,屬于一種將電子媒介、光學媒介作為基本語言的藝術。對于以往語言實驗、藝術實踐而言,新媒體可理解成所有傳統媒介之外的藝術形式,對于數字時代而言,狹義上而言新媒體藝術則是將計算機數字化方式方法、虛擬環境、網絡平臺等作為載體的一種藝術形式。
  2.新媒體特征。(1)影像化的造型語言。影像憑借其運動性特征,可為現代人帶來前所未有的內心體驗。以影像為媒介的藝術種類多種多樣,包括有電視、電影、攝影、錄像等,影像不僅是藝術的物質載體,還是現代社會中緊隨時代發展、認清社會生活的方式方法。影像是新媒體藝術的一項基本語言,借助技術手段匯集視覺、聽覺、觸覺等于一體,生成融合了多種不同元素的多媒體藝術。(2)沉浸式的互動體驗。伴隨新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促使新媒體藝術具備越來越有利的控制權、可選擇性,信息也變得越來越民主化。社會大眾對藝術家的要求不再僅僅是具體內容創作,更重要的是創作出一個可供受眾切身參與的平臺、環境,一個具備一系列演變可能的自由文本,使受眾參與進對自身世界的創造中去,這亦是數字革命的本質。(3)虛擬化的賽博空間。新媒體藝術下,社會大眾的視覺想象力、空間探索范圍得到顯著拓寬,不再為有形物質世界所束縛,而是延伸至由視覺圖像組合而成的幻化世界中,從而可為視覺創新創造更多有利的契機。
  三、依托新媒體藝術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有效策略
  文化科技融合背景下,新媒體藝術為文化創意產業有序發展創造了諸多優勢,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全面文化創意產業在時代發展新形勢下,要緊隨時代發展潮流,強化改革創新,在先進理念、成功發展經驗的支持下逐步強化新媒體藝術發展,如何進一步促進文化創意產業有序健康發展可以從以下相關路徑展開。
 ?。ㄒ唬┩七M跨界合作
  1.新媒體藝術以電子計算機為核心系統,電子計算機也是現階段最理想的數字控制系統,其可將各種媒體數據轉化成統一的結構碼流,因而推進科學與藝術有效融合是新媒體藝術的重中之重。鑒于此,新媒體藝術應當建立自由開放、互動協作的表現體系,新媒體藝術產業以寬泛跨行業、跨門類為主要表現,為了滿足盡可能多的潛在需求,務必建立盡量開放的平臺擺脫各類學科相互間的局限,于新媒體藝術家、科學家、專家學者和企業相互間打造有價值、有意義的協作,推進藝術與多種不同學科領域前沿成果的有效融合,促進達成新型的文化理念、視覺感受,營造出和諧的創造環境,提升各自的文化資本,進而達到互惠互利的目的。
  2.新媒體藝術除去可對各類學科知識開展整合外,還在致力于不斷構筑全新的社會形態。相關研究人員指出,自 20世紀 60 年代起始的未來主義全球化發展趨勢,新媒體自多個不同方面增添了進一步現實的元素[3]。新媒體藝術不斷朝著超越傳統藝術范疇的方向發展,在原有基礎上融入了知識、經驗、方法,為新型媒介、各類知識跨平臺研究提供了有利依據。鑒于此,對于我國文化創意產業新型增長點新媒體藝術而言,應當在開發新媒體藝術內容過程中,充分結合社會實際需求,致力于找到新媒體藝術與社會經濟、科學技術的有效結合點,對科技企業、藝術團隊開展優化整合,搭建新媒體藝術家、設計人員的產業化服務平臺,促進達成新媒體藝術產業化。  ?。ǘ娀瘜W科建設
  1.新媒體藝術發展離不開復合型人才的支持,他們一方面要具備多門藝術專業技能,另一方面要具備一定的文化歷史學科素養,并且還應掌握多媒體計算機網絡技術及各項應用軟件。然而,現階段藝術研究模式專業分割,屬于藝術類的不同門類也多為獨立設置院校,該種體制勢必會對新媒體藝術需求的復合型人才培養造成不利影響。鑒于此,應當推進群體整合,構筑跨學科、跨藝術門類的復合型研究群體。
  2.強化新媒體藝術理論研究、教育認識,打造具備模擬實驗功能的新媒體藝術文本數據庫,用以對新媒體藝術代表作品進行保存,提高社會大眾對新媒體藝術的有效認識;推進多門學科結合教育,建立學院多元學習框架,扭轉以往藝術精英“獨占鰲頭”的局面,鼓勵引導不同領域人的參與,提升社會大眾新媒體藝術素養;在新媒體藝術教學中提升對工作方法、思維方法的重視度,在教學課程中設立藝術表達課、思維方式課等,用以提高學習者語言表達能力,改善視覺效果。
  3.文化行為中開展技術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務必要秉承現有的科技網絡框架。要想收獲良好的成效,文化、藝術都應當開展基礎研究,于此期間要得到資源、環境的有利支持,特有的媒體藝術研究室必不可少。學術機構、高校應當打造一個為一系列相關學術交流活動、綜合藝術實踐提供服務的新媒體藝術實驗室,并配備科學配套的緊隨世界新媒體藝術發展腳步的專業設置,進一步為新媒體藝術提供良好的實驗空間。
  (三)建立良好組織關系
  1.新媒體藝術以網絡發散式為其理想機制。就好比,對于新媒體藝術機構運營模式而言,成功的新媒體藝術機構在經營發展期間,強調對潛在僵化的規則進行逐步消除,從而防止機構內部出現官僚化現象。荷蘭V2動態媒體協會在此方面很有示范性,他們十分重視對藝術與媒體技術的研發,活動包括策劃、表演、館內媒體實驗室對應開展的研究、構建線上數據庫及與V2研究領域關聯產品等的書店經營;他們不斷對協會內容成員關系開展優化調整,不斷對與其他組織相互關系開展積極更新,在各媒體相互間及藝術與科學領域相互間的互動關系中做出了極大貢獻。
  2.新媒體藝術家通?!芭腔病庇谡Y助、商業領域之間,企業持有兩方面目的贊助藝術,一方面將贊助視作承擔社會責任的行為,另一方面為建立和諧的公共關系。對于高科技跨國企業而言,他們認為相較于資助傳統藝術,支持與先進科技、現實生活關系更密切的新媒體藝術,更能夠提升企業文化形象,通過對新媒體藝術魅力、技術潛能予以有效凸顯,可于新媒體藝術與新科學技術相互間建立起良性循環關系,就好比,IBM、SONY聯合贊助卡賽爾文獻展的技術環節,Apple 贊助了柏林錄像節,SIEMENS 贊助了漢堡錄像節等。
  3.我國可有效借鑒中國數字藝術協會發展典范,強化打造新媒體藝術網站,依托政府、企業等不同渠道獲取資助,用以組織活動、展覽、研究、比賽等,并向數字藝術家提供他們所欠缺的信息數據、技術等支持。此外,加大對革命性的藝術作品創作的支持,鼓勵商業性工作,引導藝術家與政府、企業公共項目開展積極合作,積極促進藝術、科技、文化相互的有機融合,積極促進國內、國際數字藝術的協調發展,積極促進數字、多媒體藝術產業的有序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盧元.淺談文化產業中新媒體的實際應用與發展前景[J].數位時尚:新視覺藝術,2014,(2):59-60.
  [2]龔靜子.論新媒體藝術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意義[J].藝術科技,2014,(10):65.
  [3]王南,吳慧.新媒體時境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研究[J].中國商論,2016,(7):137-138.
  [4]成坤.淺談新媒體藝術與文化創意產業的和諧互動[J].數位時尚:新視覺藝術,2011,(2):101-102.
  [5]趙平.淺談文化創意產業與新媒體藝術[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2,(8):238-240.
  作者簡介:馬英歌,女,山東省淄博市,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網絡新聞與新媒體。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404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