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文化產業崛起 孕育消費新土壤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運用SWOT矩陣分析法,分析臨渭區文化產業發展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探討提高臨渭區文化產業競爭力的對策。
[關鍵詞]文化產業 SWOT
一、臨渭區文化產業SWOT分析
?。ㄒ唬﹥炔孔陨韮瀯荩╯trength)
(1)深厚的區位優勢。從文化資源來看,至前秦甘露二年置縣,臨渭區已有2300多年歷史,全國僅存的秦始皇焚書臺、建于晉代的慧照寺塔、寇準墓冢與白氏祖塋,近乎原生態的石鼓山、秀龍山、天留山,被稱為我國“航天故宮”的航天航空博物館坐落區內,文化積淀深厚。從交通區位來看,鄭西高鐵、大西高鐵、西南鐵路、隴海鐵路、寧西鐵路5條鐵路在這里設站,連霍、渭蒲、渭玉高速,關中環線,310、108國道穿境而過,是關中東部的交通“陸港”。從行政規劃來看,作為渭南市中心城區、陜西“一線兩帶”核心區、關中一天水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政治區位優勢良好。
?。?)潛在的文化消費市場。居民購買力不斷增強。“十二五”時期,全區GDP年均增長11.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4.1%,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6.65%。至2015年,臨渭轄區常住人口89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0.4%。隨著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富而思文、富而思雅、富而思樂的觀念日趨明顯。2015年,城鎮居民人均文化娛樂消費支出為3436.60元,占城鎮居民家庭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19.87%,較2010年提高了5.63個百分點;農村住戶人均文化娛樂消費支出為712.6元,占農村住戶家庭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10.61%,較2010年提高了4.26個百分點,文化產品和服務的需求穩步增長。
(3)文化體制改革紅利持續釋放。從2012年起,臨渭區財政每年設立專項資金,用于引導扶持全區公共文化項目及文化民生工程建設,逐步完善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2015年,全區用于文化教育和傳媒支出3175萬元,同比增長20.27%,高于財政支出增速2.05個百分點。目前,全區共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35處;公共圖書館1個,電子圖書1萬余,紙質藏書10.42萬冊,期刊雜志200多種,地方文獻3000多種;博物館1個,文化館1個,電影事業單位3個;建成2個鎮文體中心、18個街鎮文化站、20個街鎮健身廣場,實現農家書屋村級全覆蓋,廣播人口覆蓋率99.32%,電視人口覆蓋率99.83%。
(二)內部自身劣勢(Weakness)
?。?)總體呈現“低、小、散”格局。從三經普數據看,全區目前共有經營性文化單位86家,從業人員891人,營業收入6350萬元;公益性文化單位23家,從業人員915人。法人單位109家,占全市總量的19.85%。其中企業法人單位86家,營業收入6350萬元,占全市比重的17.54%。文化產業發展基礎較弱,缺乏成長性企業,整體呈現“低、小、散”格局,同時隨著電子產品行業的成熟化及居民網購力度的加大,直接影響我區文化批發及零售門店和網絡經營行業的經營效益。
?。?)人文環境欠缺。居民文化消費結構偏低,大多數居民傾向選擇簡便易行、花費較少甚至是不用花費的消造型文化項目,知識型、發展型消費較少,不利于提高居民文化素養,難以形成消費熱點。文化產業作為知識密集型產業,在產品策劃、包裝、營銷、推廣等各個階段都需要多方位的人才。從三經普數據看,目前全區經營性文化產業單位從業人員891人,公益性文化產業單位從業人員915人,文化產業從業人員相當匱乏。
(3)融資困難。由于文化企業自身沒有明晰的發展規劃,經營分散,市場競爭和抗爭風險水平較差,爭取政府投資和社會融資難度較大。從2015年固定資產投資看,用于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投資6.43億元,僅占固定資產投資的2.4%。
?。ㄈ┩獠凯h境的機遇(Opportunity)
(1)產業政策支持。按照中省市“十三五”規劃,2020年全市“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6%”;全省“覆蓋城鄉、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省級重大文化項目基本建成,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6%,陜西特色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全國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加快文化改革發展”“豐富文化產品和服務”“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雙輪驅動,實施重大文化工程和文化名家工程,為全體人民提供昂揚向上、多姿多彩、怡養情懷的精神食糧”,文化產業發展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期。
(2)結構轉型調整。當前臨渭區經濟正處于戰略轉型調整期,要穩增長、調結構,實現可持續發展,文化產業作為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小、經濟效益高的朝陽產業,對經濟轉型升級意義重大。從世界各國文化產業發展歷史來看,每一次的經濟轉型升級,反而都是娛樂產業上揚的機遇,即“口紅效應”,可以促進休閑類、療傷類和勵志類文化產品及服務需求的增長。
(四)外部環境的威脅(Threats)
?。?)區域競爭日趨激烈。從全市范圍來看,華縣皮影、華陰老腔、合陽提線木偶、同州梆子、西岳華山、韓城司馬遷祠、富平古城和被譽為“東方民居村寨活化石”的黨家村等等,對我區文化產業的發展都會有一定的沖擊。
?。?)自身內部發展不足。當前,臨渭區文化產業發展時間不長,缺少整體的規劃,無長足發展的引導和政策扶持,個體經營分散,再生產壯大能力不足,市場競爭和抗爭風險水平較差,產業格局“低、小、散”。
二、幾點建議
?。?)積極培養文化消費群體。正確引導居民進行文化消費,扶持能體現臨渭特色、民俗風情的文化項目和藝術團體,支持影劇院、民間劇團為群眾提供公益性演出,對低收入者、老年人、學生等特殊群體發放優惠卡,逐步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質和藝術鑒賞能力,培養文化消費市場。
(2)高度重視文化投資。發揮財政資金對社會資本的引導作用,通過搭建文化產業投融資平臺、鼓勵非公文化企業發展等措施,吸引各類資本進入文化產業投資領域,形成投資渠道多樣化、投資主體多元化、管理方式法治化、經營方式市場化的格局。
?。?)加快文化旅游業發展。深入挖掘全區旅游資源,發展歷史人文游、生態休閑游、古城文化游、特色鄉村游、紅色愛國游,打響“臨渭旅游”品牌。運用“文化+旅游”模式,加大旅游產品的文化包裝力度,提高旅游文化含量。加強演藝資源與旅游資源的整合,在重點旅游景區打造高品質、有特色的旅游演藝精品,延伸文化產業鏈。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596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