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藝術的美學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新媒體技術在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下應運而生,它作為一種全新的藝術形式,不僅給當代藝術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發展路線,而且還提高了當代藝術的影響力和價值。
【關鍵詞】新媒體藝術 類型 美學特征
【基金項目】2017陜西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當代黃帝祭祖文化中的藝術性問題研究(編號91302170001)。
【中圖分類號】J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9-0025-02
一、新媒體藝術的相關含義解析
新媒體藝術,也可以稱之為“數碼藝術”,它主要指的是以電子媒介和光學媒介為基本語言,建立在數字技術核心基礎上的新藝術學科門類。新媒體藝術的范疇具有與時俱進的確定性,當前的新媒體藝術主要泛指利用網絡數字化技術等最新科技成果作為媒介所創作的藝術作品。
二、新媒體藝術的主要類型以及美學特征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新媒體藝術應運而生。與傳統的藝術形式相比,新媒體藝術表現出很大的不同,首先,新媒體藝術的功能需要借助于某些電子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才能實現,并且這種新穎的藝術融合了當代很多形形色色的藝術組成元素,所以具有很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氣息。由于網絡資源種類豐富、題材眾多,所以為藝術家們應用這種全新的技術手段使藝術使用題材和工具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也使新媒體藝術表現出更多的美學特征,比如多元化的類型、別具一格的敘事結構、超文本的藝術表達形式、多組成的交互以及充滿趣味的娛樂性等。
大眾眼中的傳統藝術形式,傾聽和鑒賞是欣賞藝術的主要形式,用通俗的話來講,傳統藝術就是為了滿足觀眾的聽覺和視覺要求。新媒體藝術以計算機為信息傳播媒介,其主要類型有影像裝置藝術、電腦藝術以及交互藝術。裝置藝術主要代表的是后現代主義藝術的一種重要藝術表現,部分西方研究者把這種裝置藝術當成是“雕塑藝術的延伸”。但是從其本質上來講,這種裝置藝術與真正的雕塑藝術仍然有很大的區別。首先,這種全新的裝置藝術與雕塑藝術相比生命力比較短暫,存活的時間較短,不能像雕塑藝術作品那樣永久保存在美術館內,所以有學者又稱其為“可延展的雕塑”;電腦藝術,顧名思義,這種藝術形式與電腦計算機有很大的關系,其就是將電腦與藝術有機融合,從而創造出的新型藝術形式,這種藝術在傳達信息的過程中都伴隨有計算機的身影,兩者相互促進、相互發展、缺一不可。而且借助于電腦,藝術家可以把藝術形象直接轉變為可用信息儲存在信息庫中,為其他藝術家提供創作資源,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交互藝術,有時候藝術家們也把它稱之為互動藝術,它是一種讓接受者也參與到創作過程中的藝術形式。在傳統藝術創作過程中,觀眾與創作者之間的關系很明顯,就是一個簡單的供需關系,但是在交互藝術中,創作者與接受者之間的聯系得到很大的提升,接受者不僅可以為創作者積極獻言,而且還可以對自己不滿意的地方讓創作者知道,從而酌情處理。
三、新媒體藝術對當代藝術的影響和其發展趨勢
新媒體藝術作為一種全新的藝術形式,不僅給當代藝術的發展提供一個新的發展路線,而且也提高了當代藝術的影響力和價值。隨意時代的變化,當代藝術已經到了發展的瓶頸,其要想再一次得到發展,就必須在新技術的改變下才可能實現,或者也可說,傳統藝術和當代藝術都需要借助于一種嶄新形式的藝術才能獲得突破,從而實現質的飛躍。人們隨處可見新媒體,這就彰顯出新媒體對于人們生活的重要性和其普遍性,這個時候,藝術家們必須能夠清楚地認識到新媒體的價值,與當代藝術進行融合,逐步向新媒體藝術過渡,這樣才能保證當代藝術有新的活力和新鮮血液的注入。任何領域,如果不能做到與時俱進,那么遲早會變成一個行將就木的老人,等待死亡的召喚。所以,新媒體藝術給當代藝術帶來的發展光明,讓當代藝術有更好的前景。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雖然新媒體藝術已經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并且也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但是這也改變不了這種藝術與傳統藝術之間存在鴻溝的現實。新媒體技術與傳統藝術本身就存在裂痕,如果不能很好地處理兩者之間的關系,那么不僅會使傳統藝術變得不倫不類,而且還會影響新媒體藝術的健康成長。雖然受到西方新媒體藝術的影響,我國新媒體藝術面臨著一些困難,但是幸運的是,我國大多數新媒體藝術家仍然明白自己的立場,并且堅定不移的保持本心,所以總的來說,中國的新媒體藝術正處于不斷的學習階段,還需要進行長時間的探索,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其前途光明。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媒體藝術作為當代藝術的新主流,可以說,新媒體藝術是當代藝術發展的主要形式,它在各種藝術展覽之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對藝術的發展具有劃時代意義。因此,要想促進藝術的發展,藝術家們必須能夠清楚地認識到新媒體的價值,與當代藝術進行融合,逐步向新媒體藝術過渡,這樣才能保證當代藝術有新的活力和新鮮血液的注入。由此可知,《新媒體藝術的美學研究》這一課題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作者簡介:
王鵑(1980.03—),女,漢族,陜西安康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從事舞蹈教育等問題研究。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14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