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媒體藝術的新美學特征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科學技術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各類電子數字設備以及多媒體設施的應用也得到了大范圍的普及,在各行各業當中得到應用,使這些行業在新的時期發揮出更具有時代特色的特征,成了一種新穎的行業生產發展藝術。數字媒體藝術在網絡信息發展迅速的情況下也具有了新時期的美學特征,文章對其進行了進一步的補充和完善。
關鍵詞:數字媒體;新美學特征;發展趨勢
由于網絡時代的到來,生產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借助計算機平臺進行展示。在數字媒體發展的過程中,產生了數字媒體藝術這一新型的藝術展示方式,這對傳統藝術展示形式中存在的缺陷進行了補充,使得藝術的展示方式更加多樣化,對傳統的藝術展現形式形成了沖擊。本文從數字媒體藝術的主要概念出發,對數字媒體藝術具有的美學特征進行分析,同時結合現實情況對傳統的藝術展示形式和數字媒體進行有機的融合,促進學生領悟藝術能力的進一步發展,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增添色彩。
1 數字媒體藝術的含義
數字媒體藝術是使用計算機等電子科技設備,結合互聯網技術,突破傳統的手工展示方式,使用音頻、視頻以及各種圖像顯示方式展示藝術內容。相對于傳統的藝術展示方式,數字媒體藝術的操作更加便捷并且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能夠在現實生活的各個行業中廣泛使用,可以從多個方面對數字媒體藝術進行傳播。數字媒體藝術在展示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帶來更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美學特征指人在進行社會實踐的過程當中,通過對人的本質進行具象化,將外在的事物與真善美的特征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人的生活情感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并且能夠使人的心情更加愉悅,使人們利用各種現象進行加工的生活現象。同時,美學還要求客觀事物要符合社會實際的現象需求,是從生活實際當中脫離出來的,所以具有一定的形象性和理智性,能夠對人的期盼和愿望進行真實的反映,從內容和形式多個方面進行統一。新美學特征則是在傳統的美學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數字媒體的加工而進一步發展的藝術形式[1]。
2 數字媒體藝術的新美學特征
2.1 多媒體性
在數字媒體藝術發展的過程中,人們通過對傳統的美學概念更深層次的補充和對藝術語言內涵的補充,從多種形式上發展數字媒體藝術。由于數字媒體藝術在展示時往往需要應用到多個方面的內容,需要有機融合自然科學以及人文科學,在對自身的美學特征進行建立時,對多方面的知識加以應用,故具有一定的多媒體性。由于數字媒體藝術在對自身美學特征進行構造過程中往往需要應用大量的文化知識,所以,也需要相關的數字網絡技術進行支持。首先,數字媒體藝術是建立在數字技術以及網絡技術的基礎上的多媒體技術,通過對這些技術以及知識的應用,最終發展出動畫和圖像等藝術展示形式。其次,數字媒體藝術突破了傳統的藝術表現形式,將各個領域的相關內容進行結合,解決了藝術作品在展示形式上的單一問題,拓展了作品的創作空間,在藝術表演的形式上有了進一步的豐富和發展。因此,和傳統的藝術展示方式進行比較可以發現,使用數字媒體藝術能突破以往藝術形式的限制,對多個學科以及領悟的知識進行合作利用,使得數字媒體的藝術氣勢更加蓬勃。最后,數字媒體藝術在整體的造型以及對藝術本質的理解方面都突破了傳統藝術的限制,從全新的方面對數字媒體藝術進行了闡釋,不再將藝術僅僅局限在表現形象上,更多的是通過對藝術作品的內在文化進行補充,向人們展示更加符合美感以及藝術性的藝術作品,試圖追尋更加富有藝術表現形式的藝術發展趨勢[2]。
2.2 大眾性
藝術來源于生活,又反饋到生活中。在發展數字媒體藝術時,使用各種各樣的科技設備,能向人們顯示出更多的魅力,吸引人們投入到欣賞藝術、創作藝術的過程中。同時數字媒體藝術在發揮本身具有的欣賞價值以外,還培養出了更加符合大眾統一欣賞水平的藝術氛圍,使數字媒體藝術的藝術特征表現出更加平民化的特點。每一種藝術作品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都需要耗費很長的時間進行鍛煉操作,所以,大眾在對藝術作品進行觀賞時往往會覺得藝術作品的形成非常復雜,普通人比較難以達到。但是隨著數字媒體藝術的發展,各種科技設備的應用,傳播藝術作品的過程開始具有普遍性,能夠幫助人們不斷地學習模仿,在學習后也能形成一定程度的藝術作品。正是這樣一種技術的應用,使得藝術更加平民化,所以,數字媒體藝術具有大眾性的美學特點。
2.3 虛擬時空性
在進行數字媒體藝術的創作以及傳播過程中,對相關的數字科技設備提出了技術上的嚴格要求。不僅要求科技設備的實際技術要符合設計再應用,還要求對理學以及人體工程學等多種傳統學科進行有限的應用,從而達到傳統理論與現代科技的有機融合,在藝術作品的應用上形成新時期的碰撞,發揮出不一樣的效果。這樣一種結合其他技術的方式創作出的藝術作品更加符合大眾的審美需求,能夠在視覺效果以及文化內涵的層次上滿足大眾不同的審美需求。這在現實生活當中創造出虛擬時空的創作環境,藝術家能夠在這樣的碰撞文化中將現實情景通過時間和空間的變化進行轉化融合,整合各種各樣的藝術因素,可以將人們帶入藝術家的世界當中,理解藝術家的情感,在虛擬狀態下進行觀賞。人們可以在虛擬的狀態下,通過藝術家創作的作品滿足心理需求,實現自己的夢想,也可以突破現實生活中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達到穿越時空的目的,幫助人們進一步滿足自身的發展需求[3]。
2.4 互動性
數字媒體藝術的互動性美學特征,主要是通過藝術作品將藝術家與欣賞藝術作品的大眾群體進行有效的鏈接,大眾可以在對藝術品進行欣賞的過程中通過自身的情感傾注和藝術品背后的創作靈感產生共鳴,實現情感上的互動,并且也可以通過溝通的方式營造出符合情感需求的藝術氛圍,幫助雙方更好地進行情感互動。不僅如此,大眾在與藝術家、藝術作品進行活動的過程當中,除了在情感上進行交流互動以外還能夠從多層次、多方面、多時間和多空間的角度上進行情感的發展。和藝術品、藝術家進行情感交流的過程其實也是一種藝術,這個過程能夠將數字媒體藝術的美學特征發揮得淋漓盡致。同時,由于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人們只需要一部連上網絡的手機,就可以通過作品進行補充修改,通過網絡平臺的聯系與欣賞群體進行鏈接,對群體的需求進行了解和滿足,使得藝術作品不單單是藝術家的思維,還能夠符合群眾的觀賞新需求,能夠賦予藝術作品更多的含義和內涵,進一步豐富藝術作品。在這樣的過程當中,大眾通過網絡途徑與藝術家就藝術作品進行互動,將自己對藝術作品的理解進行分析,使得藝術家、藝術品以及觀賞者之間形成有效的互動。這樣一種具有互動性的新美學特征能夠幫助藝術家在進行創作時能夠得到更多的靈感,滿足群眾的情感需求,同時群眾也可以更加便捷地了解到相關的數字媒體藝術,幫助人們進一步提高藝術水平[4]。
2.5 非物質性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人們往往都會認為藝術作品存在著一定的共性,藝術作品的形象往往是能夠被接觸和感受到的,是現實當中的物質,具有物質性。但是數字媒體藝術突破了傳統的藝術展示方式,將藝術展示方式通過多媒體設備進行轉換,藝術作品的影響不再是具體的物質,能夠從人的視覺、聽覺等器官感受對藝術作品進行展示。使用數字媒體可以講藝術作品進行轉碼分析,進一步地處理了藝術作品只能通過具體物質進行創作的問題。而電子設備作為藝術作品的創作工具,能夠創作出虛擬的藝術形態,表現出非物質的藝術文化現象,能夠讓藝術家的創作領悟從現實的組織生活當中向虛擬的電子設備當中進行轉變,使藝術家的創作整個在一種非物質的狀態下進行,能夠更加自動化、數字化地進行藝術創作,突破傳統的藝術創作以及展示方式,使觀眾藝術領悟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這也是數字媒體藝術在新的美學特征當中所具有的非物質性特征。
3 結語
通過對數字媒體藝術的新美學特征進行分析可以發現,數字媒體藝術突破了傳統的藝術展示方式,對藝術的創作提出了多重可能,同時豐富了藝術家的創作過程,通過改變藝術創作的各方面內容,使用電子設備以及互聯網技術,將整體的藝術創作與新時期的要求進行緊密的結合,更加符合人們對藝術作品欣賞獲取方式的要求,使得社會的整體藝術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同時,也能夠促進藝術的進一步發展,使藝術更好地服務于人民。
[參考文獻]
[1]蘭希.試析數字媒體藝術的新美學特征[J].新聞研究導刊,2017(13):295.
[2]羅丹.數字媒體藝術的新美學特征表現與應用研究[J].傳播力研究,2018(8):185.
[3]陸瑤.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在城市文化創意產業中的實踐[J].新聞研究導刊,2018(6):232.
[4]劉娟綾.淺析服務于文化創意產業的自主創業實踐教學—以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15(9):116-1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9058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