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氣氛的營造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新課標的指導下,我們的課堂教學進行了很大的革新, 各種各樣的新理念、新方法在廣大教師中積極的推廣著,但課堂教學這個傳統教育的 根基仍然十分頑固存在著,在課堂上,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并不高。這就要求教師要積極提高自身素質,加強對學生的了解,同時,把游戲、演講、辯論等引入課堂教學,為學生創造活躍、和諧的課堂學習氣氛。
關鍵詞:課堂氣氛;了解;設計;活躍
課堂氣氛是指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所表現出來的情緒狀態,它是課堂教學能否順利進行的一個重要因素。良好的課堂氣氛,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智力、陶冶情操、優化教學效果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教學的角度來看,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課堂氣氛可以使學生的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狀態,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更好地接受新知識,并在新知識的基礎上聯想、綜合、分析、推理,進行創造性學習。下面我就從幾個方面簡要談一談營造語文課堂氣氛的一些想法。
一、提高自身素質,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與教師的教學指導方法密不可分。有經驗的教師都知道,控制課堂的教學氣氛,主要取決于教師巧妙地課堂設計和獨到的分析方法,使學生從思想上與教師達成一致。于是,這就要求我們語文老師在各個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素養,同時,新課標的理念告訴我們:語文教師是學生的學習的促進者,是教育學的研究者,也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因此,一名合格的小學語文教師在具備精深的專業知識外,還應當具備廣博的相關學科知識。仔細想想,如果教師在課堂上能縱貫古今、橫貫中外,政治經濟、科學文化信手拈來,那么你的課怎能不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怎能不活力四溢;如果教師能說一口聲情并茂的標準的普通話,范讀課文酣暢淋漓,怎不令學生傾倒;如果教師能寫一手清秀雋永的粉筆字,潛心鉆研板書藝術,每上完一堂課就有一幅精美的板書,怎能不令學生久久難忘;如果教師對作文頗有心得,經常在當地報刊發表文章,和學生談起作文之道忘乎所以,學生怎會視作文為畏途,
例如,教師在講《沁園春.雪》時,就避免不了要向學生介紹毛澤東,那么我們就可以結合詞中的“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钡恼芾硇栽娋洌庾x毛澤東的偉大抱負,從而培養學生積極、健康、向上的情感,那么你的學生怎會不受到藝術的熏陶,情趣的提高,思想的升華。再次為了避免篇篇課文都是一樣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要根據不同類型、不同題材、不同風格的文章,找準突破口,只要我們找到突破口,那么我們就給我們的教學找到了捷徑。如《我的戰友邱少云》可以從重點詞匯“紋絲不動”這個詞做為主線,由此來調動學生的思維,把學生的注意力全面的引導到課堂上來,為營造良好的課堂奠定基礎。
接下來,教師要精心的設計問題,提問是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問題提得恰當,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設計的問題應該少而精,讓學生通過問題抓住文章的實質,從而創造和諧的課堂氣氛。
在此基礎之上,我們教師還要做的就是設計好“三語”即導語、過渡語、總結語。導語是一節課的序幕,導入成功與否,導語是關鍵,好的導語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愿望。這樣學生的思維會馬上集中在課堂上中來,迫切的想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么。
二、了解學生,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
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光靠課堂是不夠的,更多的教學靈感都源于課堂外與學生接觸,要了解學生,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并積極地做出反應?!坝H其師,信其道”教師與學生不親近,相互間不了解,學生與教師間就有隔閡。教師應轉變教育觀念:“做到上課是學生的引路人,下課是學生的知心人”,學生不會感到教師高高在上,會樂意將生活中的瑣事與教師交流。為教育教學提供了更多的教育素材。在課堂上不要輕易否定學生的答案,要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用成功激勵他們前進,課堂效益才能得到穩步提高。
教師要借助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去了解、接近和吸引學生,在平等、和諧中了解學生,獲得與學生的共同語言,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因為,學生的愛好、特長、興趣往往是通向他們心靈的“捷徑”,老師“投其所好”也是活躍課堂氣氛的一種方法。與此同時,教師要教育學生必須深入地了解學生,要經常深入班級,走訪家庭,從大量的“接觸點”了解學生的心靈。如學生生活有什么困難,有什么要求,有什么愿望,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教師如果了解到到這些“點子”上就會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應,也就會產生情感共鳴。從而教師就能在課堂上很好的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利用各個學生的閃光點,制定合理的教學模式,讓膽小的同學能在課堂上積極地發言,讓上課愛搗蛋的同學把他們的聰明才智用在在課堂的知識上,讓平時學習好的同學能在課堂上得到新的突破,師生間良好的關系會從課外延伸到課堂上,關系融洽,課堂氣氛會更好
三、通過游戲、表演、辯論等活動活躍氣氛
皮亞杰在《教育科學與兒童科學》中說:“當兒童游戲的時候,也在發展它的知覺,他的智力?!庇螒蚴羌ぐl孩子人格得重要途徑。引入游戲,讓課堂“活”起來。喜歡游戲也是孩子的天性,大多數的孩子小的時候都是從游戲開始學習的。語文作為一種語言,本身就比較抽象、枯燥,加上學生沒有相應的語言環境,不免會產生陌生感。要是語文變得想象、生動、集體、有趣,讓學生愛學,必須順應孩子的天性,把游戲引入課堂,發揮游戲教學的神奇作用。游戲能使學生精神振奮、情緒高漲,是課堂教學生動活潑、豐富多彩。在教學中如果我們把游戲和教學內容有機的結合起來,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與此同時,我認為表演也是營造氣氛的重要手段。孩子喜歡表演,也喜歡看別人表演。這不僅因為那富有情趣的角色形象、特別接近兒童生活的形式,而且其中有角色效應的作用。因為,既然是表演,就得擔當一定的角色。擔當了角色孩子就有了角色的責任,有“我”變成了“他”。那種新奇感和刺激感往往使他們激動不已。以表演體會情景用的最普通的是童話、寓言及小說中的角色。
在這一過程中無論是擔當角色的還是作為觀眾的個個都興奮不已,如同身臨其境。表演開始,教材中的角色活靈活現再現在學生面前,孩子們成了熱情的演員和觀眾,一下子全部進入了教材描寫的情景之中,課文中的角色不再是死的,而就是自己或自己的同學。此景此境中,兒童對角色的情感,很自然地融入所擔當的角色,在這種移情的作用下,孩子會情不自禁的按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身份、處境去思考,根據大家對角色的期待合情合理的表現出一系列的行為和用恰當的語言去表達。而此時,孩子的整個身心都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了,他們真正成為了教學活動的主角,也正因為此,他們在不知不覺中也已經有課堂上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了“主動學習”。
總之,精美絕倫的花園需要匠心獨具的園丁,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教學需要富有教育智慧的教師。教師既是學生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導者、促進者,教師的教學智慧是課堂教學的關鍵點。然而,課堂教學又是一個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自己豐富的知識和經驗,積極地對學生進行引導,為學生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地氣氛中掌握知識。也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教學才會多一些情趣,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各種感官,使學生在活潑、活躍、和諧的課堂氣氛中愉悅的學習。
參考文獻:
[1]江平.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
[2]李鎮西.做最好的老師[M].廣西漓江出版社,2008.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41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