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實踐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的重要內容,是學生進行閱讀學習和寫作訓練的基礎,還關系著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效率與質量。在新時期的教育背景下,如何提高學生對于識字學習的興趣、增強識字教學的效果成為了眾多語文教師面臨的一大挑戰。本文以新課標為背景,著重探究了開展識字教學工作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新課標背景;小學語文;識字教學
一、通過游戲教學指導學生識字
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喜歡游戲的特點,將游戲引進識字教學過程中,以此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為學生的識字學習過程增添趣味。如,語文老師可以利用“猜字謎”的游戲來指導學生識字,通過設計謎語“花壇無土靠力氣”來讓學生認識“動”字,了解其具體構造和讀音,或是展示謎語“白開心”來幫助學生掌握“怕”字的結構和書寫方法。
二、展示多彩圖片幫助學生識字
小學生十分喜歡色彩鮮明的圖片,因此語文老師就可以通過制作識字卡片來展示學生需要學習的漢字,并在卡片上繪制相應的圖形、涂上顏色,以圖文并茂的形式指導學生認字。小學階段學習的大多都是比較簡單的、與學生實際生活十分貼近的字,如“站”、“扇”、“兔”等,此時老師就可以將這幾個漢字綜合起來,在卡片上畫一只站著的、拿著扇子的小兔子,并在對應的物體上寫上漢字,讓學生將漢字與生動形象的事物聯系起來,提高他們識字的有效性。
三、引導學生在故事中識字認字
小學生具有十分豐富的想象力,所以教師在教學生認字時,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分解漢字,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了解漢字的構成要素,簡化他們識字認字的過程,使其在興趣的驅使下主動記憶學到的漢字。如,語文老師在指導學生學習較為復雜的“闊”字時,就可以為學生講解三國時期楊修揣摩曹操心理的故事,讓學生在生動的故事場景中了解“闊”字的結構——“門”中加“活”,從而加深學生對于新漢字的印象。
四、結語
在識字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必須積極落實新課程標準的核心要求,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通過改革教學模式和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不斷推動教學質量的提升,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文賦.新課標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實踐探究[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07(03):00323-00323.
[2]俞愛紅.生長有力翅膀 遨游漢字王國——基于兒童立場的字理識字教學研究[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漢字文化卷四)[C].201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27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