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背景下小學音樂欣賞教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培養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成為了小學教育中的重要教學目標。音樂教學作為小學教育中學生美育的重要課程,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促進學生音樂綜合素養的提升。本文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音樂欣賞教學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并做出相應總結。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小學音樂;欣賞教學
引言:音樂是小學教育中一門重要課程,對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新課程改革中對小學音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幫助學生構建音樂基礎知識體系的同時,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力,豐富學生的想象,使學生能夠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學習音樂,欣賞音樂,并感受音樂帶來的無窮樂趣。
一、合理選擇教學方式,激發學生音樂興趣
?。ㄒ唬﹦撛O問題情境,營造課堂氛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感興趣的東西才會使其主動投入學習中,探索新的知識內容。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新鮮的事物更容易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學生也樂于接受帶有趣味性的教學環境,這對完善教學體系、提升學習效率具備直接影響。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課堂趣味性,善于創設音樂情境,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使學生能夠在音樂課堂中尋找學習的樂趣,進而提高音樂教學效率。例如,在欣賞《童趣》時,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有關的音樂,并采取“有獎問答”的方式,向學生提出“同學們,你在你的童年時光里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可以給大家分享一下。聽過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呢?”等問題,采用初聽、分段聽、復聽等層層遞進的方式來引導學生;或者,利用視頻、圖像等動態資料,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音樂所傳遞的意境并抒發自身感想,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應用能力,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實效性。又如,在欣賞小提琴曲《牧歌》的教學中,教師給學生播放完歌曲時,教師給學生展示小提琴,并提出問題“這是什么樂器?這種樂器有什么特點?你還聽過這首樂器演奏的什么曲子呢?”如此以來,學生在教師的問題引導下深入思考,主動探究樂器知識,進而能夠充實音樂知識。此外,有條件的教師還可以現場給學生演奏《牧歌》,讓學生感受內蒙古草原的美景,加深學生對音樂的體會,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二)運用動靜結合的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形式
傳統的音樂教學中,教師往往采用灌入式的教學方法單一地給學生講解音樂基礎知識,學生被動的學習使其提不起學習興趣,對樂理知識也不能完全掌握。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使音樂課堂變得沉悶又枯燥,課堂教學流于形式,教學效率得不到有效提高。因此,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認知規律,選擇合理的教學方式,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心理學家認為,動靜結合的教學方式,可以刺激學生的感官,對開發學生的智力具有積極作用。所以,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可結合有效的網絡教學資源。比如,音頻、視頻、三維圖形等,從視覺、聽覺等多個方面來刺激小學生的思維空間,優化教學體系和學習格局。例如,在學習美麗的草原這個課題時,教師首先給學生播放《天堂》,讓學生體會歌曲中的意境;其次,教師通過CAI動態圖像――閃動的文字、移動的圖形、顏色的變換,引導學生去想象草原的景色變化;學生可利用不同的色彩來描繪出腦海中所構思的景色,借助色彩、線條來表現出草原的特征,將樂理知識(如:節拍、節奏、視唱)與實際感受(生活經驗、音樂體會)相結合,為學生打造音樂創造性思維基礎,提升學生的綜合發展能力(音樂鑒賞、譜率分析)。
二、合理引導教學,提高音樂教學效率
?。ㄒ唬┰黾訋熒?
從小學生的視角來看,教師以“朋友”的身份去親近學生,構建和諧、友好的教學環境,這種新型教學方式更易受到學生的喜愛和歡迎。為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所思所想,秉持以生為本、快樂育人的教學理念,讓學生愛上音樂欣賞這一學科,這對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益也具有一定輔助作用。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和休閑活動,探究學生對樂曲的實際體會,鼓勵學生堅持主觀演唱方式并予以創新,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小組合作學習
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可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成績、狀態、性格),開展小組演唱互動、填詞模擬競賽、曲調轉換競演等多種形式方式,為學生的綜合發展提供輔助作用。針對《森林狂想曲》音樂欣賞教學內容,教師讓學生邊看歌詞邊聽歌曲,按照“初聽、復聽、學唱”三步走的方式來完成教學任務(“五聲調試音階”:3,5,6,1,2――中國風),學生可自行分組(二至三人為一組)進行教學活動。
三、科學進行教學評價,樹立學生自信心
?。ㄒ唬┮詫W生為主體
從小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方面來看,由于自身思維能動性的活躍性影響,掌握樂曲曲調的變動性相比成人更加容易取得實際成效,教師需要不斷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為引導學生步入音樂正軌學習提供輔助條件。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為進一步保障教學效益,教師需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適時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活動,營造“玩中學、學中玩”的學習氛圍,這對學生的綜合發展具備直接效益。結合《秧歌舞》教學內容,安排學生在初聽歌曲后完成探究任務,如:安排師生對唱環節、感受歌曲包涵情緒、利用“一字多音”唱法、探究附點節奏唱法,讓學生自主思考問題并找尋解決辦法。
(二)建立科學評價機制
在義務教育小學音樂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課堂教學應注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建立健全教學評價機制,為教學效益提供實際保障。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作為小學必修課程,“聽、唱、賞”在教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讓學生在聽音樂的同時來想象曲調當中所描繪的意境美;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音調掌握情況、歌詞表述能力),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積極鼓勵、表揚孩子,善于發現小學生的內在潛能和閃光點。例如,在《大海啊,故鄉》教學中,教師通過設計音樂實踐活動的方式,將樂器表演欣賞、歌曲演唱納入期末考核內容;綜合考察學生的曲階分辨、哼唱或默唱、音階測量,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提供獎懲舉措,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探究自身不足之處,不斷強化學生的審美判斷能力。
結束語: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音樂欣賞教學對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應更新教學觀念,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音樂創造力,進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樓夢婷.新課程背景下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新課程學習(上),2014(11).
[2]湯小燕.新課程背景下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探討[J].新課程(小學),2016 (06).
[3]張華麗.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策略的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6 (7):134-134.
[4]劉濤. 淺談新理念下的小學音樂欣賞教學 [J].速讀(中旬),2015 (1):114-11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37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