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初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新課改地不斷深入和落實,對小學數學學科素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數學是小學階段學習的重要科目之一,所以需要數學老師設計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法,從而提升數學教學的效果。但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提升和改善。本文對如何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進行了幾點闡述。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437(2019)04-0182-02
數學學習過程是一個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過程,可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學是一個抽象性和嚴密性較強的學科,學好數學可以激發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造力。數學還是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學好數學還可以促進其他科目的學習。
1 結合生活實際教學
新課改明確指出要將學生放到教學的主體位置,改變以往以老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數學教材的要求,設計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只有學生從內心喜歡數學、想學數學,才能有良好的學習效果。小學生的思維和成人的思維是不同的,因此,數學老師要善于觀察他們的想法,并且尊重他們的想法,然后設計貼近他們生活實際的教學方法,從而實現有效教學
效果[1]。
如在《小數乘法》教學中,小數乘法的意義是在整數乘法意義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擴展,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理解小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因為學生已經學習過整數乘法,掌握了基本的基礎知識。在課堂教學時,數學老師可以設計一個和學生生活相關的教學情境: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這一天人們都要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今天小明的媽媽帶著小明去超市買月餅,每個月餅的單價是2.5,小明的媽媽想買20個月餅,請問一共需要多少錢呢?首先這個問題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比較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后學生會積極地投入到這個問題中,并且計算出答案20×2.5=50元?;蛘咛釂枌W生一根棒棒糖的價格是0.5,請問購買10根棒棒糖的價格是多少?這些問題都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事物,所以,老師在設計教學的時候,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從學生感興趣的點入手。通過結合實際生活展開教學,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2 注重有效課堂提問
想要提升數學教學效果,提問是促使其實現的關鍵所在。在數學課堂中設計科學的教學問題,可以有效引導學生探究未知的事物,讓學生在獲取新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老師要想打造高效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首先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借助課堂提問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老師在進行課堂提問的時候,也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提問,避免出現提出的問題不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從而打擊學生自信心的現象[2]。
如在《因數與倍數》教學中,本節課主要學習因數和倍數的意義,學會判斷一個數是不是另一個數的因數或者倍數,學會求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的方法。在課前導入環節老師就可以先設置問題情境,老師讓同學們回想一下我們學過哪些數?學生會回答分數、小數、整數等,然后老師說我們學習的數都是有關系的,下面我們一起探究他們的關系,通過設置問題情境,可以激發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意識。然后在課上老師可以給出幾個式子,讓學生判斷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1)56是7的倍數?(2)在24÷3=8中,24是8的倍數?(3)在18÷5=3.....3中,18是5的倍數?設計這個問題的意圖是讓學生通過比較乘法算式中的名稱探究因數和倍數的關系和意義,這樣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學習,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綜合上述,通過實施有效的課堂提問,學生會積極的參與到數學學習中,并且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3 實施合理教學評價
實施合理的教學評價,是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以往的數學教學中,老師大都重視的是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從而忽略了教學評價的重要性。小學階段的學生大都渴望得到老師的認可和表揚,有的學生甚至會因為喜歡一個老師,喜歡上這個老師的課,所以老師要注重實施合理的教學評價,有效的教學評價不僅可以激勵學生努力學習,還能增進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情感。因此,數學老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綜合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整體表現,進行合理有效的教學評價。
如在《多邊形的面積》教學中,本節課的主要學習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多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能正確的運用公式解決相應的問題,并且掌握多邊形面積公式之間的練習。在課上會學習到面積的計算公式。
如數學老師給出一份材料:某一個公園有一塊近似于梯形的橘子種植地,已知這塊地的上底是70米,下底是100米,高是30米,如果每棵樹的占地面積是10平方米,這個果園共有果樹多少顆?這個問題設計到公式的換算和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數學基礎好的學生計算起來可能比較簡單,但是學生之間都存在個體差異,數學基礎弱的學生解決起來就會比較吃力。這時數學老師一定要耐心引導基礎不好的學生,不要學生表現的不好就批評,這樣容易打擊學生的自信心。老師可以先引導學生進行梯形面積的計算,(70+100)×30÷2=2550,然后在計算共有顆樹:2550÷10=255(顆),這樣學生就很容易的計算出答案。老師還可以采用先揚后抑的評價手段,先對學生表現好的地方進行評價,然后在說出學生表現不好的地方,對學習基礎好的學生,老師也要適當的表揚,不能讓學生產生驕傲的心理。通過實施合理的教學評價,不僅能促進學生進步,還能增進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情感。
綜上所述,想要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效果,必須積極地創新數學教學方法。老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展開教學,設計學生容易接受的教學方法,也可以注重數學課堂提問的環節,有效的課堂提問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還可以實施有效的教學評價,在教學評價中激勵學生前進,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松紅.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A].教育理論研究(第一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8:1.
[2]鄧麗萍.芻議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0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50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