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問題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新課改理念的不斷深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采取有效教學手段,提升教學效率。本文主要對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有效性問題進行分析,希望能促進教學的進步。
關鍵詞:小學數學;新課程;有效性
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如何提升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課題。
1.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
教師的教學目標是否明確直接影響著最終的教學效果,同時,教師的不同教育理念也會產生不同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的教學目標、方法、教學側重點的不同,會給學生帶來不同的感受,從而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會存在不同。然而,教師的教學目標要在整體上符合教學的要求,首先,教師的教學目標要能夠讓學生對知識有所掌握,并能在學習中掌握解決問題的技巧;其次,教師的教學目標要讓學生在學習結束之后對知識有自己的體會;最后,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實現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
2.創建合適的教學情境
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比較枯燥乏味,特別是對于數學這種比較抽象的學科而言,會很大程度的限制學生的思維[1]。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創建相應的教學情境,從而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能對知識有更好的理解。比如,在學習西師大版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三章的《長方體 正方體》這部分內容時,由于立體圖形在理解起來比較抽象,而小學生的空間觀念還沒有完全的形成,為了能讓學生更具體的理解長方體和立方體的知識,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一些長方體、立方體的實物,比如魔方、藥盒等,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觀察。與此同時,為了讓課堂氛圍更加生動,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設計一個長方形,然后讓長方形沿著一個方向移動,形成長方體。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能更深入的掌握長方體的結構特點。
3.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能夠培養學生多種學習能力的學習方式,在很多時候,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都能為學生帶來很多不同的思路和見解[2]。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要注意三個方面。首先,要確保學生有主動參與合作學習的意愿;其次,要求小組內部在討論和學習中,每位成員都能參與,共同發展;最后,小組合作中需要體現出拓展性。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能夠主動思考和探索,開拓自己的思維,掌握學習方法,只有如此,才能提升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對應用題的解法進行鞏固和練習時,教師可以把班級中的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然后為他們布置如下工作任務:一、認真讀題、審題;二、根據題意寫出相應的算式;三、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題意以及想到的解題思路;四、畫出思路的導圖。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會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長進行合理的分工,喜歡表達的學生負責描述思路,喜歡畫畫的學生負責畫導圖,學習認真的學生負責分析審題等。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充分體現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在此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得到了得到了鍛煉,并進行了認真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對日后的發展會具有很大的幫助作用。
4.引入游戲教學提升教學有效性
小學數學的教學方式有很多種,在教學中最重要的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特別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對很多事物都會產生好奇心理,好奇心是開發學生數學思維的重要條件,而學生的大部分好奇心都是來源于生活。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積極的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將數學知識融于生活當中,從而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求知欲望。這樣下來,不但能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有更好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通過與生活結合,能大大提升學生的數學運用能力,實現對知識的學以致用。
比如,西師大版教材一年級下冊中,學生會學到一些基本的圖形概念,為了讓學生對圖形能有一個更全面的理解,教師可以準備多種不同形狀的物品,在課堂教學中把物品放在講臺上然后要求學生閉上眼睛,來到講臺前對觸摸到的物品進行判斷,并說出具體的形狀,如果學生回答的又快又準確,那么教師可以準備一些小獎勵送給學生,這樣學生產生一定的成就感。如果學生不能辨別出具體的形狀,那么可能對圖形知識還不是很理解,教師要及時的進行指導。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得學生能在游戲中對知識有所掌握,同時由于物體本身屬于立體圖形,因此,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中,對知識實現了拓展,等到學習立體圖形時,便會減少很多難度。不過,在游戲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正確的游戲觀念,不要因為回答的好就沾沾自喜,也不要因為沒有回答出來而覺得羞愧,以免在將來的學習中會難以承受學習上的壓力。
5.完善對學生的評價體制
數學的教學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具有較強的互動性,教師善于對學生進行鼓勵,對學生來說往往會產生更大的學習動力。因此,教師的鼓勵也是有效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因素,特別是在對學生進行評價和總結時,教師要謹慎認真的衡量評價內容。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盡可能的多一些夸獎、鼓勵等,避免學生產生心理壓力。同時,也要改變傳統的評價模式,只注重考試成績的好壞,而是要從學習思維能力、自信心、學習態度以及性格特點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考慮,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從而能更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當然,這也對教師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但要掌握教學方法,還要對學生的表現進行細致的觀察和了解。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師要及時的摒棄傳統的教學理念,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采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模式,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學生更主動的學習數學知識,開拓數學思維,提升數學學習能力,從而實現數學教學的有效性。這對于小學數學教師而言,是一個必須要面對的壓力,在此過程中,通過對教學方法的不斷探索和鉆研,會讓教師的教學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實現與學生的共同進步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孫正剛.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問題探析[J].考試周刊,2018(88):94.
[2]趙秋云.基于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中外交流,2018(25):20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48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