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數學作為小學教學體系中最為重要和基礎的學科,本身包含了復雜龐大的知識體系,相關知識理論的學習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實踐應用能力的提升有著巨大的幫助。隨著新課改在小學教學中的不斷深入,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已無法適應當前的教學需求,而通過生活化教學方式,則可以對抽象的數學理論知識進行具體事例的列舉,轉化數學知識的表現形式,從而降低數學知識理解和學習難度,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運用所學到的數學知識,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發展。本文就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進行探究分析。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具體策略
引言: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是指在教學實踐中創建相應的生活化情境,借助生活中的實物以及實際事例進行列舉分析,消除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緊張感,同時降低抽象數學知識的學習理解難度,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可以說,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采用生活化教學模式是新課改背景下的必然趨勢,作為小學數學教師的我們應當根據學生的思維狀況以及性格特點等因素制定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和方案,創建良好的生活化情境,增強數學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構建良好的師生互動教學關系,從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一、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意義
受到年齡和認知水平的限制,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很難長時間的集中注意力,學習效率很難得到提高,不利于構建高效的數學教學課堂。而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模式可以針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思維能力以及認知水平等條件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全面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對數學教學的意義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訓練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幫助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更好的認識事物并將數學知識理論應用到現實生活當中;其二是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生活中發掘各種數學元素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將利用數學理論知識解析生活,提升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
二、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具體策略
?。ㄒ唬┙柚畔⒓夹g創設良好的生活化情境,增強課堂教學趣味性
通過信息技術進行數學授課,不但可以營造出良好的生活化情境讓學生置身于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更可以轉化數學知識的表現形式,將書面上枯燥的數字和公式理論轉化為生動形象的圖像以及音頻視頻,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了解程度,并將其靈活的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例如:在“認識鐘表”的相關知識教學過程中,筆者為學生播放了關于生活中各種指針表以及電子表的視頻資料和鐘表的具體應用影視資料,將手表、萬年歷以及鐘表等生活實例以影視資料的形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意識到鐘表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性,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熟練掌握認識鐘表的技能了解各個指針所代表的含義,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ǘ⑸钪械膶嵨镒鳛榻虒W輔助工具,便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數學是一門實踐應用性極強的學科,數學知識理論大多是人們對現實生活中各項事物客觀規律的總結和歸納,可以說生活中到處都充滿著數學元素,因此人們通過數學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各類問題,為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理論并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實物作為教學輔助工具進行展示,將數學知識理論生動形象的呈現在學生面前,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案例:在“克、千克、噸”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借助電子秤以及表盤秤對蘋果、西瓜、香皂、白菜、鉛筆、橡皮等物品進行稱量,如一個蘋果的重量是150克,一個西瓜的重量是6千克,一個橡皮的重量是25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理論知識以及重量單位的具體概念,同時為學生講解重量單位在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應用,促進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意識的形成。
?。ㄈ┏浞滞诰驍祵W教材中的生活化素材,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主要依靠數學教材進行教授,可以說數學教材包含著豐富的數學知識理論和教學資源,因此為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增強教學的生活化,教師可以深層次的挖掘數學教材中的生活化素材,對數學知識進行拓展和延伸,從而方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
例如:在“數學植樹問題”的教學過程中,筆者關于間隔問題之間的數量關系對學生進行詳細的講解和演示,“校園綠化一條長度為200米的道路,要種滿橡樹,橡樹之間的間隔是5米,道路兩端都要種植,請問這條道路共需要多少棵橡樹才能完成綠化工作?”根據已知條件進行分析,一條長為10米的道路種植橡樹的數量為10÷5+1=3,20米需要20÷5+1=5,以此類推200米需要200÷5+1=41棵橡樹。由小數據逐漸變為大數據,從而總結其中的規律和定理。
(四)進行針對性的生活化數學習題訓練,鞏固學生所學數學知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鞏固所學知識的最主要手段就是進行針對性的數學習題訓練,可以說數學知識理論的提出、例題的講解以及針對性的數學習題訓練構成了小學數學的主要模式,為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和運用數學知識,教師可以加強生活化的習題訓練,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靈活運用能力。例如:在百分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將現實生活中超市打折的事例作為數學習題進行針對性的訓練,這樣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關于百分數的相關知識,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實踐應用意識,在購買商品時養成良好的規劃意識以及計算能力?!霸瓋r為1285元的橘子手機,現在8.5折出售,請問現在的手機價格是多少?”“隨著夏季的到來,西瓜的價格一路下滑,6折的西瓜現價為1.5元每千克,求西瓜的原價是多少?”類似生活化習題的訓練可以幫助學生熟練的掌握所學數學知識,并將其靈活的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鞏固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和生活化意識。
三、結語
綜上所言,數學作為小學教學中的基礎性學科,其學習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有著積極地促進作用,為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化情境的創設、生活化實物的演示、生活化習題訓練等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周后建.淺議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現代交際,2016(07):179-180.
[2]劉思萍.淺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中國校外教育,2016(24):111-112.
[3]劉曉娟.關于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16):84.
[4]孫偉.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探討[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14):105-10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32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