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經方柴胡劑治驗舉隅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基金項目:
  作者簡介:張天星(1982-),男,漢族,碩士,主治醫師,研究方向為經方臨床應用研究。E-mail:tcmztx@sina.com
  通信作者:
  【摘 要】 柴胡劑臨床應用廣泛,文章從感染后咳嗽、肺炎發熱、孕婦高熱、風濕性關節炎疼痛等臨床常見疾病的治療舉例說明柴胡劑的臨床應用。
  【關鍵詞】 柴胡劑;經方;臨床應用
  【中圖分類號】R249.2/7 【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9)7-0058-02
  柴胡劑是指小柴胡湯及其加減劑群?!安窈鷦惫π芎徒獗砝?,舒肝解郁,調和陰陽。臨床應用廣泛,久為廣大醫家所重視[1]。筆者臨床上喜用柴胡劑加減治療,收效頗佳。茲舉驗案4則,介紹如下。
  1 感染后咳嗽
  患者陳某,男,60歲。2017年9月15日就診。主訴:咳嗽20余日?;颊哂?0余日前受涼后出現發熱、咳嗽、流涕,在當地醫院診斷為:急性支氣管炎,經輸液后熱退(藥名不詳),但之后有間斷咳嗽,有少量白色粘痰,咽部不利。近3天來咳嗽發作頻繁,夜間明顯,甚者影響睡眠。自服中西醫多種止咳藥物,但癥狀改善不明顯。就診時患者面色少華,納食不香,唇紅略干,舌苔薄黃,脈弦細略數。中醫辨為咳嗽,客邪戀肺。治宜小柴胡湯為主方加減。處方:柴胡24g,黃芩10g,法半夏9g,黨參10g,白芍15g,浙貝12g,桔梗12g,杏仁10g,旋覆花12g,甘草9g。服藥3劑癥狀大減,繼以上方加減調整,繼服4劑而愈。
  按語:本患者不慎感受外邪,初為太陽表證,失治誤治,表邪深入,客于少陽半表半里,少陽樞機不利,氣機郁遏,三焦不暢。上焦不通,肺氣不展,宣肅無權則咳嗽;肺不行水,津液停聚為痰。肝膽相表里,金不制木,木反侮金,木叩金鳴,氣火上逆犯肺,肺失宣肅,而出現久咳不已。方中柴胡微苦寒,和解少陽,透邪外出;黃芩味苦寒,配柴胡清上焦邪熱;半夏降逆化痰;黨參健脾和胃;桔梗宣肺止咳,杏仁潤肺止咳;白芍、甘草酸甘化陰,舒緩肺氣;浙貝清肺潤燥止咳;旋覆花降氣化痰;諸藥共奏疏利三焦,宣通內外表里之功。故效如桴鼓。
  2 肺炎發熱
  患者史某,男,63歲。退休工人。2016年8月15日就診。主訴:發熱半月余。患者于半月前外出旅游,受涼后出現發熱、咳嗽,最高39.4℃,就診于當地醫院診斷為:左側肺炎。給予靜脈點滴及口服抗感染藥物1周后,患者白天體溫正常,仍夜間發熱,時有咳嗽,體溫波動在38℃左右。每次經大量口服溫開水汗出后體溫降至正常。因患者拒絕繼續輸液,遂就診于門診尋求中醫治療。癥見患者咳嗽,咳少量白色粘痰,口干欲飲,上半身易汗出,乏力,納差,大便溏,日1次。考慮太陽病兼有痰飲內結之證。治療和解少陽,化痰利濕。處方柴胡桂枝干姜湯加味:柴胡24g,桂枝12g,干姜12g,黃芩10g,生牡蠣20g,天花粉20g,紫苑15g,款冬花15g,桔梗12g, 甘草9g,中藥顆粒劑2劑,日1劑,分2次沖服,服藥當日未見發熱,繼及上方加減,續服5劑而愈。
  按語:柴胡桂枝干姜湯出自《傷寒論》第147條,主治太陽病兼有水飲內結之證。患者素體陽虛,氣血不足,不慎外感發熱,反復多日,屢用汗法,正氣更顯不足,陽氣更損,表證已罷,邪入少陽,正邪相爭,而往來寒熱。少陽樞機不利,三焦決瀆失常,水道失于通調,陽郁不能宣達于全身,蒸騰于上部而出現上身汗出明顯;脾陽不足,加之過用寒涼藥物,痰濕內生,濕濁不化,肺氣不宣,故咳嗽、咳粘痰;寒濕下注,脾虛濕盛則便溏。以柴胡桂枝干姜湯為主方和解少陽,溫化水飲,加入紫苑、款冬花化痰止咳,桔梗宣肺化痰,諸藥合用,三焦通利,表邪得解,痰飲得化,咳嗽得止。
  3 孕婦高熱
  患者李某,女,33歲,妊娠26周。2017年10月24日就診。主訴:咽痛2天伴發熱1天?;颊哂?天前受涼后出現咽痛,未予診治。今早無誘因出現咽痛加重,伴發熱,測體溫38.6℃。就診當地醫院查血常規提示上呼吸道感染。給以口服阿莫西林膠囊及板藍根顆粒等藥物?;颊邠奈魉幱绊懱?,只服板藍根顆粒及外用退熱貼等方法,上述癥狀無改善。就診時患者惡寒發熱,體溫38.8℃,咽痛明顯,微咳,鼻塞有黃涕,口干欲飲,納可,舌苔白略膩,脈象浮滑??紤]風邪犯肺,客于咽喉。給予小柴胡湯加減。處方:柴胡24g,黃芩10g,金銀花10g,連翹10g,生石膏30g,甘草9g,生姜6g,紅棗10g,中藥顆粒劑2劑,囑今晚先服半劑,2小時后再服另外半劑。當晚8時服半劑藥后微微汗出,體溫降至37度,繼付余藥,咽痛、發熱大減,續服1劑而愈。
  按語:患者結婚數年懷孕不易,本次發熱倍感緊張,女子受孕后陰血下注沖任以養胞胎,陰血聚于下,陽氣浮于上,外感受邪,正所謂“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正邪相爭則發熱,火熱上攻則咽痛明顯,熱傷津液故口渴欲飲。治療上小柴胡湯為主方和解少陽,疏風清熱?;颊唢嬍成锌?,口干明顯,去半夏、黨參,咽痛明顯,給予金銀花、連翹疏散風熱,清熱解毒利咽,患者口干且持續發熱,給予生石膏解肌退熱,生姜、大棗解表兼顧護脾胃,防苦寒藥物攻伐太過,甘草健脾,生用清熱解毒。證對藥符,療效明顯。
  4 風濕性關節炎疼痛
  患者馬某,女,75歲。2018年4月5日就診。主訴:全身關節疼痛10余年,加重2天。該患既往有風濕性關節炎病史10余年。2天前因天氣突變出現全身關節疼痛明顯,伴口干、口苦,畏寒,納眠欠佳,小便可、大便干。自服中西藥多種效果不顯。就診時患者平素氣急易怒,查舌質淡苔薄黃,脈弦細。辨證為邪犯少陽,經脈痹阻。方用柴胡桂枝湯加減:柴胡24g、黃芩10g、桂枝12g、白芍30g,半夏9g、黨參10g、甘草6g、元胡20g、生姜6g、大棗10g,1劑疼痛減輕,繼服4劑諸癥大減,后以它藥善后。
  按語:柴胡桂枝湯在《傷寒論》中主治太少兩感證。本案臨床上當屬“痹證"范疇,患者素有寒濕,衛表不固。本次因天氣突變,風寒濕邪乘虛而入,犯及太陽不解,進而傳及少陽發病。濕性重濁黏膩,少陽失和,陽氣郁遏不通,氣血運行不暢,肌腠失于濡養,故出現身痛。當用柴胡桂枝湯太少同治,待少陽樞機通利,經氣暢通,邪有出路,而疼痛自減。故以小柴胡湯和解少陽經之邪,以桂枝湯解肌以解外在寒濕之邪,加入元胡止痛,諸藥共奏疏肝理氣止痛,通經活絡祛寒濕之功。
  總之,柴胡劑臨床應用廣泛。病情千變萬化,錯綜復雜,臨床診治應“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方有較好療效。
  參考文獻
  [1]劉渡舟.柴胡劑在臨床上的運用[J].云南中醫雜志,1981(1):23-26.
 ?。ㄊ崭迦掌冢?019-01-22 編輯:劉斌)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430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