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給每片土壤一滴水的恩澤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茜婷的案例在高中生的研究范圍內是個很有特點的個案——其性格脆弱,極度依賴母親,呈現心理年齡與實際生理不相符的狀態。輔導者對其母親進行了深入的訪談,并對學生以溫情的引導,細致的關注以及給以及時的建議,逐漸幫學生的心理成長筑起一道彩虹,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脆弱心理;心理輔導;個案;中學生
  一、案例描述
  1、通過觀察了解到的基本情況
  茜婷,女,16歲,我校高一的學生。在2018年9月底的一堂數學課開始前,我發現了茜婷的眼眶紅潤,有明顯哭過的痕跡,聯想到剛剛下發的章節考試卷,茜婷考的分數并不理想,我心里也就大概有了數,但是并沒往深處想,畢竟學生因考不好而影響心情這樣的事情司空見慣了。那是我第一次留意到茜婷。
  后來又在某一個課間操時間,我偶然看到茜婷教室外的走廊盡頭用老人機(學校不允許帶智能機)在跟人通電話,并且哭的梨花帶雨??捎捎诓恢涝颍晕抑皇前亚闆r告知了班主任,就沒再當一回事了。那是我第二次留意到茜婷。
  10月底的某一節數學課較難,有部分同學沒能理解。就在我課間給學生答疑的時候,瞟到座位上的茜婷眼眶濕潤,據旁邊的學生說,茜婷剛剛出去打了一通電話,大哭了一場,后面還不忘戲謔一句:“老師,你習慣她這樣就好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我想:看樣子茜婷愛哭的性格,同班同學已經見慣不怪了。這一次,我終于忍不住了,雖不是她的班主任,但決心要做一番深入調研。
  2、通過采訪調查所得的信息
  我聯系到了茜婷的媽媽,首先印證了前面所述的基本情況——每次茜婷確實都是跟媽媽通電話以發泄情緒。
  后來我采訪了婷媽一些問題,其中比較重要的有:茜婷從小至今的讀書歷程;茜婷與父母的相處情況;父母雙方之間的相處情況;茜婷是從何時開始有明顯的愛哭的痕跡;是什么養成了她這種性格......
  經過這些問題的采訪,基本摸清了茜婷的成長經歷以及成長環境。
  二、案例分析
  基于對茜婷的媽媽以及她身邊的同學的采訪,在尊重事實的前提下,將茜婷的情況進行以下分類分析。
  1、社會性因素
  (1)家庭教育的原因。茜婷是獨生女,父母尤其是父親很看重茜婷的學習成績,也較少給予茜婷肯定。在家庭中父親更是處于主導地位,母親的話語權較弱。這一方面導致了茜婷一直想獲得父親的肯定而壓力過大,另一方面當挫敗感來臨時,只敢找母親傾訴而過于依賴母親。
  (2)在高一分班的時候,沒有如愿分到自己想去的班,與好友分散,在新的環境里較難與新同伴交往。
  2、心理因素
  (1)在認知上不能很好處理成功與失敗的關系:總是以父親對自己的評價來判斷自己的成功與否,而不是從是否盡力,是否自己力所能及的層面來評價。此外,對于一兩次失敗,就輕易否定自己曾經取得過的成功。
 ?。?)情緒方面不能自己排解,解決情緒問題的方式與策略比較單一。而且處事十分容易情緒影響。心情一旦不好,就完全不能正常學習。
  三、理論基礎
  從心理動力學視角來看,茜婷有著“脆弱自我”的性格特征?!按嗳踝晕摇钡母杏X是一個學生在其早期的成長環境當中逐步形成的。
  如果在學生早年的生長環境中,學生的主要照顧者對孩子是充分而恒定的關愛以及協調一致的肯定, 讓孩子感受到“被關注”“被欣賞”,那么這樣的孩子就會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斷積累自信自尊,并且逐步內化為對自我價值的積極接納,從而形成“肯定自我”的正向形象。
  相反,如果孩子在早期關系中當他積極地表達一種需求,或者興奮地向外在環境探索時,主要照顧者卻表現出冷漠、無視甚至否定,這種拒絕是對積極能量的壓制,會形成兒童期創傷,被孩子體驗為脆弱的感覺,在這樣的“無反應環境”或“非關愛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學生,其內心就難以擺脫一個脆弱自我的形象。
  四、個案干預
  基于以上的分析以及理論支持,在做好充分的準備之后,我對茜婷進行了心理干預。
  1、目標
  讓茜婷正確理解成功與失敗,樹立起對于自己的自信。
  2、方式
  以閑聊的形式,前面兩周每周聊2次。后面四周視情況而定,大約每周聊一次。
  3、干預過程
  前兩次的接觸借助了作業面批面改,解疑答惑等形式,以數學為主題,伺機告訴她在哪些方面做的很好,在數學其實還是很有天賦的。同時分享我自己的學習經歷,以這種形式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建立起兩者之間的信任。
  接下來的幾次聊天逐漸進行了適當延伸,比如了解了茜婷在校園的生活情況,身邊關系較好的朋友,以及平時的興趣愛好,擅長的科目,以及其他的學習情況。
  時機逐漸成熟,我開始有意地談到自己之前對于茜婷的觀察,跟她聊起愛哭的性格是她成長路上很大的障礙。她逐漸袒露心扉,聊了自己的成長經歷,果真說的內容跟我之前了解到的信息相差無幾。并且茜婷也意識到自己這樣是個問題,但是就是忍不住,一遇到挫折就想用哭來發泄。
  我看時機已經成熟,與茜婷進行了分析。主要是從如何看待成功與失敗方面,引用了很多名人事跡(事先做的準備),以及身邊很多人的例子。就想告訴她一個很簡單的道理:為別人活著是很累的,鼓起勇氣為自己活一次,要清楚意識到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是不斷滿足別人對你的要求與看法。同時中間不斷重復她在哪些方面做的很好,比其他同學都要棒,身上的哪些哪些品質是很難得的......
  我記得那一天聊完,茜婷接下來幾天的數學課都特別認真。并且課堂上始終都是笑顏綻開,一副可愛的模樣。
  五、追蹤觀察
  在其后的時間里我對茜婷進行了隱秘的觀察,期間也有情緒波動的情況,我也實時進行了了解:有時是與寢室同伴誤解,有時又是因為心直口快傷了人感到內疚......每次也都是與媽媽進行通電話。但是據媽媽說,已經很少哭了。
  六、總結與反思
  記得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就在于如何愛孩子。明智地愛孩子,乃是我們教育素養的思想和情感的巔峰。在我看來,愛孩子既要“想愛”,還要知道“怎么去愛”?,F如今的孩子真的挺不容易,生活在這樣一個快節奏的社會,隨時接受著來自家庭,來自社會的評價,與其說評價,倒不如說是挑剔。孩子年齡段越低,要求越高,一做得不夠好,就會招來各種否定,導致了我們的小孩到最后都不敢相信自己了。所以我們作為老師呀,要把每個學生都看成一片土壤,去相信每片土里都埋著一顆種子,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完成一滴水的恩澤與滋潤——也就是哪怕在大部分人都否定他的時候,果決地告訴他,在某些方面他做的真的很優秀!這大概也是每一位老師的使命吧。
  參考文獻:
  [1]周卓明.脆弱自我的心理動力學成因及應對策略.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7(27):45-46.
  [2]董敏英.用愛的關注來啟迪心智.教育實踐與研究:2011,(07—A):7-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455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