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滲透法治意識教育初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法治教育是學校教學的一項重要工作。初中生的身體發育尚未成熟,自我保護能力較弱,更需要我們的保護與愛護,也更需要法律的保護。所以在初中時期對學生進行相關的法治教育對于他們提升自我保護意識、豐富日常學習生活、增加社會知識以及拓展社會視野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初中《道德與法治》為我們進行相關的法治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同時也提供了很好的途徑。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法治意識
  引言:
  伴隨著生理、心理上的變化,初中生的自我意識逐漸增強,人生觀、價值觀和各種行為習慣逐漸養成。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法治教育,是道德與法治課的功能性優勢,是法治教育的有效方法。教師在給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應充分把握滲透的策略,適時適度地滲透法治教育。
  一、初中學生法治意識現狀
  初中學生缺乏法律權威意識,很多初中生將名譽、權力、金錢等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忽視法律的作用,多數學生認為自己離違法犯罪很遠,沒有將法律納入自己的生活中。在初中生的潛意識里,認為權利比義務更重要。許多初中生遇到問題不是找法,而是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遇到侵權行為時,選擇忍氣吞聲,沒有利用法律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二、對初中學生進行法治意識教育的重要性
  1.法治教育是依法治國的基礎。十九大報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卑凑帐糯髨蟾娴囊?,全面依法治國,基礎是全民守法,即提高全民族法治素養和道德素質。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他們是祖國未來建設的主力軍,青少年的法治意識決定未來社會的法治水平。
  2.法治教育幫助青少年健康成長。在初中教育中,法治教育顯得格外重要。由于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還不成熟,容易受到不良內容的誘惑,而且該時期學生的價值觀擁有較強的可塑性,是法治教育的關鍵時期。法治觀念扎根在學生心底,可以有效地預防青少年的違法犯罪行為,幫助他們健康成長的同時,減少社會的治安成本。
  3.法治意識教育是實現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的客觀需要。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可概括為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四個方面。加強法治教育,強化學生的規則意識,提高學生法治素養,使之從內心尊崇、敬畏、信仰法律,讓法治內化為普遍接受并自覺踐行的文化,自覺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的擁護者、宣傳者、踐行者。
  三、案例教學中滲透法治意識教育
  在深化培養初中生法治意識的過程中,案例教學法指的是教師根據所學內容,從現實生活、時事熱點中選取具有針對性、直觀性、現實性的案例,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分析、靈活探究,幫助學生形成理性的法治意識。案例的選擇需要保證其與具體教學內容、教材文本的對應性,案例的選擇還需要結合學生的法治意識培養現狀,讓所選擇的案例能夠被學生主動感知、主動分析,這樣才能有目的地培養學生在多個方面的能力、正確的情感態度與意識觀念。如在教學《法不可違》教學時,教師出示“小王在家養狗擾民被公安機關警告處罰”案例,請學生閱讀案例,討論分析小王的行為性質,形成理性認識:認識一般違法行為的危害,警惕身邊的違法行為,我們在行使權利時,要尊重他人的權利。從而增強學生的法治意識和守法觀念。
  四、課堂游戲中滲透法治意識教育
  愛玩游戲是青少年的天性,它能有效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當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時,就能主動進行學習。另外,學生在積極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加強了組織和紀律觀念,培養了合作意識和集體主義榮譽感。如在教學《遵守規則》時,教師精心設計了教學環節,首先讓學生動手畫紅、綠、黃三種指示燈,然后讓學生做游戲,請三人分別扮演指示燈、警察、行人,表演過馬路的情景進行拓展練習。然后讓學生邊游戲邊掌握交通規則,最后由學生再次扮演違反交通法的角色,如酒駕醉駕等所引發的后果,讓學生在愉快的游戲中,既掌握了課本知識,又增強了學生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維護交通秩序的觀念。
  五、優秀歌曲中滲透法治意識教育
  歌曲在初中生中是受到普遍歡迎的一種藝術形式。一首優秀的革命歌曲不但具有較高的藝術性,而且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是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在《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根據教材內容,適時將革命歌曲穿插于教學之中,則可以吸引學生上課的注意力,加深學生對《道德與法治》教材知識的了解,其教學所帶來的課堂效果則會事半功倍。如在八年級《道德與法治》學科《做守法的公民》教學中,適時播放《成長在法治的陽光下》、《我們是遵紀守法的先鋒》等歌曲,讓學生在優美的聲樂中,增強守法觀念,體悟遵法守法的樂趣。
  六、生活化的課堂資源滲透法治意識教育
  《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我們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聯系生活講法治,體現“法治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來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最好的教育就是“從生活中學習,從經驗中學習”。在《道德與法治》課堂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思維特點和接受能力,引發學生共鳴,這就需要教師選擇生活化的教育資源,拉近法治和學生的距離。以生活化的課堂資源,形成學生的法治觀念。
  在教學“善用法律”時,可采用案例分析法讓學生合作探究形成共識。教師可以設計以下情境:某日,你心愛的手機丟失了,恰好被路人拾到,要求你給予一定回報,才同意歸還手機。該路人的行為是否合理?通過對爭議性的行為充分討論,幫助學生輕松掌握法律知識,學會保護自己合法權利的同時,不損害他人的合法利益。
  七、多媒體教學滲透法治意識教育
  當今時代已經進入高科技信息時代,教學的手段也不斷更新。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能及時地、廣泛地了解各種信息,同時也能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在學習“預防犯罪”時,通過下載大量關于因違法而受到法律懲罰的圖片,用幻燈片方式展示給學生,讓學生了解懂法守法的重要性。
  結語
  在《道德與法治》學科課堂教學滲透法治意識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還可在課堂教學導入、練習鞏固、故事教學中滲透法治意識教育,培養學生法治意識,增強學生法治觀念,讓學生在法治的陽光下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鄭長秀. 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法律意識的滲透[J]. 好家長, 2016(38).
  [2]李瑞平. 初二道德與法治課滲透法制教育的探索[J]. 中學教學參考, 2014(28):71-71.
  [3]張才良. 淺談初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J]. 中學教學參考, 2017(13):62-6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458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