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優化策略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道德與法治是目前社會中密切關注的話題,而初中的《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更是與學生學習發展有很大聯系的一門課程。學生通過對《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學習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讓學生的法律素養也會有所提高,同時也能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因此,教師在教授這門課程的時候,需要結合實際情況,聯系社會時事,不斷優化教學的方法,實行優化策略,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效果。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優化策略
  目前,新課標課程改革不斷進行,《道德與法治》的傳統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當下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也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自主學習意識也得不到充分的激發,無法真正做到讓道德與法治的觀念深入學生內心。因此,實行優化教學策略,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讓道德與法治的觀念潛移默化地去影響學生。
  一、《道德與法治》課程開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初中學生的年齡大多在十二歲到十五歲之間,處在青春期孩子的思維和行為方式都極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并且在此階段的孩子情緒暴躁,易產生偏激的思維和行為,這對初中生的發展是極其有害的。因此,在初中階段開設《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是非常正確的決定,有利于教師幫助青春期的孩子正確認識社會、認識世界以及認識他們自身。
  第一,《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開展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以及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經過對社會案例的調查研究,正是由于初中學生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我國許多高年級欺負低年級學生,強勢一方欺負弱勢一方的事情頻頻發生。這些事件的發生,不僅對學生的身心正常健康發展造成很大的影響,還對學校的可持續化發展以及中國的教育事業發展都產生非常惡劣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教授《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時候,需要利用合適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去給學生灌輸自我保護的知識,呵護祖國的花朵茁壯健康地成長。
  第二,《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開展是應對社會發展的正確之舉,是在面臨新發展背景下的明智之舉,同時也是為了提高促進學生長遠發展的正確之舉?!兜赖屡c法治》課程的開設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也有利于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周遭的世界。目前的初中教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維跟從前相比都非常不一樣了,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帶來的效果并不是立竿見影的,但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也有利于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以此帶動中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
  二、在初中教學中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策略
  《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的設計原本就是與社會生活發展密切相關的,為使學生接受知識點的程度提高,在《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達到教學目的的最優化。
  1.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道德與法治》基本上是一節課的時間講授一個知識點或者道德觀點。教師在教授《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時候,應該積極創造情境環境,創造各種條件,實行豐富多彩多姿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不能只停留在書本之中,走進生活和社會,讓學生自己親身感受和體驗,用此類方法來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實現教學效果。
  例如,在七年級下冊的《道德與法治》學習中,《情緒的管理》這章課程的教育內容對學生尤其是處在青春期的初中學生非常重要。教師在此章節的講解中,需要教會學生學會如何去控制自己的情緒以及怎樣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并且如何讓自身的情緒去促進本身的健康發展。如果教師只是條條框框地將這些情緒管理的方法一條一條地羅列出來,那么“情緒的管理”的內容并不能夠直擊學生內心,并且教學成果也不會太明顯。因此,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例如,可以采用情景劇的模式,由學生自主設計一個劇本,由幾個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給其他同學在情緒多變的情況下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通過這樣新穎的模式,表演的同學在為這個劇本付出心血的同時學到了許多有關情緒管理的知識,觀看表演的同學也能夠在活潑有趣的氛圍中自主地接收到這些知識,并且教師也不用大費周折,多費口舌去給學生講解,甚至有可能教師直接講解的效果并沒有學生親身體驗的效果好。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等設備給學生播放幾個有關“情緒的管理”的小視頻,或者是有關情緒管理不好導致的后果的小例子等等。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讓學生真正地學得懂,用得上,有助于學生自身的成長和教育質量的提高。
  2.教師需要巧妙利用案例,深化學生探究過程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案例作為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教師應該選擇合適并且新穎有趣的案例運用于課堂教學中,集中學生上課時的注意力和學習知識的好奇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主動性和創造力。同時,教師在講解案例的同時,應該引導學生逐步挖掘案例中潛在的教育知識點。因此,教師在教學課堂上案例的選擇一定要做好功夫,幫助學生在心理培養和品質培養的道路上繼續探索。例如,在八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第一章“維護憲法權威”的內容中,就告訴了學生有關憲法基本原則和我國政治制度的知識,這是為學生樹立法律意識的基礎且關鍵的環節。教師可以例舉出公民如何實施自己的權利,如何維護自身的利益的例子,讓法律觀念深入學生內心,引導學生朝著一個積極有利的方向發展。
  3.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無論什么階段的教學,都一定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在小學語文高年級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更是需要突出學生的中心位置,以此激發學生的熱情和創新意識。比如,在九年級上冊的《道德與法治》中,給學生展示了改革開放的成果,應該讓學生分成各個小組,自主去搜集資料,然后以小組進行改革開放調查成果展示,這樣既突出了學生的中心位置,還能夠讓學生進行創新思考。
  時代和社會在不斷地發展,《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內容和方式也應該不斷創新。通過實行課堂優化教學方式,真正將道德知識與法律意識深入到學生的頭腦中,讓學生能夠有自我保護的認識,實施《道德與法治》課程的任務也就達到了。在社會體制越來越完善的今天,青少年的道德意識與法律意識也一定會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宋淑紅.有效地發揮思想品德課的德育作用[J].新課程學習(上),2011(5).
  [2]余紅.如何有效發揮《思想品德》課的德育功能[J].考試周刊,2008(3).
  [3]周蘇娟.讓“價值”提升高效課堂——最大限度的發揮初中思品課的價值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4(2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319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