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閱讀教學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閱讀策略對于促進小學生的閱讀理解非常重要,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重大變革之一即是專門安排了幾個重要的閱讀策略單元。當然,我們原來的語文教學也不是完全忽視閱讀策略,而是沒有把閱讀策略單獨當作一個系統來進行訓練。為此,本文將圍繞閱讀策略單元進行閱讀教學的探討。
關鍵詞:閱讀策略;統編教材
閱讀策略屬于廣義的學習策略的一部分。學習策略就是個體為了提高學習的效率或者效果,有目的、有意識進行的有關學習過程的復雜活動。學習策略強調習得?!傲暤谩笔亲匀欢猾@得的。而“學得”是后天通過外顯的教學干預來獲得的。閱讀策略就是學得的,首先要經過專家經驗的外化,即掌握閱讀策略的人(如教師)對閱讀策略的概念、方法等進行講解,再通過一定的學習訓練,最后把這種外化的專家經驗進一步內化成學生頭腦中的閱讀策略。
一、閱讀策略學習的重要性
《全民閱讀“十三五”時期發展規劃》中就有“少兒優先,保障重點”的基本原則,強調必須將保障和促進少年兒童閱讀作為全民閱讀工作的重點,從小培養閱讀興趣、閱讀習慣、閱讀能力。同樣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里面也明確表述,要培養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使其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
在2001年啟動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過程中,我們經常會談到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我們把這些叫作學習方式的變革,它是一種整體性、系統性的改革;而閱讀方法是具體而微的,好教學、可操作,而且是可學可用的。新課改實施的十幾年以來,在課堂實踐中不難發現:宏大的東西往往流于形式,具體的東西又陷入機械的窠臼。我們今天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強調要抓住閱讀策略,旨在形成一個能夠溝通上下的方式。所以,統編教材中特別設計了復述、預測、推論、提問、快速閱讀、自我監控等閱讀策略。
二、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中新增的四大閱讀策略單元
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在閱讀中學會閱讀。因此,在低年級特別強調閱讀興趣、閱讀習慣的培養,讓學生學會運用初步的閱讀方法。統編教材從三年級開始,增加獨立的閱讀策略單元,強調小學生的閱讀實踐,引導學生去感受、理解、欣賞、評價,在閱讀活動中獲得一些基礎的、有用的閱讀策略。這四個單元把閱讀策略當作核心目標、外顯的目標足夠引起普遍重視。下面就這四類策略做相關解讀。
?。ㄒ唬╊A測策略
預測有時候被叫作猜想、猜測或推理。預測策略指的是讀者在閱讀中根據有關信息對文本的情節發展、故事結局、人物命運、作者觀點等方面進行自主假設,并在閱讀過程中尋找文本信息來驗證自己已有的假設,如此反復假設、驗證,不斷推進閱讀。這樣,實際的閱讀過程變成了一個問題解決的過程了。只有通過這種不斷提出假設、檢驗假設的過程,才有可能在語文教學中真正推動學生的思維發展,尤其能體現在那些難度比較大的記敘文、說明文的理解中。
?。ǘ┨釂柌呗?
提問就是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問題可以是宏觀的,也可以是微觀的;可以是不懂的字詞,是難懂的段落,也可以是對課文的整體提出一些質疑。提問不僅僅是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也可以提出自己不同的觀點,所以提問與批判性思考有密切的關聯。有時候教師提的問題實際上只是進行示范,通過示范,希望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提出自己的批判和質疑,學生最終建構出自己對文本意義的理解。
?。ㄈ┨岣唛喿x速度
閱讀速度與閱讀理解之間是什么樣的關系?閱讀速度強調讀者在短時間之內或者在我們規定的時間之內,迅速地理解文章材料中的主要的信息。強調抓大放小,不要去摳細節,在大體上能讀懂的基礎之上去提高速度,所以提高速度不是以犧牲準確性為前提的。也就是說:閱讀速度(字數/時間)×閱讀理解率。在今天這樣一個信息網絡時代、知識爆炸的時代,我們更強調要會進行信息的甄別和篩選。
?。ㄋ模┯心康牡亻喿x
有目的地閱讀是指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閱讀方法,實際上就是我們講的閱讀監控。這個單元是對前面所講的相關閱讀策略的一個綜合運用。閱讀目的主要有三個方面:自身的目的、文本的目的和環境的目的。比如為了放松讀一些小說,閱讀電器的說明書,準備考試等等。因此,基于不同的閱讀目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
三、如何開展閱讀策略教學
閱讀教學是在學生、教師、教材的編者和文本之間的對話。了解閱讀策略,我們要明確有哪些因素會影響閱讀,其中最核心的有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讀者。我們要了解讀者的閱讀興趣,在不同年齡階段孩子愛讀什么。時代發展越快,孩子的閱讀興趣、閱讀技能、先前的知識經驗及背景等變化也越快。所以,不僅是教材的編者要大體上去了解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教師也需要依據孩子的特點進行教學。第二個方面是文本。文章的文體、可讀性、清晰度、趣味性等都是影響閱讀理解的重要因素。第三個方面是環境。首先要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家庭、學校有沒有書讓孩子可以讀;更重要的是這些書,學生方不方便獲得,即閱讀環境對兒童的友好性;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教師的教學方式,用什么樣的方式方法去教才有可能讓孩子真正地學會閱讀。當然,具體的閱讀情境、閱讀目的等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這些,實際上也是小學語文學科落實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策略。
從兒童的閱讀發展來講,目前國際閱讀學界通常把閱讀發展分成三個大的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學習如何閱讀,解決字詞識別和興趣培養的問題;第二個階段是通過閱讀來學習,解決如何讀懂文本以獲取其中信息的問題;第三個階段就是通過閱讀來實踐,超越文本本身,讓孩子發展創造性、批判性等思維。此時,文本僅僅是一個載體,它不再局限于語文的范疇,而是“如何傳播信息的信息”。具體而言,低年級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策略,但沒有形成自我反饋意識;中年級學生可以主動進行模仿,對一些基本的常用策略,像提問、預測等;高年級學生可以開始獨立地選擇和運用較為熟悉的閱讀策略,自我監控意識開始發展。小學生閱讀策略發展的基本軌跡正是通過學習逐漸內化而形成的,是一個從模仿到發現的歷程,整個閱讀策略教學單元的編排也基本上是遵循這樣一個歷程。
總之,講到閱讀策略的教學單元,教師要明確學生的閱讀策略獲得遵循什么樣的發展規律。教學要促進孩子的發展,但首先是要適應孩子的發展,從而培養出受益于學生終身發展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49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