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指導中學生進行深度閱讀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我的閱讀課堂,是開放式的課堂。我鼓勵中學生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采取精讀與略讀相結合的學習方式;我鼓勵中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說感受,講體會;我鼓勵中學生記閱讀筆記,寫讀后反思,從而幫助中學生開展深度閱讀。
【關鍵詞】
深度閱讀 精讀 略讀 感悟 體會 筆記 反思
對于中學生,閱讀是再平常不過的一件事請了,但有的人淺嘗輒止,終不得要領,慢慢就會對閱讀失去興趣。一個覺得閱讀索然寡味的學生,無形中就關閉了一扇獲取知識的大門,這直接影響了他們的進步,因為閱讀是我們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那么,怎樣指導中學生進行深度閱讀呢?我在教學中采取了以下做法,收效的確不錯。
一、有精讀,有略讀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采取精讀與略讀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對于精讀部分,不僅要朗讀,還要默讀,甚至能背誦才好。對于略讀部分,只需要學生朗讀幾遍就可以達到目的的。
對于每篇課文,我們首先要讓中學生通讀幾遍,弄清作者哪些地方寫得簡略,哪些地方寫得詳細。哪些地方內容直白,哪些地方含義深刻。對于作者寫的簡略,內容直白的地方,我們只要求學生略讀即可;對于作者寫的詳細,含義深刻的地方,我們就要指導學生去精讀。
學習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故鄉》一課,關于捕鳥、撿貝殼兒、看瓜刺猹、看跳魚兒等文中的絕大部分對話,我們都可以讓學生采用略讀的方式來學習。學生通過誦讀可以加深對課文的認知,了解人物的個性特點,了解人物的喜怒哀樂。這種誦讀,一定要讀得身心投入,讀得酣暢淋漓,讀得有滋有味。盡管是略讀課文,但決不能讓學生走馬觀花,不能像小和尚念經一般有口無心。只有眼到、口到、心到,做到三位一體,他們的誦讀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益。
至于文中描寫少年閏土、豆腐西施和中年閏土的段落,必須讓中學生進行精讀。我們先讓中學生去誦讀,然后默讀課文,抓住關鍵語句概括人物的特點,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對人物有更全面更準確的認識。豆腐西施楊二嫂是作者筆下一個猥瑣的小人物,我們必須抓住人物的語言和動作,哪怕是一個小小的眼神,才能把人物形象準確地解讀出來。
比如,文中是這樣描寫豆腐西施楊二嫂的:“我吃了一嚇,趕忙抬起頭,卻見一個凸顴骨,薄嘴唇,五十歲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著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里細腳伶仃的圓規?!边€有豆腐西施的兩個滑稽動作,一個是“順便將我母親的一副手套塞在褲腰里”,一個是“楊二嫂發見了這件事,自己很以為功,便拿了那狗氣殺,飛也似的跑了,虧伊裝著這么高底的小腳,竟跑得這樣快。”這樣把一個尖刻自私、可笑又可憐的女人描寫得活靈活現。圓規的比喻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語言生動,描摹逼真。豆腐西施拿作者家東西的場景,很值得學生揣摩,拿的都是小物件,但總要藏嚴實,還跑得飛快,真的令人忍俊不止。
二、說感悟,談體會
在傳統的教學中,老師讓學生熟讀課文之后,可能會讓他們寫出自己的感悟和體會。學生讀完課文后,有的眉頭緊皺;不知從何處下筆,有的忙于應酬,寫得不著邊際;能寫出一些東西的學生,還是少之又少的。
我在教學中,鼓勵學生熟讀課文以后,先讓他們展開討論,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相互交流,彼此說出對某一段話或者某一個詞語的感受,也可以就全文談體會。在同學們溝通之后,我點名讓學生說感悟,談體會。一個學生講完之后,我鼓勵其他同學做補充,你補充一句,我補充一句,同學們對課文的認識逐步加深,他們在動手寫感悟的時候,就會有東西可寫。同時,說感悟,談體會,還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比如,學習《故鄉》一文,我先讓學生就“時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篷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一段談感受。同學們熟讀討論之后,我提出了以下兩個問題:1.你認為冬天是什么樣的?2.文中表達了作者一種什么樣的情緒?從哪幾個詞語可以看出來。我結合這兩個問題讓學生說感受,同學們紛紛發言,很快就把握了這一段的基調,說出了自己的看法,加深了對環境烘托人物心境的認知。
至于就全文談體會,我主要是讓同學們拿少年閏土和中年閏土作比較,少年閏土是“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迸c作者談天說地,毫無隔膜,他聰明活潑,知識豐富。中年閏土“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他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與作者說話客氣很多,明顯有了距離感,人也麻木許多。是誰改變了閏土呢?當然是那個可惡的舊社會了。通過這樣的對比,中學生對人物的認知更全面了,對社會的認知更深刻了。
三、記筆記,寫反思
我的閱讀課鼓勵學生寫讀書筆記,可以抄寫文中的好詞語、好句子,并鼓勵他們熟讀成誦,盡量能夠正確默寫。我鼓勵他們認真思考,反復感悟,這樣才能讓他們加深對詞句的認識,也便于他們在習作中運用這些語句。
比如,學習《故鄉》一課,我讓學生摘抄了以下語句:1.然而圓規很不平,顯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國人不知道拿破侖,美國人不知道華盛頓似的。2.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兩句話十分經典,很值得學生去學習、去感悟、去積累、去運用。
對于課文的學習,我鼓勵學生寫課后反思。反思可以寫成功之處,以利于再接再厲;也可以寫不足之處,以利于不斷改進。反思的內容不拘一格,反思的字數不做統一要求,認識深刻,就多些一些;認識不夠深刻,就少寫一些。但必須真實,不能矯揉造作,不能言之無物。
我的閱讀課,是開放式的閱讀課,我鼓勵同學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我鼓勵同學們勤于思索,善于發問,我鼓勵同學們積極參與討論。只要是對閱讀有益的讀書方法,我們都可以拿來用。這對鼓勵中學生愛上閱讀,開展深度閱讀是大有好處的。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
【2】張洪玲,陳曉波主編.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小學語文【M】.北京師范大學出 版社,2012(4)
【3】李虹霞.創造一間幸福教室【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12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