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應如何指導幼兒進行游戲活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游戲是需要一定的技能的(包括結構技能、運動技能、交往技能以及表現技能等)這些技能反映了幼兒的發展水平(包括動作、智力、情感、個性等),在同一年齡階段上幼兒的游戲技能雖然相差不遠,但總有高低之分。這種差別證明了游戲技能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并且是在游戲中發展起來的,它與練習密不可分。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如果通過教師的指導,有意識有目的地加速幼兒掌握游戲的技能和技巧,以提高游戲水平,進而促進幼兒身心發展,這便是教師對游戲指導的又一重要價值。
關鍵詞:游戲 指導 原則
《幼兒園工作規程》二十一條和二十五條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工作的原則是: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遇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這說明游戲在整個幼兒教育工作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是進行體、智、德、美全面發展教育的有力手段。但是沒有教師對游戲的組織和指導,便難以產生教育性的游戲或游戲化的教育,自然也難以保證游戲能促進幼兒身心的發展。因此,探討教師對幼兒游戲指導的意義和原則便極為重要。
一、幼兒自發游戲的雙重效應
我們知道,純粹自發的幼兒游戲具有雙重效應,其正效應表現了幼兒發展的方向正確與社會目標相一致。比如從游戲中學到正確的社會行為規范,鞏固正確的知識經驗,以及發展身體和動作等。而負效應主要指現實生活中的消極因素在游戲中的反應,它將強化幼兒的不良行為,某些游戲甚至還可能導致幼兒身心的傷害。比如他們在游戲中模仿粗俗的言語舉止,玩危險物品等。所以盡管游戲具有幼兒身心發展的功能,但缺乏成人指導的游戲,其發展方向和結果將是盲目的、不定的。
二、教師對幼兒游戲的具體指導體現
(一)教師可以根據教育的任務來設計和組織游戲
例如,為了發展幼兒跳躍的動作,可以創編“兔子跳彩圈”、“小袋鼠找媽媽”等游戲;為了傳授某些科學小常識,可以做“秋天的落葉”、“踩影子”等游戲;為了進行某方面的品德教育,可以通過角色游戲或娛樂游戲來完成。
?。ǘ┙處熆梢再x予各類常規游戲以教育的含義和要求
即教師以教育的眼光來觀察幼兒的游戲。如在幼兒玩結構游戲時,觀察他們對方位、對稱、幾何形體等概念的表現;在玩運動性游戲時,觀察他們協調、平衡、靈敏等運動能力的表現;在玩一些智巧性游戲時,注意觀察他們判斷、推理、運算等認知水平的表現,以及角色游戲中幼兒品德行為的表現。孩子們的這些表現同教育對他們的要求的距離,教師應有清楚的意識和準確的把握,以便及時給予幫助和指導。正是這個基礎上,我們說教師對幼兒游戲的指導將有助于排斥游戲的負效應因素,而使游戲在正效應方面得以充分發揮。
三、指導幼兒游戲必須堅持的原則
?。ㄒ唬鶕變旱奶攸c來組織游戲
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了解幼兒,分清幼兒與成人在身心特點上的區別,一切從幼兒出發來開展游戲。但這一方面要避免僅僅使迎合成人想象中的幼兒特點。比如設計出類似“機器人服務員”之類的自始至終沒有語言活動的角色,或讓孩子坐著單調孤燥地重復某一動作,甚至教師一手操縱整個游戲的情節變化。這與其說是創造了一個幼兒的游戲世界,不如說是成人編導的一臺戲。
?。ǘ┮苊膺^多地指責孩子的游戲行為
不要為了加強游戲的教育性,而動輒批評幼兒不該這樣做,不應該那樣動。例如認為民警應該始終站在崗位上,不得越雷池一步,否則斥之為不守紀律;看門人必須死守著門,不得干其他的事等,我們認為,游戲畢竟有別于現實,每有必要將顯示幼兒特點的游戲行為與顯示的生活實際相提并論,否則將有損于游戲特有的心理氛圍。積極的方法應該用同樣是游戲的行為進行替代(比如交涉輪換,同一角色的多重任務等)。
?。ㄈ┳鹬赜變旱挠螒蛞庠?
在教育的范疇里,游戲意味著教育的要求與幼兒意愿是緊緊聯系在一起的,這就是說,教師應充分發揮幼兒在游戲中的自主性,自始至終讓幼兒體驗到一種隨自我意愿活動的感覺,包括游戲主題的確定,角色的分配,情節的安排等都由幼兒自主選擇。但是幼兒按自我意愿進行活動并不是指教育上的消極和被動,那種認為須遵重幼兒意愿,就無須對幼兒進行細心管理和熱情幫助的想法和做法,實際上意味著放任,意味著否定教育。因此只有在教育因素參與下的幼兒自主行為才是有意義的。比如某個幼兒不愿意參加某項游戲活動,而該活動對其發展又極為重要,那么教師就不該或視而不見,或規定他參加,而應想辦法激發他參加這一活動的欲望和興趣。
?。ㄋ模τ變河螒蜻M行間接指導
指導游戲是通過游戲者與指導者之間具有共同的游戲體驗才得以收效的。尤其在角色游戲中,那種對游戲設置種種清規戒律的命令式的指導方法,是不會讓幼兒產生愉快的游戲體驗的;同樣,那種只會被動的跟在孩子后面,而當出現亂子時,只會責備孩子的消防員式的指導法,也會中斷孩子的游戲體驗,使孩子產生不快情緒。間接指導要求教師置身幼兒的游戲環境,但并非是自始至終與孩子一起游戲,而是之在孩子周圍進行周密觀察,在幼兒需要和教師認為必要時,以游戲角色的身份給予指點,使孩子及時得到暗示和引導,這種方法已被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
總之,教師對幼兒游戲的指導,一定要本著體現幼兒的自主性和體現幼兒游戲的特點為前提,對幼兒的游戲進行積極的引導使孩子們在游戲的過程中真正體驗到快樂、幸福。
參考文獻:
1.劉延?!都w教學中幼兒主動學習的表現》《學前教育》江蘇省教育報刊社2002年2月
2.華愛華《幼兒游戲理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32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