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教師應如何應對新課程改革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為適應新的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的需要,國家教委制定并實施新的課程標準,新課程改革已在全國中小學進行。因此,傳統思想教學模式和新課程改革之間必然會相互影響。在廣大的農村中小學,由于歷史、地域等的原因,這種傳統教學模式和新課程改革之間的影響勢必會更為突出、明顯。那么,作為教育教學的主體——教師應如何應對新課程改革呢?結合農村教育教學實際和多年的教育教學體會,筆者現從以下幾方面談幾點淺見:
  一、分析問題,查找原因,走出困境
  1.教材方面
  改革開放對于英語人才質量和需求量的要求在不斷地提高,因此,中學教學大綱得以重新修訂,教材內容也跟著重新編寫。新教材中出現了大量現代社會生活和現代科技成就的新內容和新問題,如基因、克隆、黑洞、人類遺傳基因組等,內容涉及到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多個方面。內容很多,備課難度增大。
  2.教學目標方面
  新課標強調英語教育教學應該是對人的品格、思維、語言能力、健全人格、文化知識與意識等方面的全面教育,把情感、策略、文化作為課程內容與目標;把培養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自信心放在英語教學的首要位置;把學生的學習策略、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學習目的的重要組成部分,注重開發學生的智力和培養學生的智能,強調集體主義精神,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新課程目標以人的發展為中心,以育人為本,將社會需求、科學體系和學生的發展三者結合起來,提出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語言能力,其形成建立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體發展的基礎上。
  3.教學方法方面
  目標決定方法,目標變了,方法也得隨之而變。英語新課程目標建立在“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上,因此,英語教學也應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培養學生的知識探究能力,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個性差異相統一。
  教學過程中,倡導新型的學習方式,即學生自主、靈活的多種學習活動形式,加強學生的自我監控和自我評價,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有效學習策略。教師在整個教育過程中,不再是“教育的中心”,而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幫助者、參與者和合作者。教師在新型目標下,根據課程目標、學習活動的要求、學習過程的需要以及學生的需要轉變自己的角色。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發展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在英語教學實際中,教師們不得不調整自己,改變自己,不情愿放棄自己熟悉的、有經驗的、有優勢的傳統教學方法,而嘗試和采用自己無經驗的,甚至是陌生的、缺乏自信與把握的新教學方法。因而,很多教師,尤其是農村偏遠地方的信息少,接觸面窄;還有很多中老年教師及缺少專業訓練的青年教師,就會產生心理焦慮,茫然不知所措。
  然而,廣大農村英語教師不必驚慌,而應以此為契機,找準問題,查漏補缺,提升自己,迎接挑戰,不斷實踐新課程改革,努力走出困境。
  二、正確認識新課程改革的意義和要求
  中國的英語教學,長久以來一直過度重視語法,按部就班地把語言知識一味地灌輸給學生,而忽略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被稱為“啞巴英語 ”或“機械英語”,這已完全不能適應改革開放和跨世界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實施高中新課程就是為適應經濟、科技的發展和世界文化了解、交流的需要,打破不適應發展的傳統教育教學模式,提高中學教育質量,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為國家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遠大理想,具有強烈的民族感和廣泛的愛國主義精神。
  新課標要求中學英語教學應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特別是注意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基本能力以及健全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為未來發展和終身學習英語奠定良好的基礎。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348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