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指導小學生寫好動物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指導小學生寫作文,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小孩子的天性和動物有很多相似之處,容易對各種小動物產生興趣,因此,教師就可以把指導寫動物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觀察動物的特點和習性,熟悉它們的生活規律,進而指導學生寫好動物,以此來激發小學生的習作興趣,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那么,怎樣才能指導學生把動物寫得栩栩如生呢?
首先,要指導學生抓住動物的特征。每種動物都有其顯著的特點,比如聰明的猴子、笨笨的小豬、兇猛的獅子、勤勞的小蜜蜂、美麗的蝴蝶、愛唱歌的小鳥等等。又如,一提到鴿子,人們就會想到送信、自由、和平;一提到小貓,人們就能聯想到溫順、可愛;一提到狗,腦子里立刻會出現幾個詞語——看家護院、忠誠、愛吃骨頭。人們通過觀察交流,似乎形成了思維定式,只要一說到這些動物,就會不約而同地想到某些詞語和句子,這就是動物的顯著特點。只有引導學生抓住動物的顯著特點,才能栩栩如生地把動物描寫出來,使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
要想讓學生抓住某種動物的特征,就要引導學生去熟悉要寫的動物,必須對這個動物進行反復地細致地觀察。只有這樣,才能把它了解得一清二楚,進而進行準確具體的描寫,才能做到寫什么像什么。比如寫小貓,既要看清它的毛色、神態等外貌特征,又得留心它的一舉一動等生活習性。觀察不僅僅是用眼睛看的,還要從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全方位感知,辨析出描寫對象的形態、聲音、顏色等。為了突出動物的某些特點,有時還需要和其它動物進行對比,在對比中將它的特點放大,清晰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做到了這些,才稱得上是善于觀察。
其次,要指導學生表達自己的情感。描寫自己喜愛的動物,目的不在于描寫,而是要通過描寫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進而感染讀者,引起共鳴。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中有一篇課文,是豐子愷先生的《白鵝》,作者從叫聲、步態、吃相三個方面寫大白鵝的特點——高傲。如果你讀過這篇文章,一定會被文中的大白鵝感動,忍俊不禁。文中有一句話是這樣的:“它從容不迫地吃飯時,必須有一個人在旁邊伺候,像飯館里的堂倌一樣,因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們這位鵝老爺的脾氣……”作者把白鵝稱作鵝老爺,讓我們腦海里很容易浮現出古代官老爺張揚跋扈、不可一世的傲慢形象,正好烘托出大白鵝吃飯時的從容、細致、講究,也側面寫出了作者對大白鵝的喜愛之情。
白鵝確實是高傲的,但不同的作家對白鵝的這一特點感受不同,描寫也不一樣。在本單元中還有一篇課文,是俄國作家葉諾索夫的《白公鵝》,文中有這樣一段描寫:“這只白鵝在整片河灣里最引人注目。它過得無憂無慮、自由自在。青草茂密的河岸屬于它,水邊最潔凈的河岸屬于它……”在他筆下,白鵝走路的姿勢,與其它鵝攀談時的神態,還有招搖過市、耀武揚威的處事方式等,都更像一位生性傲慢、目中無人的將軍,所以它被葉諾索夫授予海軍上將的軍銜。而豐子愷先生眼中的白鵝則是一位官老爺,兩篇文章在不同的國度、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創作,寫出了兩只不同形象的鵝,卻都突出了白鵝的共同特點——高傲。只有細致觀察白鵝的生活習性,才能發現這些特點,才能把文章寫得生動有趣,從而讓讀者從文中感受到所表達的情感。
再次,要指導學生做到言之有序。描寫動物和觀察動物一樣,也要有個順序,或由上到下、由前到后、由外到內,或由主到次、由淺入深、由表及里,或由具體到抽象、由原因到結果、由特殊到一般。例如老舍先生的《貓》,作者抓住貓性格古怪這一特點,寫貓老實卻又貪玩,貪玩卻又對工作盡職盡責。對于這些矛盾的特點,文章先寫貓老實,再寫貓貪玩,最后寫貓工作盡職,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把古怪這一特點描寫得淋漓盡致。行文條理清晰,層次分明,讓人讀后就有種想養一只貓的沖動。
最后,要指導學生把語言寫得準確、生動。準確才能逼真,生動才有吸引力。運用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能使文章形象具體、生動活潑。很多大作家都寫過貓,在作家周而復筆下,貓是這樣的:“它一身的白毛像雪似的,中間夾雜著數塊墨色的細毛,黑白相間,白的顯得越白,而黑的越發顯得黑了。臉一半白一半黑,兩顆小電燈似的眼睛在臉中間閃呀閃,見我低下頭看它,它也一個勁地盯著我。一條全黑的尾巴躺在地上,悠然自得地搖擺著。嘴巴張得很大,露出幾顆嫩白的小齒,咪咪地叫著,那幾根細魚骨頭似的白胡須,傲傲地動著。”
這段話中,作者準確生動地描寫了貓的外貌特點,同時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讓人仿佛看到了一只慵懶任性而又嬌俏的小貓在身邊撒嬌,可謂是活靈活現。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46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