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體指導學生寫好作文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作文是學生思想水平和文字表達能力的具體體現,是字、詞、句、篇的綜合運用。我通過電教媒體的綜合運用,讓學生仔細聆聽聲情并茂的聲音,認真觀看栩栩如生的畫面,反復欣賞品味形象化的詞語,改變了過去那種呆板、單一、平面的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豐富、新穎、多面、立體,而且可使學生處于輕松、愉快的狀態,讓他們在興趣盎然的氛圍中觀察、表達、作文、評改,從而優化了作文教學效果。
關鍵詞 作文;教學;多媒體;愛寫;會寫;提高
中圖分類號:G356.7,A,C41,TN915.43,F1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01-0015-01
葉圣陶說:“寫文章不是生活上的點綴和裝飾,而就是生活本身?!闭Z言作為信息的主要載體,其功用將越來越廣泛,作文能力將成為一個現代文明人必備的一項基本素質,因此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但有許多學生害怕寫作文,甚至逃避作文,引用學生的話就是“無話可說,無事可寫?!逼鋵嵾@兩點正是作文教學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F代科學技術正日益成為教學手段的先導,我認為組合“多媒體”參與作文教學全過程,改變作文教學信息傳遞方法和手段,可有效地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性,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構建,強化學生的內心體驗,從而使其興趣盎然,滿懷信心地實現作文教學目標。怎樣運用“多媒體”指導學生輕松、愉快地寫好作文呢?下面談談中年級作文的指導:
一、例文引路
“讀寫結合”是一條被人們普遍接受的語文教學原則。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與別人的寫作思路對話,在對話中感悟作文規律,決定借鑒的內容和方式,從而促成作文的個性化。如指導學生寫《我收獲了——》,教學開始,我首先引導學生回憶分析與教學目標有關的例文《落花生》,接著用有強烈視覺效果的課件將其重點片段、寫作要點或寫作提綱顯示出來,以引起學生的充分主意。讓學生從范文中找到相應的寫作方式(其中包括如何選材,解決“無米之炊”的問題)從作者寫作思路的“原型”中得到啟發,形成有效的認知結構,將例文中的寫作知識和寫作技巧直接遷移到作文中?!堵浠ㄉ芬徽n,理解父親談花生的兩段話的意思是重點,特別是借花生說道理是難點,在教學中可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優化組合來幫助學生突破這一重點和難點。利用課件:左下方是“落花生”圖,形象地演示出落花生“矮矮地生長在地里,果實埋在泥土里,一定要挖出來才知道”的特點;右上方是“高掛枝頭、鮮紅嫩綠,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的蘋果、石榴”;下面是活動文字。在教學中,我讓學生一邊看圖,一邊聽錄音,一邊品味文字意思,使聲形結合、聲畫并舉,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從圖畫形象上觀察感知到同類植物的不同之處,從語言文字中品味出作者抓住事物的特點對比的寫出兩種事物本質的不同,從圖文創設的意境中,從視聽創設的感知中,學生自然品味出父親將花生和蘋果等作比較是為了突出花生“藏而不露”的特點,從而反映出花生“謙遜樸實,不嘩眾取寵”的品質。
二、觀察指導
根據例文總結出的寫法,即寫作目標,逐步演播聲像媒體,顯示學生喜愛的直觀形象,引起學生的觀察興趣,進行有效指導,使學生有意識地對準目標觀察,幫助學生解決無話可說可寫的難題;培養觀察能力,從而讓學生有序、細致的觀察引起積極、活躍的思維,積極活躍的思維帶動具體、生動的表達。
三、片斷嘗試
當學生通過觀察指導產生“會寫”的情感時,抓住契機,要求學生在稿紙上上進行片斷練習,即練習寫好文章的重點部分,“把話說具體”。如:指導學生練習“記一次有意義的活動《燒烤》”時,“例文引路”后用錄像展示活動的全過程,將學生帶入“燒烤潮”。學生看著自己和同學們燒烤的情景,異常高興,注意力非常集中,情感特別投入。當我要他們用“先、再、接著、然后、最后”一連串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說出活動全過程時,個個繪聲繪色又毫不費力。接著我又提出要求,重播錄像,并選“生爐”“上叉烤”“吃”突出的一些場面邊“定格”,邊用教鞭指劃,讓學生知道看什么、怎么看、怎么想,學生隨著教鞭的指點觀察、回憶、分析、鑒別、分別用“點面結合”的方法,描述出活動過程中“印象最深的場面和這個場面中讓人最開心、最有趣的一些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學生有目的、全面、細致、精確地觀察,迅速“理清活動的全過程”,選擇“體現意義、突出中心”的材料,知道“記一次活動”要“按活動順序”觀察,來“寫清楚”;還要“抓重點”細致觀察“寫具體”。可見,錄像媒體提供物象指導觀察顯神通,學生觀察時有目的、有順序、有重點、抓特點,思考時有憑借、有條理;寫作時必然有序、有物、有理、有文、有情。
四、布局謀篇
緊接著要求學生根據寫作目標,圍繞文章所確定的中心,對所選材料加以分析、歸類,確定按什么順序表達,什么祥寫,什么略寫。在稿紙上擬作文提綱,并將其提綱用投影儀投映出來,再一次指點全體學生相互評價、鼓勵、啟發,把頭腦中的構思程序化,避免出現內容無重點、層次不清晰,詳略不當的毛病,讓其寫作水平進一步升華,從而駕馭篇章結構。將各種媒體有機組合,構成教學信息傳輸及反饋調節的優化教學媒體群,共同參與作文課堂“四環節”的全過程,學生始終處于一種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動手嘗試、試求、發現的境界之中,主體作用得到充分、有效的發揮。因此,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接受的信息量大,獲得的知識多,并且能迅速地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這種知識結構又成為他們接受新信息的認知前提。
現代教育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是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一個人所擁有的潛在獨創力與想象力是無窮的,作為老師,應該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充分挖掘學生潛在的思維能力,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的效率。我相信長期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勤勞的小蜜蜂,多思考、多練筆,多使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一定能培養出學生對作文的濃厚興趣,提高寫作能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79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