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技術,讓作文教學輕松愉快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克服了傳統教學中的許多缺陷和不足,利用它的多樣性、新穎性、直觀性等特點,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寫”的積極性,使學生想寫、樂寫,從而讓作文教學輕松愉快。
【關鍵詞】信息技術 作文教學 快樂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8-0109-02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運用了多媒體,克服了傳統教學中的許多缺陷和不足,利用它的多樣性、新穎性、直觀性等特點,以及靈活多變的使用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寫”的積極性,使學生想寫,樂寫,從而讓作文教學輕松愉快。
一、運用信息技術,激發興趣,開啟快樂之門。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小學生對新鮮的事物比較感興趣,特別是對具有直觀、生動的畫面保持較長時間的興趣和注意的特點。我們將多媒體運用到作文教學中,目的就是憑借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直觀、形象、新穎、感染力和可控制性強的優勢。給學生提供了具體可感的形象,調動了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參與活動。五彩繽紛的屏幕、生動豐富的畫面、悅耳動聽的音樂增添了作文教學的魅力,喚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引發了他們的思維,促進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有興趣就有作文的動力,一旦學生對作文產生興趣,寫作文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
二、運用信息技術,正確引導,踏上快樂之道。
有了興趣,就有了創作的動力,但這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教師給予學生正確恰當的引導,讓他們輕松地踏上快樂的寫作之道。
1.指導觀察的方法
有人曾說,“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币虼?,作文教學必須指導學生學會觀察,只有善于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寫好作文。小學生對事物的觀察常常是流于表面,而寫作文需要培養學生細致觀察的能力,要仔細地看,有目的地看。運用信息技術,可以把要描述的事物完全展現在學生面前,還可以用影視特有的手段:定格、放大、換角度等讓學生看得更細致,觀察得更有條理。這樣學生就能很容易學會按一定時間順序或空間順序有條不紊地進行觀察,從而進一步展開敘述,促進他們的想象。
2.再現生活的場景
一切創作源于生活。小學生作文感到最苦惱的是“沒啥可寫”,其次是“寫不清楚”,“寫不具體”。多媒體教學可以給學生提供大量的視覺、聽覺形象,為豐富學生的表象,開拓學生的思維想象力提供了物質基礎。這樣在作文教學時,可突破時空的限制,將人、事、物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既豐富了他們的生活,又為他們提供了作文的素材。
3.插上想象的翅膀
著名教育家改革家魏書生老師說:“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會使學生變得更聰明,想問題思路更開闊,能激發學生學文化的興趣,還能增強學生戰勝自我與改造世界的決心。”[1]由此可見,豐富的想象力是寫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學時,我常常利用多媒體創設想象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想象思維,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
運用信息技術,鮮艷的色彩、優美的音樂、豐富的內容,能深深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他們學習的潛在意識,激發他們的想象力,這樣可以徹底改變學生在作文教學過程中的被動地位,使學生逐漸由消極的接受者變成積極的探索者。
三、運用信息技術,參與評改,分享成功之樂。
評改是學生作文訓練的重要環節。葉圣陶老先生曾說:我當過教師,改過的作文不計其數,得到深切的體會,無自修自改便徒勞無益……假如著重培養自己改的能力,教師只引導和指導,該怎么改,讓學生去決定,這是終身受用的?!盵2]因此,我將作文評改方式由紙上轉到電教媒體中,評改方式由針對個人轉向面對集體,師生共改,集思廣益。每次批閱完學生作文后,教師按訓練重點和作文要求,從中挑出好、中、差有代表性的作文各一篇。用實物投影儀把學生作品投影在屏幕上,集中了全班學生的注意力。首先讓學生找出這些作品中的好詞佳句讀一讀,對作品寫得好的地方加以鼓勵、肯定。然后對習作用紅筆進行修改,或教師示范改,或師生評議,由作者執筆修改,或學生多人“接力”改等等,方式靈活。再把修改前后的作文分別讀一讀,讓學生進行比較,體會作文修改的方法以及作文應怎樣寫才能生動具體,如何使佳作更完美。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評改交流中拓展學生思路,開闊視野,讓學生享受習作修改中獲得的成功愉悅。
實踐證明,有目的地恰當地選擇運用信息技術,指導學生寫作,能激發習作的興趣、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優化指導過程、優化評改途徑,使學生觀察有對象、思維有憑借、表達有內容、作文有方法,優化了作文教學,提高了學生作文能力,讓學生快快樂樂地作文。
參考文獻:
[1]《教育改革家——魏書生》
[2]張行濤、周衛勇主編 《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小學卷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68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