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巧用信息技術實施有效教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已成為必然的趨勢。在數學教學中,適時恰當地運用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以形象具體的“圖、文、聲、像”來創造教學情境,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能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
  一、有效創設數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布魯姆認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制成一個個情景交融,形象逼真的課件。它使學生接受知識更便捷,獲得知識更迅速,從而激發創造潛能。例如:在教“圓的認識”一課中,利用動畫軟件,大屏幕上出現了幾個小汽車行駛的畫面,汽車的輪子有的是圓的,有的是方的,有的是三角形的。學生看到這個畫面覺得新奇,心里馬上產生疑問:為什么現實生活中車輪子都是圓的呢?車輪不是圓的會怎么樣呢?教師趁機可以讓學生討論一番,各抒己見,然后教師播放演示。這樣,學生就會積極地去思考問題,探索問題,從而解決問題,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思維。
  二、有效展示思維過程、培養思維能力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倍嗝襟w技術能形象地模擬思維世界,分解思維過程,直觀形象地把整個過程顯示出來,讓學生動用各種感觀充分感知,有助于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促進思維的豐富性。
  例如,在講“圓的面積”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圓面積計算的方法這一重點,可先讓學生動手把一個圓分割成相等的16份,然后交錯拼好,這樣就可以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因為學生在操作時,做得不一定精細,圖剪拼得不太準確,有些學生會疑問,這時教師再通過電腦動畫,把一個圓等分成16份、32分、64份、128份等,可以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隨著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越接近長方形,讓學生自己感覺并體會到這個近似的長方形面積與原來的圓的面積是完全相等的。再問學生還發現了什么?這個近似的長方形的長、寬與圓的什么有關?根據學生的回答及時用課件閃爍相關的部分,把學生的思維過程有效地展現出來,從而導出求圓的面積公式;同時可以在電腦上把它拼成近似的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或梯形等,讓學有余力的學生課后去研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三、有效創設形象模型,突破重點難點
  傳統的教學手段,遇到的最大難題之一,莫過于一些課本知識遠離學生生活,教師難教,學生難學,原因在于數學概念、定義等知識都比較抽象,這給學生的理解、掌握帶來一定的困難。而把現代信息技術引入課堂,利用多媒體對文字、圖像、動畫、聲音等信息處理能力,形成聲、圖、文并茂的多媒體教學系統,不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識直觀顯現出來,而且還有較強的刺激作用,促使學生理解、把握它們的本質屬性,有效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
  例如,教學“認識時間”一課,由于時間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只靠老師講解,或是用傳統的教具教學,都會感到非常枯燥,難以理解。我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使原來非常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生動化,增強了學生的直觀認識。首先,用電了白板展示了一個鐘面,讓學生清楚地看到鐘面上有十二個數字、指針和格子。緊接著,通過圖像閃爍及聲響效果,讓學生了解到12個數字把鐘面平均分成了12個大格,每個大格又被平均分成了5個小格。然后,再通過動態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和分針走一小格的過程,讓學生清楚地認識了時和分。接著,通過動畫演示和色彩變化,時針走一大格,分針正好走一周的過程,讓學生得出1小時等于60分鐘,較好地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點、難點。
   四、有效運用教學資源,實施分層教學
  現在的班級授課制,班級人數比較多,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解題的能力有很大的差異,所以練習時分層是很有效的方法。
  教學中可利用網絡向學生出示一組難度漸增的練習題,讓學生做出回答,計算機會及時給予評判和指導。練習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固定出題,也可以是隨機出題,根據教師所給的課目、章節、題型、難度靈活出題,增加練習的智能性。對學生練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情況,計算機平臺會自動給出必要的提示或輔導,從而鞏固所學的內容,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很快形成技能技巧。優秀的學生還可以自己到資源庫里找更適合自己、更靈活的題目去練習;學生還可以在網上相互交流學習心得,拓寬自己的解題思路。做錯的同學可以刷新一下再重做一遍,使錯誤及時得到糾正。計算機能及時統計出各題的練習情況,為教師的后續教學提供參考,使教學更有針對性。
  五、有效滲透數學文化、培養數學情感
  數學文化不僅包括數學歷史,而且還包括不同層級的體驗與感悟的內在美。當學生看到一些直觀的動態圖案時,直觀感受的是一種色彩豐富的漂亮的圖案;當學生發現學習內容之間的一些聯系時,感受到的是數學知識結構的美;當學生經歷了一個認識事物的過程,從陌生到熟悉再到清晰原理,感受到的是學習數學的美妙情感。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后,向學生介紹在一個圓內畫一個內接正三角形、正六邊形、正十二邊形,讓學生猜想隨著邊數的增加,多邊形和圓會有什么樣關系?討論后,教師用電腦動態演示,邊演示邊出示數據,用數據精確刻畫變化,當邊數增加到144時,學生驚訝肉眼看上去已經接近一個圓了。接著播放音像,大約在1700年前我國古代偉大的數學家劉微,他用割圓術,“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則與圓合體,而無所失矣?!庇眠@個方法求出圓周長的近似值,他指出,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越多,周長越接近圓的周長。直到1200年后,西方人才找到了類似的方法。這樣增強了學生民族自豪感。播放圖片:自然現象中綻開的鮮花、平靜水面上滴下的水滴形成的漣漪、木星的光環等,還有工藝品、建筑物等上圓,讓學生欣賞美,感受美。多媒體的這種演示的圖像、音響效果,是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
  總之,融合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要找準它們的最佳結合點,適時、適量地運用信息技術,發揮其教學的最佳效能,能有效地促進數學課堂教學的優化,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淮安市淮海路小學江蘇】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093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