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開拓閱讀之路,讓閱讀如影隨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得語文者得天下,得閱讀者得語文。”閱讀,于語文、于高考而言顯得尤為重要。所以,閱讀要從娃娃抓起。這里的閱讀,多指閱讀課外書。加大閱讀量,以提高閱讀理解能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活躍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智力,陶冶學生的情操。本文旨在探討從學校層面來看,如何打造書香校園,引導小學生愛上閱讀,使閱讀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關鍵詞:課外書閱讀 閱讀環境 閱讀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09-0112-02
  閱讀,是學好語文的基礎。閱讀能力的提高,是學好其他一切學科的基礎。而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則需依賴于大量的課外閱讀,有效閱讀。那么,如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閱讀更有質量,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對此,在近幾年的語文教學實踐和閱讀活動中,筆者積累了一些經驗,現淺談如下幾點。
  1.創造良好的課外書閱讀環境,愛上閱讀
  掌握一種技能,榜樣帶動是最佳的效果;學習一門語言,創造語境是最好的方法;培養一種習慣,營造氛圍是最快的秘訣。閱讀同樣如此。美國著名閱讀研究專家吉姆?崔利斯在《朗讀手冊》中說:“人與書并不是先天互相吸引的,開始時,必須有媒介——父母、親戚、鄰居、老師或圖書館員,將書帶到孩子的世界?!泵總€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對閱讀的喜歡程度自然都是不一樣的。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課外閱讀環境,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軟件補給,鼓動人心
  校園的全民閱讀,指全體學生、全體老師以及全體學生背后的家長們都參與到閱讀活動中來。鼓勵學生閱讀,不能只是空口白話,要讓所有人都行動起來。
  第一,家長陪讀。制定一個計劃,使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堅持閱讀,每個階段都能摘得到桃子。如“挑戰21天閱讀計劃”,讓家長陪同孩子每天閱讀半小時,做摘抄筆記,寫讀書心得,21天不間斷;接著是50天,100天,150天等,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獎勵。
  通過獎勵,既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增加了家長陪伴的時間,還促進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了學生的閱讀習慣。
  第二,師生共讀。擬定一份書單,順應年齡特征,彰顯個性,讓各年級老師和學生共同閱讀,經歷“共讀”“分享”“感悟”,拉近與老師的距離,在書海里碰撞出精彩的火花。把老師“拉下神壇”,讓老師與學生共讀一本書,共同交流分享,說出
  對書中內容的看法和感受,看似瘋狂,實則是對學生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師生共讀,讓學生不自覺地產生與老師的競爭意識,閱讀過程更用心,感悟更多更深。
  在與老師的定期交流中,也從老師和同學身上學到更多有效的閱讀方法,從而提高自己的課外閱讀能力。
 ?。?)硬件加強,書香沁人
  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硬件設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座充滿書香的校園,它一定目之所及皆是書。或古樸或現代的學生專屬圖書館,擺滿了學生所需閱讀所想閱讀的書籍,琳瑯滿目,應有盡有;教室里的圖書角,是本年級學生的必讀書目,還有那布置得溫馨舒適的閱讀角,讓人想在那兒安靜地看上幾個小時的書;走廊上、臺階拐角的地方,都有適合三三兩兩的小伙伴們遨游書海的長椅;還有那“長滿書的大樹”,用一本本書將校園里的大榕樹也裝點得如此具有書香詩韻。
  讓學生在書香中浸潤著,使之自然而然地讀書,就不再是什么難事了。
 ?。?)活動豐富,習慣閱讀
  嘗到閱讀的甜頭,學生的閱讀動力就能大大提高。為了讓學生體會到閱讀的樂趣,積極策劃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隨著《朗讀者》《中國詩詞大會》《見字如面》等節目的橫空出世,閱讀成為了當前最熱門的話題。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展開碎片式閱讀,讓閱讀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無處不在,是我們的追求。晨讀古詩詞,定期開展古詩詞考級活動;午閱課外書,撰寫讀書心得,利用國旗下講話時間上臺展示;課間朗讀經典,在校園朗讀亭里,大聲朗讀自己喜歡的經典片段……不管你喜歡哪一種閱讀方式,總有一種適合你。
  在濃郁的讀書氛圍包圍下,閱讀早已是學生學習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引導學習正確的閱讀方法,學會閱讀
  采用對的方法,事半功倍。閱讀自然也是如此。引導學生正確閱讀課外書,小到書目的選擇,大到讀整本書,牽著學生的手,亦步亦趨,讓學生少走彎路,能有效提高閱讀效率和閱讀質量。
  (1)確定書目,有效閱讀
  學生進行有效閱讀,首先就得依靠教師的推薦和引導。美國人類學家麥爾福德?E斯皮羅指出:“文化上的獲得是始于童年期,而孩子們是從那些作為他們的‘重要他人’那兒獲得文化的,這些‘重要他人’通常是父母或父母代理人?!苯處熥匀皇瞧渲械摹爸匾恕薄W生對教師自然是信賴的,所以教師的推薦必須是優秀的,而不是將網上截取下來的推薦書單如數發給學生,這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所謂適合學生閱讀,能幫助學生成長的優秀書目,應該具備以下幾個條件:內容是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語言是通俗易懂又兼具藝術性的,價值觀是正面的、積極向上的,具有一定啟發性的。這樣篩選出來的作品才能促進學生發展,才是有效閱讀,否則就有可能會適得其反。
 ?。?)思維導圖,讀進心里
  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導圖,是有效的思維模式,應用于記憶、學習、思考等的思維“地圖”,有利于人腦擴散思維的展開。而思維導圖筆記富有邏輯的架構,可以讓我們很快看出內容的類別或因果關系。
  人們常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整本書閱讀對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閱讀整本書,是對閱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閱讀前,先將書名、作者、主題等內容寫在中心處,閱讀作者簡介,了解扉頁內容;閱讀過程中,邊讀邊摘抄好詞佳句,邊讀邊寫下批注和感受;閱讀之后,從中心出發,借助在書上的批注、隨筆像樹狀枝干一樣發散出去,文章脈絡便一目了然,人物性格也得以體現。再讀時,更容易從書中找到新的知識,再補充進思維導圖。思維導圖式的閱讀筆記,讓思路變得更清晰,讓書變得更薄,讓學生的畏難情緒大減。
 ?。?)直面名家,激蕩心靈
  名人效應不只對成人有效,對兒童一樣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兒童文學作家從書中走來,與兒童面對面,這對兒童來說,是何等幸福,對他們的心靈是一次成功的洗禮,也是喚醒他們內心對文學的美好向往。
  我們曾經邀請過香櫞老師,廈門本土兒童文學作家。在見到她之前,許多學生都不是很了解她和她的作品。見面會之后,大部分學生紛紛到圖書館找出她的作品,如饑似渴地閱讀起來,對創作也更有激情了。敬愛一個作家的最好方式,就是潛心閱讀他的作品。這就是名人的魅力所在。不僅如此,學校鄭重其事地召開“見面會”也功不可沒。
  趁機造勢,是邀請作家來到校園之前的準備工作。大肆宣揚其作品,塑造作家形象,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探究想象作品背后的作家是什么樣的,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達到積極閱讀的目的。
  接著,作家從書中走來,帶來了她的創作理念和創作思路,與學生分享創作歷程,引起學生的共鳴。為學生創造“名人見面會”的問答環節,讓學生代表與名家對話,交流感受,產生心靈的碰撞。
  最后,作家親自傳授閱讀與寫作獨家秘籍,更是成功征服了學生們的心。
  這樣,作家走出書本,也走進了孩子們的心靈。閱讀,又開啟了一個新的征程。
  3.結語
  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對閱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呂叔湘先生就曾說過:“少數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驗,異口同聲說得益于課外。” 愛上書,愛上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并學會有效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綜上所述,學校、教師、家長都應致力于為學生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千方百計幫助學生學會閱讀,讓學生愉悅地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在閱讀中得以充實,成為一個熱愛閱讀、會閱讀的人。
  參考文獻
  [1](美)吉姆·崔利斯著. 朗讀手冊[M].???南海出版公司,2009
  [2]周益民著.童年愛上一本書——教師、父母如何伴讀[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5
  [3]孫易新著.小學生思維導圖學習法.筆記力[M].北京.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628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