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音準訓練的有效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音樂是小學必須開設的素質教育活動之一,它對于熏陶學生的情感意識,培養學生的良好道德習慣有著重要的作用。為了讓學生獲得基本的音樂素養,教師需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各方面的音樂能力進行訓練,其中音準訓練是小學音樂教學的基本內容。
【關鍵詞】 小學音樂;音準訓練;學生
音樂的育人作用歷來都被人們所重視,加強小學階段的素質教育,音樂課是重要的載體。音樂是人類的先祖在勞動過程中創造出的表達情感的一種方法,具有極強的渲染能力,可以增強學生對各種事物的感受性。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素質不僅可以幫助孩子樹立自信,還可潛移默化地影響其行為習慣。在諸多音樂素養中,音準的訓練是重中之重。音準決定著樂曲的完成程度,在人們年幼的時候比較容易培養,學生有了良好的音準水平,才能在課堂上敢于開口,敢于表達。
一、音準教學離不開節奏感的培養
音準訓練是幼兒音樂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兒童對聲音有著準確的判斷能力,這種判斷能力是通過反復的聽力以及實踐得來的。在小學階段受到年齡的限制,直接進行音準訓練有一定的難度,為了讓學生更加準確地體會聲音的高低,完善學生的樂曲演奏,教師對學生進行了節奏感的訓練。
任何的作品都有一定的節奏,學生掌握好歌曲的節奏才能完成歌曲的演唱。在進行小學音樂《楊柳青》一課的教學時,教師便注重對學生進行新節奏的教學。首先,教師在歌曲教學前先讓學生了解了這首歌曲的基本情況,向學生介紹民謠的特點,之后還為學生講述了揚州的風土人情。了解完這些背景后讓學生再欣賞樂曲,并體會樂曲所表達的情感。為了讓學生可以更好地完成表演,教師帶領學生一邊聽樂曲,一邊用手在桌子上打節拍,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勞動人民歡快的心情。在掌握節奏后,發音吐字成了本節課的另一個難點,本節課為揚州的民謠,在演唱歌曲時需要盡量用南方的方言演唱,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模仿,之后再逐一糾正,力求讓學生能完整的表現音樂作品。節奏感的訓練可以讓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調動起學習的積極性,為接下來教學活動的展開打下基礎。
肢體的律動可以更好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感覺、知覺、聲音等多角度的了解歌曲,記憶歌曲,再準確地表達出歌曲,為音準的實現,課堂效果的提升都提供了便利。
二、音準教學離不開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為了讓學生能虛心接受老師的意見,將老師的指導應用于自己的歌唱實踐中,教師需要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接受性的學習。學習興趣的培養需要從生活的細節手,拉近學生與知識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在歌唱中樹立起自信,讓其樂于表達,勇于表現,在遇到困難時也能繼續堅持學習,為音樂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在音樂課的教學時,教師一直都十分注重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了讓學生在上課之初便能快速地進入課堂生活,教師在導入時便進行了精心的準備。以小學音樂《西風的話》一課為例,教師在上課之初便創設了相應的情境,讓學生迅速了解作品。首先,在上課前,教師先播放了《在希望的田野上》,并在學生欣賞后提出問題:這首歌描述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象,學生可以回答出是秋天。教師繼續提問:這首歌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學生可以回答出是喜悅、熱鬧的心情。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繼續道:“秋天是多姿多彩的,是多情的,秋天除了擁有著豐收的喜悅,還給你們帶來了哪些感受呢:”學生會結合生活實際回答問題。學生完成問題回答后,教師繼續道;“同學們剛才提到了秋風的蕭瑟與傷感,那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歌曲也與秋風有關,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下今天的樂曲?!敝笥山處熯M行滿懷情感的范唱,讓學生在樂曲聲中體會到音律之美。
教師優秀的范唱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有著明確的模仿與學習的目標,發揮出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為細節教學的展開營造出良好的氛圍。
三、音準教學離不開教師的伴奏
鋼琴是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的主要伴奏樂器,教師在利用鋼琴伴奏時學生更能找到音樂的節奏與準確度。在利用音樂伴奏時,可以方便教師進行逐句的示范,讓學生能更具體的體會到教學重點。此外,利用鋼琴進行伴奏還可以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感受老師演唱的過程中,調整自己的音樂節奏與音準。
鋼琴伴奏是為音樂表演而服務的,在小學音樂學習階段,它是教師最好的幫手。小學階段的音樂教材內容比較基礎,也比較簡單,它大多數的樂曲在表演時注重的都是演唱速度、力度的變化,如果學生能夠將音準把握好,那音樂演奏將會更加的完善。在小學音樂《鈴兒響叮當》一課的教學時,教師便帶領學生先利用鋼琴的伴奏來找到自己的聲部。在少兒的合唱過程中聲音的準確性格外重要,學生在剛剛接觸合唱的時候很難找到自己準確的聲音位置,在這樣的學情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分聲部的練習,讓學生跟著琴音先來唱旋律聲部,在演唱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進一步糾正學生的發音,完成聲部的練習后,再進行和聲的訓練。和唱可以讓學生進一步地認識到集體的力量,但是學生音準存在的問題也更為明顯地表現出來了。一些學生在進行合唱的時候會不自覺地跟著別的聲部走,還有個別字詞沒有按照譜子演唱的情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向學生強調合作的力量,讓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共同完成本節課的作品,體會成功的快樂與合唱的魅力。
個體的音準是合唱的基礎,想要讓合唱的表演更加完美,個體的音準必須要得到保障。在訓練學生音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按下琴鍵,通過多角度感受音高。
總之,音準的訓練是小學音樂教學的基礎。良好的音準可以幫助學生樹立音樂表演上的自信,讓其能自如演繹音樂作品,同時在演奏的過程中接受作品內容帶來的熏陶,為其性格的養成,人格的塑造都打下重要的思想基礎。
【參考文獻】
[1]陳靈.芻議小學階段的學生音準教學的傾聽教育[J].音樂時空,2014(03):143.
[2]陳晶.小學音樂歌唱教學中存在的音準問題及對策[J].教師,2017(20):59-60.
[3]吳婷婷.淺談小學音樂課運用柯爾文手勢進行音準訓練的方式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8(35):22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84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