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備學:催生師生共享數學課堂學習的新樣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基于備學回歸學生本位、催生教師智慧、實現教學相長的定位,明晰備學視域下師生共享數學課堂學習的新樣態。備學形式,因循教材與學情不拘一格;備學內容,做到開放多元;備學成果,彰顯學生個性。課前備學,凸顯經歷;課堂展示,師生分享;教師引導,架設支架;解決問題,發展思維。
  【關鍵詞】備學 數學 共享 新樣態
   隨著“教為中心”向“學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轉變,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得到回歸。然而,基于學生主體地位的課堂新樣態的探索才剛剛起步。備學正是基于這一教育理念,從注重備課向備學轉變,構建教有準備、學有準備的師生共享數學課堂學習新樣態,讓學生立場貫穿數學課堂教學全過程,讓學生潛能得到應有的綻放與成長。
   一、定位:“備學”的精準定位與解讀
   “備學”不同于導學、預習,它意在借助學生既有的生活經驗、數學學習經驗與數學思維經驗等,是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為課堂交流、引導提供支持的一種數學教學新樣態。備學最終要實現回歸學生本位、自主建構與師生共享。
   1.回歸學生本位
   備學的核心在于解讀學情,教師基于每一個學生的經驗、興趣、認知特點、發展潛能、優點與不足等,抵達學生最近發展區,讓學生有所思、有所困、有所得,將數學教學回歸學生本位。
   2.催生教師智慧
   備學的實施者是教師,教師在備學的過程中需要調動教學經驗、知識積淀與教學藝術等,從而提高學情解讀能力、備學設計能力,催生數學教師的教學智慧,不斷轉變教學理念。
   3.實現教學相長
   “備學不是對備教的否定與摒棄,而是實現備學、備教的有機融合?!眰鋵W是備教的有機組成部分,有效的備學將細化備教的觸角,將重點指向學生。因此,備學致力于實現教學相長,構建師生共享型數學課堂。
  二、明晰:“備學”的準確設計與運用
   “備學”倡導“先研后教”,是依據“人”的發展來重構課堂。形式,達到有章法,但不拘一格;內容,做到多元開放;成果,彰顯學生個性。
   1.備學形式:不拘一格
   基于師生共享的備學注重師生雙向互動,備學形式要不拘一格。既要體現教師的教學智慧,以更好地發揮教師在備學中的主導作用,又尊重學生學習需求與學習個性,在學生有所思、遭遇困頓與矛盾時,及時給予引導,并做到因人而異,準確診斷每一個學生的學情,尤其是把握學生自主建構的起點。
   2.備學內容:開放多元
   備學內容要體現開放性與多元性,不能單一化,要有助于發展學生發散性思維,使學生能夠自由生長;備學內容還要因循不同的課型,做到因課而異,體現出新授課、復習課、實踐課等不同的課型特點。
   3.備學成果:彰顯個性
   備學成果是展現備學實效性的重要環節,目前備學成果展示的方式較為單一,主要以練習為主要形式,缺乏個性?;趲熒蚕硇缘臄祵W課堂備學成果要彰顯個性,可以是練習成果、微視頻,也可以是知識結構圖、實驗數據等,為學生創造更多個性化展示平臺。
   三、實踐:“備學”的課堂探索與路徑
   以下以“間隔排列”為例,簡要闡述“備學”的課堂探索與路徑。
   1.課前備學,凸顯經歷
   課前備學是備學的關鍵環節,要凸顯兩個過程,一是數學學科知識形成的過程,因循數學科學自身的發展規律與本質特點;二是知識自主建構過程,引導學生基于數學學科本身的特點,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質疑與創造等活動中,獲得豐富的體驗,從而構建“有體驗”的師生共享課堂。
   “間隔排列”一課導學設計,主要采用問題與成果報告的形式,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猜一猜】老師給大家準備了10個小禮物,本節課表現積極的學生將獲得這些小禮物,大家根據老師出示的順序猜一猜:小狗,小兔,小狗、小兔……你們能猜出下一個小禮物是什么嗎?剩下的幾個小禮物可能是怎樣的排列順序呢?說出你猜的依據。在思考的過程中,除了需要我們進行細致的觀察,還需要開動腦筋。
   【理一理】你能根據上面“猜一猜”題目,概括什么是間隔排列嗎?
  【舉一舉】根據你對間隔排列的理解,舉出兩種間隔排列的例子。
   【問一問】你自主學習“間隔排列”內容后,還有哪些發現與困惑?
   備學環節設計,涵蓋兩重用意。首先借助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體驗的興趣,使其感受到觀察與推理在發現規律中的重要性,并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進行梳理;其次,對學生自主建構的過程進行調查,把握學生自主建構過程中的收獲與學習短板,從而為課堂導學進行鋪墊。
   2.課堂展示,師生分享
   學生在親歷數學知識形成過程與自主建構的基礎上,產生強烈的展示愿望。這就需要教師基于備學為學生提供分享的機會,搭建師生分享的平臺,從而激發學生自主建構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并收獲成就感,不斷培養學生數學自主學習的信心。
   課堂分享環節由于受課堂學習時間的限制以及應課堂教學的要求,需要教師在備學的基礎上充分把握學生備學成果,合理選擇展示、分享的形式,并有選擇性地選擇展示與分享案例。
   在“間隔排列”分享環節,首先引導學生在小組范圍內交流,再采用比較展示分享的形式,將學生枚舉的例子進行展示,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綜合與歸納,強化學生對間隔排列的認識。
   3.教師引導,架設支架
   教師在充分把握學情的基礎上,以觀察者的身份參與學生備學成果展示,為發揮主導作用做充分的鋪墊。在此基礎上,采取合作探究法、實踐操作法等進行實際活動,凸顯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為學生“尋找兩種物體之間的排列規律”架設自主建構的支架。
   【排一排】觀察課本主題圖,找出主題圖中間隔排列的物體,并以小組形式排一排,體會排列規律性。再按照兩端物體相同、不同的形式分別排一排,數一數不同排法中兩種物體的數量,寫出你的發現。
   【推一推】通過剛才的表演,我們不難看出兩端物體相同的間隔排列,兩端的物體的數量比中間間隔的物體的數量多1個;反過來,可以這樣說……
   【想一想】為什么兩端物體的數量和中間物體的數量相差1呢?請你再隨意地設計一組間隔排列仔細觀察,再圈一圈,寫出你的發現。
   這一環節是對備學的深入,引領學生在實踐中經歷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并從個性上升到共性,循序漸進地引領學生深入“間隔排列”規律本質,為學生自主建構搭建了支架。
   4.解決問題,發展思維
   學以致用是備學的歸旨,也是構建師生共享數學課堂學習新樣態的本質追求。通過解決問題,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有效的發展,使學生既有的生活經驗、數學經驗與思維經驗得到新的生長,形成新的經驗,使備學助力學生思維拔節。本課解決問題主要設計了以下兩個環節:
   【擂臺秀】運用今天所學知識,勇敢地接受挑戰吧!
   (1)15棵銀杏樹排成一排,每兩棵中間栽植一棵香樟樹,一共有多少棵香樟樹?
   (2)現在需要曬20塊毛巾,兩塊相接處共用一個夾子,一共需要多少個夾子?
   【設計師】把正方形和圓形紙片一個隔一個排成一行,正方形紙片有5個,你會怎么擺?最多可以擺幾個圓形紙片,最少呢?
   兩個環節,層層深入,通過重構新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深化備學,并注重問題的開放性,賦予學生創造的空間,為學生思維生長開辟了更寬廣的天地。
   備學,不僅精準把脈學情,而且衍生師生共享數學課堂學習新樣態,讓數學課堂更具活力,更彰顯出數學課堂智慧之美。
   【參考文獻】
   [1]朱美芬.小學三年級數學備學課堂的探索[J].考試周刊,2017(19).
   [2]趙紅婷.基于備學的小學數學教學探索[J].小學教學研究,2014(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030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