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地球物理探測儀數據采集的新型智能化處理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長期的地質測量工作中,地球物探儀器已經有了很快的發展。國內外地學測量儀器的先進程度毋庸置疑,智能化也日新月異,使用成本也在不斷增加。隨著物聯網技術、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的測量儀器數據處理方法也在不斷更新迭代。文章圍繞地質測量活動中,如何改進現有測量設備的數據處理方式,在長期的實踐中總結出一種地質測量數據的采集和傳輸方法,可以減少儀器設備的更新,對地學儀器的深度改造提供了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地學儀器;物聯網技術;智能化處理;數據采集
  中圖分類號:P6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9)09-0043-02
  Abstract: In the long-term geological survey work, the earth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instrument has already had the rapid development. There is no doubt about the advanced degree of geoscience measuring instruments at home and abroad, intelligence is also changing with each passing day, and the cost of use is also increasi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the traditional data processing methods of measuring instruments are constantly updated and iterated. Focusing on how to improve the data processing mode of the existing surveying equipment in geological survey activities, this paper summarizes a method of collecting and transmitting geological survey data in long-term practice, which can reduce the renewal of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It provides a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deep transformation of geoscience instruments.
  Keywords: geoscience instrument;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intelligent processing; data acquisition
  引言
  地質測量對于我國的找礦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盡管時下地質行業出現了低迷的狀況,但是,找礦對于國民經濟的基礎性作用不可低估和否定。長期從事野外作業的地質工作人都有這樣的親身體驗:野外工作條件差,環境艱苦,長途跋涉;儀器負重搬運等等。這些雖然地質工作人員已經習慣,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這類問題,對于今后的年輕人來說,這類專業的就業前景不容樂觀。
  隨著計算機技術、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無人機遙測等新興產業的興起,傳統的地學測量儀器,也應該引入這一新理念來對儀器進行升級改造。
  1 數據采集與傳輸系統的升級
  本部門采購了一批地球物理探測儀器,例如:JW-1激電測量儀(專用找水儀),該儀器是一款擁有多項創新技術的全新產品,支持Wi-Fi連接技術,Windows系統,遠程控制,測量數據實時成圖。能有效提高和監控數據質量,提高數據采集和數據處理效率。
  傳統找水儀在使用時一直使用人工讀取數據,然后再將數據進行系統分析,繪制地質圖譜,通過比對,進行地下水成因分析,形成地質報告。
  近年來,類似的人工讀取數據的現象已經被數據無線傳輸取代。當然,前提就是將所采集的數據進行前期處理,以便獲得有效、可靠的數據信息。借助于無線傳感網,或者現有的網絡技術,進行批量數據采集與傳輸。這就要求設計人員在傳統儀器中進行改進,將傳感器升級,將數據處理系統進行升級。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行業和企業需要管理和傳輸的數據量日趨龐大,并且要求實時傳輸。結合現代通信技術和網絡技術搭建的數據管理和增值服務通信平臺,將成為行業、企業數據管理和自動識別技術之間的橋梁和依托。
  項目組成員通過學習,對本單位傳統的儀器進行了部分改進,力圖使數據采集與傳輸實現智能化手段。嘗試中獲得了許多新體驗,有了應用心得,并對新儀器的使用起到了借鑒的作用。
  2 數據集成運算與分析
  傳統的測量儀器所檢測的幾乎都是模擬形式的物理量,這些物理量首先需要轉換成電磁量方能便于后期處理。測量儀器經過多年的電子化已經完成了自動化過程,從測量的自動化,到數據轉換的數字化,再到批量數據處理的智能化,升級換代使得測量技術發生了革命性的改變。然而,隨著網絡技術、無線傳感物聯、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的應用,地學測量儀器也將迎來了新生。
  目前傳感器的發展也是飛速的,每天都有新型傳感器得到應用。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傳統物探儀器需要更換帶有傳輸能力的無線傳感器,同時可以增加網絡傳輸層,這樣,測量區域的延伸可以大大減輕地質野外人員的高強度的勞動量,從而讓他們有更多的精力用于分析數據結論,形成測量報告。   常用的無線傳輸技術有:藍牙(Bluetooth)技術,Wi-Fi技術,ZigBee技術,射頻識別(RFID)技術等。地學儀器一旦引入了這些技術,將如虎添翼,更加能夠顯示出地學儀器的威力,對于那些惡劣環境下的測量,將獲取更有價值的數據。本項目組正在嘗試引入ZigBee技術,主要是這種傳輸技術的低功耗的優點更加適合地質野外作業的需要。
  地學儀器的改造升級需要走的路還將很長,需要一線測量技術人員以及儀器設計人員結合實際需要,進行不斷地改良和完善。
  3 儀器內部模塊的改進與設想
  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儀器有:電法測量儀,磁法測量儀器,重力測量儀器,核磁共振儀等。各種物探儀器在找礦領域都有各自的測量方法和手段,也各具特色。
  現在我國國內物探找水儀有兩種,一種是核磁共振找水儀,這種儀器性能好、精度高,價格也十分昂貴;另一種是常用的天然電場找水儀,價格親民,是干旱地區打井用戶的幫手,為普通百姓解決干眼問題提供了很大幫助。大家通常所說的打井找水儀就是這種。儀器本身分析的地下構造,變層破碎帶的,是看不出來水量的,通過地下構造來分析含水條件,打井用戶都知道變層的地方是含水條件最好的,再結合地質工作人員的實際經驗和當地的地質條件、巖性的統一分析,來判斷水量的多少。
  儀器內部模塊的改進設想是:在所測量獲取數據的同時引入傳輸技術,并集合測量經驗將批量數據進行軟件數據處理,形成自動出圖,判斷含水層,含水層深度,儲水量等特征參數。這部分工作目前初步成效顯著,在具體應用案例中有成功案例。
  4 案例分析:以物探儀找水測井技術為例
  物探儀在打井找水中是利用地下水的良好導電性、激化效應等物理屬性來尋找地下水的位置、深度、水位線及出水量等信息,也俗稱“找水儀”“測水儀”。
  物探(找水)儀原理,以天然電場作為場源,以地下巖石礦石(地下水)電性差異為基礎,經過測量天然大地電磁場中的若干個不同頻率的電磁場產生的變化規律,來研究電場與不同地質體產生的異常來達到解決地質問題的一種電法勘探儀器。
  我國第十五次李四光地質科學獎獲得者,吉林大學儀器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林君教授,曾經是我們讀大學期間的導師。在畢業三十周年聚會活動時有幸和他交流,得知他這些年一直從事測井儀器的研制和開發,并取得了豐碩的成績。所完成的項目眾多,其中有:內蒙古四子王旗農田灌溉水源地探測——(1)泉掌水庫No.2測點灌溉井探測,
  (2)只灘灌溉井探測,(3)德勝溝測點No.2灌溉井探測等項目。在閱讀林君老師的文集時獲得了許多心得體會。在今后的測量工作中會結合這些新技術對測量進行優化,尤其是數據采集和處理。
  5 結束語
  地質測量對于我國的找礦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盡管時下地質行業出現了低迷的狀況,但是,找礦對于國民經濟的基礎性作用不可低估和否定。長期從事野外作業的地質工作人都有這樣的親身體驗:野外工作條件差,環境艱苦,長途跋涉;儀器負重搬運等等。本文從上述幾個方面闡述了地球物理探測儀數據采集的新型智能化處理方法。這些也僅是筆者在實際工作中的一些探索性思考,有些正在實施,有些還有待于設計人員不斷地探索完善。希望在地學測量領域能夠同步科技的前沿技術,使得國產地學儀器能夠躋身測量領域的國際前沿。為我國地質測量事業貢獻出應有的力量。
  參考文獻:
  [1]林君.核磁共振找水技術的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J].地球物理學進展,2010,25(2):681-691.
  [2]林君,段清明,王應吉.核磁共振找水儀原理與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3]徐科軍.傳感器與檢測技術(第4版)[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6.
  [4]胡谷平,曾春蓮,黃濱.現代研究技術與實踐——儀器篇[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
  [5]熊歐,鄭紫微,胡峰.基于Android平臺的視頻運動目標檢測系統[J].數據通信,2014:10-14.
  [6]羅大鵬,羅林波,桑農.可在線學習的視頻目標檢測系統[J].信號處理,2013,29:615-624.
  [7]王金偉,孫光才,吳玉峰.多波段SAR系統動目標檢測和參數優化設計[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63-70.
  [8]杜文略,劉建梁,沈三民.基于FPGA的運動目標檢測系統設計[J].電子技術應用,2014,40:36-3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054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